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国家都喜欢用“多极化世界”来宽泛地形容全球的形势,但大国与对岸实现了在军事意义上的融合,才将标志着“多极化世界”的真正出现,在这以前“多极化世界”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说法。
早在2009年兰德公司曾发布过一个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到2020年以后,美国将不再有与大国争夺对岸的能力。
根据这份报告,不管美国有没有F-22,用不用日本的嘉手纳空军基地,或者动不动航母战斗群,都必然会被大国击败。兰德公司的报告强调,虽然大国仍然不得不从海上强渡数以万计的军队,尽管容易受到美国潜艇攻击,但仍然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这份报告除了所有常规分析以外,还突出强调了一个令美国不安的趋势:
①:作为一个全球存在的国家,美国不得不拿出力量担起全球的责任,而大国军事力量却可以无限度关注对岸。
②:大国距离对岸岛仅百里之遥,而美国必须绕道半个地球才能投放军力,然而在冷战后的环境里,美国却又无法过多依赖外国基地,这一点已经被土鸡所证实,在阿富汗战争中土鸡拒绝美军使用本国的军事基地。
③:大国的区域拒止/反介入海军战略,不仅在整体上拒斥美军,还以一个特定的方式削弱了美国对东北亚的控制能力。
④:大国不仅在军事上可以覆盖对岸,在经济和社会上也发挥日益重要的影响,美国无法将对岸纳入自己的全球产业链中,大陆却可以轻易影响对岸的经济,在经济争夺战美国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十几年过去以后,今天再回头看兰德公司的报告,的的确确出现了这份报告所判断的趋势。
目前在东亚地区,以大国为代表的陆权与以美国为代表的海权相互对峙,得益于军事力量的进步,大国与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差距正在飞快地缩小。
美国专注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期间,它没有余力对大国予以太多关注,这让大国力量得以快速发展,实实在在地缩小了自己和美军的差距。
大国并不完全专注于某一方面,而是选择了陆权和海权并重,这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变化,也是美国遇到的第一个这样的对手。
在这以前,对手要么专注于海权,要么专注于陆权,还从来没有一个对手在两个方向同时发起挑战。
目前,在陆权争夺中,大国已经处于总体比较有利的位置,这是海洋国家必须面临的问题,对一个陆权国家进行压制,必须得到其他大陆国家的支持,美国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俄国是一个障碍,俄乌战争让美国短期内很难实现和俄国的和解,以“做一个有声有色大国”的三哥同样是一个障碍,三哥不会完全按照美国的节拍行事,它有着自己前进的节奏。
但在海洋方面,大国却面临着一个充满敌意的海上环境,放眼去看第一岛链(First Island Chain),大国看到的都是麻烦和挫折,从北向南包括朝鲜半岛、日本、琉球群岛、台湾群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所有这些地方除澳大利亚以外,全是潜在的热点,全是潜在的敌人。
而从太平洋以外看这条第一岛链,则是一条“反向的长城”,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詹姆斯·福尔摩斯话说,这是美国及其盟国精心编织的一条围堵线,相当于阻挠大国获得更大海洋空间的监视塔。在这条线中大国海军犹如笼中困鸟,足以让大国海军心惊胆寒。
传统海权观念认为,海权会比陆权更为和善,因此海权被认为对所谓“自由”没有威胁,海军除了打仗以外,还有贸易保损等多种用途,因此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海权适合那些对陆上战争的伤亡不可容忍的国家。
在西方的理解里,大国如果计划在21世纪通过海军体现硬实力,也应该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应将贸易的自由流动和维护和平的海洋体系作为关注重点。
但是对岸问题的存在,让西方的这种理解成为不可能,因为视对岸为本国领土的一部分,大国对海上事务的处理仍然本着领土的角度,东亚海洋被视为大国陆地面积以群岛形式的延伸。
这才是两国冲突的根源,对岸本身的命运并不是。
麦克阿瑟曾说过,对岸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在第一岛链这个海上“反向长城”的所有守卫塔中,对岸处于最高和最核心的位置。
一旦对岸回到大国怀抱,它所扮演的海上长城和要塞的作用就戛然而止,而大国海军就会立刻处于更有利的战略地位,其国家的能量,特别是军事方面的能量,将急剧地向外投射,达到现在不可想象的程度。
结论就是:
如果大国军事力量发展目标是争取更大的海权,对岸就是美国永远无法放弃的目标,为此可以不惜一战;如果大国军事力量的发展目标仅局限于统一,对岸则是美国随时可以放弃的棋子,美国不会为了对岸和大国大打出手。
目标是啥自己判断,各方势力的嘴炮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