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辨识度最高的身份,是书法家,他的颜体看上去饱满、端正,跟唐朝以胖为美的时尚气质很搭,与柳公权的柳体一起被范仲淹称为“颜精柳骨”,我看可以把宋徽宗赵佶的廋金体加上,这样就有精有骨头有毛细血管了。
作为一名书法家,颜真卿最有名作品是《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而颜体属于楷书。
一个创造了一种楷书字体的书法家,写出了天下第二的行书,而且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在草书上的造诣也很深,因为他的老师,是草圣张旭。
所以如果用一个词对书法家颜真卿的专业水平或艺术成就进行概括的话,可以是“兼收并蓄”或者“博采众长”。
《祭侄文稿》的背后,是一个可歌可泣的壮烈故事。
安史之乱爆发后,颜真卿的平原郡和他的从兄颜杲卿的常山郡,是河北二十四郡里唯二不降的,唐玄宗知道后有点喜出望外,这个他并不认识在颜真卿,居然在安禄山的地盘上高擎起了勤王的大旗。
因为颜家兄弟的模范带头作用,其他“一十七郡连夏盟”,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安史叛军,“若论牵制公威灵”,使他们“不敢长驱入咸京”。
但是这个头不会那么好带的,没多久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被史思明捉住,要挟颜杲卿投降,颜杲卿誓死不降,“哀哉常山惨钩舌”,被残忍杀害。
两年后,战事稍稍平复,颜真卿寻找亲人的尸骸,从兄一家被害三十余口,只找到了侄儿的头颅,颜真卿悲痛不已,写下了《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也就是《祭侄文稿》。
后来的《祭侄文稿》,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台北当局借给日本展出,连大陆都没有展出过。要知道,从历史上来说,《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但对于现在来讲,因为《兰亭集序》真本已经失传,所以《祭侄文稿》就是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祖先,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他的五世祖,叫颜之推,出品了《颜氏家训》,我尤其喜欢其中一句,“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读书要趁早,晚了也要读,好过不读。
对于叫人早读书、多读书,颜真卿谨记祖宗家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中国人家风良好的不少,各种家训也不少,令人深以为然的,比如《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教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不浪费。
安史之乱后,唐朝廷的当权派无非两种人,一是皇帝的心腹太监(太监的权力来自皇权的让渡,但当太监手握的权力比皇帝还大时,他就没有必要为皇帝服务了,唐朝后期的很多太监就是这样),二是节度使的狗腿子。
忠良正直如颜真卿,当然不耻于与这两种人为伍,于是他三番五次遭到这些人——从杨国忠、李辅国、元载到杨炎、卢杞——的打击,但因为有因安史之乱中的杰出表现而获得的崇高威望,尽管小鞋穿不停,却屹立四朝始终不倒。
直到出现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叛乱。
奸相卢杞不去想怎么派大军平叛,而是让颜真卿这个七老八十的太子太师去传达皇帝的旨意,所谓奸臣,就奸在这里:你颜真卿不是德高望重吗,那我就派你去劝降,李希烈既然起兵叛乱,肯定不会投降的,所以你不能完成任务,我治你的罪;你颜真卿不是刚正吗,那就让你去正面刚一下李希烈,要是刚得姓李的老羞成怒,省得我动手了。
果然,颜真卿把李希烈搞毛了,惨遭杀害。
想当年安禄山那么凶险,颜真卿都化险为夷,如今却落在李希烈手里,文天祥写诗叹曰“当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陷李希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