文:梅子
昨天下午,娃爸下班回到家,一向心大钝感的他看上去有点情绪低落,愁眉不展。
我关切地问起原因,他说,这周他已经收到两张结婚请柬,据他所知,还有一张估计也已经在来的路上。这段时间,收到的“红色炸弹”太多太密集,真是被炸得人仰马翻,钱包都快顶不住了。
然后,他给我算了一笔账:8月份,同事女儿升学宴,随礼1000元。我随口问了一句孩子考上了哪所大学。他说,大专。我惊诧得嘴里的茶水差点喷出来。
国庆假期,参加了两个同事的婚宴,各随礼500元。国庆节后上班第一天,参加朋友举办的宝宝宴,随礼500元。接下来,还有两个婚宴,一个宝宝宴。
我又忍不住问,几胎宝宝宴。他说,四胎。“这也太离谱了!”我忍不住脱口而出。
而此时离结婚高峰的年底还有近三个月,一想,就觉得不寒而栗,头皮发麻。
作为一个在公司工龄超过15年的资深老员工,他粗略一算,今年到目前为止,仅红白喜事跟升学宴,各种礼金就花了近2万元。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而且,给出去的份子钱基本都是有去无回的那种。
因为,我俩已经结婚近20年,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早已完成,也不打算要二胎。
孩子已经去上大学,当初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夏天,我们也没有举办升学宴,以后也不打算以任何名义举办任何宴席,借机回本。
我说,随礼可以,但你们定的标准太高了。在咱们这人均工资不到3000元的四线小城市,份子钱给200就可以了。他情绪激动地说,谁说不是呢?然后,扒出和一个同事的聊天记录给我看。
这个同事比他更惨。说今年仅随礼就已经花了近4万,几乎占了他年收入的一小半。而他还有两个儿子,媳妇是全职太太,全家就靠他一人挣钱养家。礼金,真是一种会呼吸的痛,这谁受得了?
娃爸说,现在行业风雨飘摇,今年薪资下降,礼金标准能不能降一点?比方说给200或300表个心意,数额少一点,压力减轻点。那个同事说,他也正有此意。但,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朋友,彼此之间又都认识,原来给500这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现在突然降到300,别人知道后会不会有啥想法和意见?面子上不好看。再说,自己省一省,紧一紧,好像也不差这200。思来想去,俩人还是决定给500。
看完两人长达几屏一波三折的聊天记录,我心情也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然后,一言不发,起身去厨房刷锅洗碗,并对他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
水槽里碗盘油腻,水花飞溅,我最终没忍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扔给他一句话:死要面子活受罪。他长叹一声:人情大破天,我有啥办法?
和在随礼上的一掷千金相比,娃爸属于那种生活中特别节俭的人。比如,以前他理发是用我在小区门口理发店办的卡,每次理发28元,他总嫌贵。
卡上余额用完后,一次我俩晚饭后外出散步,偶然在菜市场拐角处发现一家挂着“理发10元”招牌的老理发店。他像发现了新大陆,如获至宝。
又一次该理发时,他毫不犹豫走进了这家理发店。体验之后,他说,老师傅的手艺和服务都丝毫不亚于我们办卡的那家店,性价比超高,果断决定,以后理发就是它了。
还有买衣服。某流传甚广的广告上说,“某某之家,男人的衣柜,一年逛两次某某之家就够了”,可他两年也不会去逛一次街,说实体店的衣服要价太高了,不划算。即使被我生拉硬拽逛一圈回来,最后往往空手而归。
给他买的衣服,超过100块的,他都嫌贵,嚷嚷着要退掉。实在需要买衣服,他也是反复比较,买直播间50多元那种款式。结果呢,省吃俭用,苦了自己,甜了别人。
不随又不行,随了又心疼。高价礼金,“红色罚单”,到底该怎么破?晚上,想到这些年有去无回的份子钱,我辗转反侧,横竖睡不着。
推推他说,咱俩马上迎来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要不,咱再举行一次婚礼,趁机把钱捞回来?他毫无反应,也许知道我在开玩笑,也许在装睡。
此时,夜凉如水,秋虫唧唧,只有惨白的月光照着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