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回家

文姝看小说 2024-09-04 17:01:10

高林是个普通职工,二十八岁,两个孩子,老婆没工作。

他一个月六千多的工资,既要还房贷,又要养家,还要照顾孩子,确实有点困难。好在车子是从同事手里买来的二手车,算是节省了一笔钱。

一天晚上,刚吃完饭,老大去写作业了,老二在看电视,老婆沈笑犹豫再三,抬头跟高林说,她想去工作。

别看沈笑生完两个孩子身材有些走样,她也是大学本科毕业的,整天在家带孩子是有点浪费。最主要高林的收入不够一家子开销,有时候还需要找父母兄弟借钱。

不管什么时候,借钱的滋味都不好受。

高林愣了一下,他也曾希望妻子可以出去找份工作,哪怕一个月只挣两三千块钱,多少也能补贴点家用,可以减轻一下自己的负担;转念又一想,老婆怀孕的时候很辛苦,尤其怀着老二的时候,经常吐到直不起腰,晚上睡觉的时候也都是坐着睡;生完孩子又一个人带孩子,双方父母年龄都大了,没帮什么忙。

老婆为了这两个孩子没少受苦受累,他真是不忍心看她再去职场斗智斗勇。

“你就在家吧,只要把孩子带好就行,钱的事不用担心,有我呢。”高林笑着挑了挑眉,眼见老婆从青春靓丽的小姑娘变成了水桶腰,他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沈笑虽然不是很漂亮的女孩子,但是很耐看,而且是越看越好看的那种。她戴着一副眼镜,很文静,说话也是慢慢悠悠,一副岁月静好的感觉。

有一个情绪稳定的老婆很重要,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沈笑做到了,两个孩子虽是调皮的年龄,但是比同龄的孩子情绪稳定不少,从来不大喊大叫。

在老婆的操持下,这个小家一直平稳往前走,高林很满意,双方家长也都很放心。

嘴上说着不用老婆去上班,其实家里的钱是不够用的。高林觉得自己是个男人,是一家之主,要用自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

高林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喜欢交际,因为那些都需要花钱。他不光不能花钱,还需要挣更多钱。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万一用到大钱,拿不出来可就尴尬了。

高林的工作一点也不累,他不会巴结领导,从不送礼,所以工作好几年工资也没涨多少,职位也跟刚来的时候差不许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他决定下班之后去跑网约车。父母年纪也越来越大了,不能总要他们的补贴。老人也应该给自己准备一些养老的钱。

跑了一个多月网约车,钱是挣到了一些,休息的时间也被大量压缩。高林有点顶不住了。

当年从农村一路到镇上,到市里,到省城,直到留在城市里工作、买房,确实不容易,父母也一直以此为荣。眼下,高林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他想回老家。

跟老婆商量了一下,老婆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而是让高林再认真考虑一下。

确实,像他们这样从农村一步步走出来的大学生,能留在城市买房,有一份工作,实在是不容易。两个孩子一个读小学,一个读幼儿园,如果回老家,孩子们又要重复他们的老路。

高林知道一路考试过来的艰辛,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一切的一切,只需要自己坚持再坚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眼见丈夫的疲惫,沈笑不忍心,白天把孩子们送去学校之后,悄悄在一个饭馆找了一份钟点工的工作。

她没有说自己是大学生,一是拉不下脸,不希望被人议论;二是也没必要标榜自己的学历,她只说自己是高中学历。

一天四个小时,工资是六十块钱,管一顿午饭。

夫妻俩都在为留在城市而努力,为了自己的面子也好,为了两个孩子的未来也好,努力努力再努力。即便如此,手里的钱依然不够用。

再一次,高林提出想要回老家发展的想法。这回,沈笑点了点头,让他跟父母打个招呼。高林犹豫了,他想先斩后奏,因为他很清楚,父母一定不会同意,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在城市里生活,希望孙子孙女享受好的教育资源,然而,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钱来支撑。

“能不能先不要说,老人一定没法接受。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先把房子挂出去,等房子卖出去再跟家里说,到时候不同意也得同意。”

“能行吗?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沈笑有点担心。

老爷子是个要面子的人,走到哪里都要夸一夸他在外省落脚的儿子,那是他引以为傲的事情,胜过手里有多少钱。

即便偶尔会打钱补贴,跟面子比起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高林沉默了,低着头不说话。

事情总是要解决的。

同事们知道之后,大部分不同意他回老家,因为孩子们又要重走老路。一个孩子从农村考出来不容易,即便是为了孩子,也应该再坚持坚持。

高林也希望留下,但是没钱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城市的物价高,收入低,挣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花钱的速度。

有人认为高林是想要逃避,完全可以换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或者是做个兼职,或者让老婆找一份工作。总之一句话,能留下最好。

或许真的是高林能力不足,他不想努力了。老家的物价不高,房价也不高。城里的房子卖掉之后,不光能把房贷还完,剩余的钱还可以回老家买房子,做个小买卖什么的。

别看高林看上去蔫不唧的,好像没什么主意,在回家这件事上还是挺坚定的。

考虑再三,他还是往老家打了个电话,说了自己想要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的想法。果不其然,父亲果断拒绝了,母亲也受了惊吓一般,一直在问到底出了什么事。

他一再解释,没出什么事,就是感觉压力太大了,想趁着年轻回老家打拼。

说白了就是想要逃避现实。

父亲一口回绝,说要是钱不够,他可以继续给钱,每个月都给。如果自己不够,其他的子女也可以帮衬一把。总之一句话:不能回来。

高林一家人承载着老高家的希望。

老高最开心的就是儿子带着老婆孩子开车回家,不管是过年,还是过节——当然,一般是过年才回去,他都会满村炫耀。

儿子是他的脸面。如今,儿子要回来了,那份荣誉也保不住了。

然而高林没有一点犹豫,隔三差五给父亲打电话,并且实时汇报自己在城里的情况。房子挂出去了,有人来看房了,房子要卖了,自己要辞职了。

他的每一通电话都让老高胆战心惊。

儿大不由娘,高林终究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卖了城里的房子,带着老婆孩子回了老家。

