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常听老人说“三不问,五不说”,到底是哪些事情虽然能满足猎奇的欲望,但不能打听?哪些事情虽然自己心知肚明,但要守口如瓶?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能问的事,不能说的话,各有各的说法,如果开出清单来,恐怕每一种都不少于几十条,甚至上百条。
只不过,有一些事情或者话,说出来可能让人不高兴,或者让人讨厌,这也是很正常的,老话就说过,“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被人议论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没有必要与人去计较,也计较不过来。
在过去的农村,人们说话和做事都要趋利避害,你问的事,说的话,要有底线,不能口里惹出祸来。所谓“三不问,五不说”,问了以后和说了以后,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要么把自己搭进去,要么让人有牢狱之灾,要么闹出人命来。
按照农村老人的说法,“三不问,五不说”之中,有“三问”和“三说”是重叠的,意思差不多,只是针对的对象不同而已。下面根据本人的了解,介绍如下。
一、三不问
1、不问“偷”
如果家里丢了东西,或别人家里丢了东西,你怀疑可能是某个“偷”了。你去问别人的时候,最多也只能说,“你拿了没有?”这样要委婉些,而不能说,“你偷了没有?”这话就太直了,容易惹出事端来。
问“偷”,那就得捉窃拿赃,要有证据。即使你有证据,说话还是要委婉一些好,要问“拿”了没有,给人退步的余地,不要将人一下逼到悬崖边上。
过去农村,绝大多数的民众非常重视自己的名誉,有的人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
这里举一个例子,这是发生在我们村里的真实故事。上世纪二十年代,有一天上午,一位男人看到一位妇女,在地里挖别人家的红薯,他随口问了一句“你为何要偷人家的红薯?”
当下午男子回到家里时,那位妇女就上吊身亡了。那妇女因家里孩子多,家里又穷,确实是偷挖人家的红薯,因怕事情败露,在村里无法做人,才寻了短见。
男子一句话,就造成了一场悲剧。男子知道闹出人命后,非常内疚,连夜逃往外地,再也没回过家。这样,一句问“偷”的话,造成两个家庭家破人亡。
在旧时农村,问“偷”还会发生一种情况,那就是被“问”之人觉得名誉被损,要求询问之人还其清白,恢复名誉,按照旧俗,要在村里敲锣打鼓游村。那也是非常麻烦的事。
2、不问“抢”
旧时农村,由于社会动荡,盗匪盛行,有一些人为了不让村里人认出来,往往蒙面作案。
如果村里人受害,受害者怀疑某个人的可能性最大,就去当面问这个人。如此,就会出现两种严重的后果。
一种是这个人果真是作案的人,见有人识破他的真面目,就会杀人灭口。另一种是这个人不是作案之人,但是,隔墙有耳,让真正作案的人知道后,为了嫁祸于人,前去报官,这个人被冤枉投入大牢,甚至丢了性命。
过去,我们村里老人讲故事的时候,这样的事例,可以讲出一大串来,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再举例子了。
3、不问“奸”
所谓“奸”,指男女之间的暧昧之事,也就是不正常的关系。这种事,如果没有证据,是不能胡乱猜疑的,也不能随便说,更不能开玩笑。
这种事平时都难以启齿,如果当面问,就更是不妥,让人很尴尬,还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这种事也关系到一个人的清白和名誉问题,同时还会影响到背后的家庭,搞不好,害得别人家离子散。
而在过去农村,人们同样把清白和名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有些人,特别是女人,受了不白之冤后,容易轻生。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中秋节,我就处理过这样一个事件。两对夫妻合伙做药材生意,时间久了,就传出了各种谣言。为了便于叙述,下面分加以甲乙代替两家。
谣言说,甲家的丈夫,与乙家的妻子的关系很暧昧,结果甲家的妻子就去责问乙家的妻子,是不是有这回事。乙家的妻子认为自己的清白受到了玷污,一时想不通,就喝农药自尽,送到医院为时已晚。在送晚医院的路上,乙家的妻子对自己的丈夫最后的遗言是,她没有做过对丈夫的事。
甲家的妻子听风就是雨,结果气冲冲地一问,就造成了一场悲剧。其中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二、五不说
“五不说”中的前三项,与“三不问”是重叠的,只不过是角色进行了转换。“三不问”是以局内人的方式,直接去问所怀疑的当事人。“五不说”的前三项则是以旁观者的方式,去谈论这三项事情。
因此,这五不说的前三项是:一不说“偷”,二不说“抢”,三不说“奸”。其中的原因和产生的后果,上文说已经说清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这三项事,又往往是人们闲聊中最感兴趣的问题,也是极易传播的话题。老话所说的“祸从口出”,很多的飞来之祸,就是因为无原则地谈论这三项事。
还有“两不说”,用农村常说的一句老话就是“夫妻面前不说真,朋友面前不说假”。
“夫妻面前不说真”,这是过去农村的说法,意思是说,容易让妻子受惊吓或者担忧的真相,不要轻易说给妻子听,否则会让妻子受到惊吓或者担忧,有很多事业就无法做成。不利于婆媳之关系的真话,也不要随意说出来,两边都要哄,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才能让家庭和睦。
现在农村,因妇女文化水平都很高了,且见的世面并不比男人少,因此,现在提倡夫妻面前说真话,两人坦诚相待。
“朋友面前不说假”,人无信不立,对待朋友要以诚相待,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做人的品质,如果对待朋友满嘴谎言,是交不到真心朋友的。
总之,“三不问,五不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观点,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来说,不该问的就不要问,不该说的就不要说,避免祸从口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一个人谨言慎行,只有好处,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