镇上的房子确实便宜,房价还没有城里的三分之一。高林用卖房子剩下的钱在镇上买了一套带院子的大房子,把父母都接了过来。

自己则带着老婆在学校门口开了两家店,一家是托管班,一家是汉堡店。

沈笑负责托管班,因为离学校非常近,接送学生方便,不用过马路,也很安全;高林的汉堡店也开在学校附近,这样父母可以经常过来帮忙,省去了人工的费用。

日子慢慢好了起来,积蓄也越来越多,高林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

他是高兴了,也就他一个人高兴了。老婆更忙了,除了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照顾托管班的孩子。正因为是别人家的孩子,才更要付出耐心和爱心,不能有一点闪失;父母也比之前更忙更累了,常常是帮了儿子帮儿媳,帮了儿媳帮儿子,还要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

不到两个月,高林的母亲病倒了。

回老家以后挣到的钱,给老太太看病就花了差不多一半。既然去了医院,索性把身体上上下下都检查一遍,别说,检查出不少毛病,拿了不少药。

老人年纪大了,不适宜来回奔波。主要还是心病。儿子是高兴了,高林的父母都发现了,也就是儿子自己高兴了,当了老板,开了自己喜欢的汉堡店;儿媳不高兴,或许是心力憔悴,或许是真的不高兴;孩子们也不高兴。刚回来的热乎劲一过去,还是觉得城市里好。

“我们是不是不去城里生活了?”高林的小儿子总是这样问,他想念城里的小伙伴,想念城里的游乐场,想念城里的公园。

回到老家,没什么可玩的,而且看到的房子、街道之类的,跟城市里高楼大厦也有很大的差别。

孩子们新鲜劲儿过去之后,才明白,他们已经彻底离开城市了,以后再想去,不是去旅游,就是要靠自己考出去了。

小儿子还小,不懂这些,大孩子心里明白了一些。不高兴,也不说出来,就是自己生闷气。

时间一长,高林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自从拖家带口回到老家之后,老婆瘦了,孩子不爱笑了,父亲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母亲累病了,其他兄弟姐妹有时候也过来帮忙。

回老家的选择真的正确吗?难道真的是自己太懦弱,不敢在城市坚持下去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吗?

高林也感到很委屈。自己不是那种喜欢拍马屁的人,就喜欢本本分分做事,他的性格也做不了领导。只能是领导布置什么工作,自己努力去完成。工作好几年也没攒下什么钱。

为了留在城市,他也做了不少努力,除了好好工作,还在下班之后去开网约车,后来他才知道,老婆也去做了钟点工。

不管挣钱多少,起码两个人都努力过,结果还是钱不够用。他们这个年纪,受不了总是接受父母的补贴,父母也老了,以后也有用钱的时候,再说,还有其他子女,不能因为自己在城市生活就受到特殊照顾。

好在其他兄弟姐妹也不是爱计较的人,不然早就家庭不和睦了。

高林迷茫了,自己的选择错了吗?难道回老家是属于逃避行为?他一个大学生,最后去卖汉堡了,老婆也是大学生,开了托管班。这跟他们刚出校园的时候的想法和抱负是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大学宿舍一共八个人,其中有两个留下考研,两个回老家做生意,一个去考公务员,一个家里托关系找了工作。剩下他跟另外一个同学,家庭背景差不多,同样来自农村,同样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关系,只能靠自己找工作。

想起刚毕业时候的雄心壮志,高林觉得有点恍惚,看了看镜子里日渐苍老的自己,他吓了一跳。还不到三十岁,头顶已经冒出些许白发了,皮肤也变黑了,眼角也有皱纹了,还是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自己吗?

老婆更不用说了,黑了,瘦了,更不爱说话了,每天就是闷头做事,她只盼着托管班的孩子每天平平安安过来,顺顺利利回家就行。

这么一合计,还是自己走错了路。当初怎么就没有咬牙坚持留在城市呢?将来孩子们再走出去该有多难?

本来想给孩子们铺路,现在倒好,还是需要他们自己去打拼。不合格,这个父亲做得太不合格了。不怪别人,只怪自己没有能力。

高林抿着嘴,低下头抓住自己的头发,好像抓得越紧自己就能更清醒一样。

汉堡大家也就是尝个新鲜,新鲜劲儿一过去也就没兴趣了,高林的汉堡店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沈笑那边的托管班也就那样,半死不活。

本来以为老家的日子有奔头,这么看来,还不如在城市里的时候。那会儿起码是两个人犯愁,现在还把父母也搭上了。

父母既要帮他俩照顾孩子,又要帮衬汉堡店和托管班的事情,身心疲惫。

高林有点后悔了,但是又不好说出来。在小家庭里,他是一家之主,怎么能随便否定自己呢?即便是做错了选择,也要硬着头皮走下去。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他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一天不如一天,终于,几个月后,汉堡店倒闭了,赔了好几万块钱。托管班也勉勉强强维持着,大家都很疲惫。

终于,高林放下高姿态,跟父母家人道了歉,并表示会找一份工作好好打工,尽量让家里好过一点。

话是这么说,镇上能有什么好工作呢?他所在的十八线小城也没什么工作机会,想要多挣点钱,只能到大城市里去,机会多,工资也高。

经过全家举手表决,高林最终去了北京,哪怕送外卖,送快递,也比在老家的工厂挣钱要多。

他走了,老婆孩子留在了老家。

0 阅读: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