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鹅吃喝指南
这两个月发的物资各种爆雷,让不少食品企业都露了马脚......但我们发现有一家上海本土生鲜品牌,在各种群里频繁被夸:
很多人一看到豆腐,大概就猜到了是清美。坊间有句话流传甚广:上海每卖出两块豆腐,有一块就是它家的。市场占有率足见多高。但直到这次疫情收到大批清美物资之后,不少人才知道:除了豆制品,它的产品线原来这么丰富!从早餐面点到油、米、调味品,几个民生刚需大类,清美基本包圆了。其实近几年,它还悄无声息开出不少生鲜社区店,密集到每两个街区就有一家。不少中老年上海人都很爱逛。平时的清美,看似没啥话题热度,但疫情中我们才偶然发现:群众基础居然也不亚于盒马叮咚。有的小区一听说清美生鲜营业了,群里出现了有史以来阵容最统一、成团速度最快的一次团购:想想也是有些奇妙的:在上海这样一个生鲜电商品牌满地开花的城市,线上线下的购买选择都极为丰富,而这么一家本地豆制品品牌,并没有怎么花力气宣传,至今依旧牢牢占据着上海人餐桌的重要一角。即便在很多本地新闻里,它的身影也无处不在。这样的口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清美到底吸引人的特质是什么?扒完它24年的历史后,我们觉得:真的是时候重新认识一下这家品牌了。先来理一理清美的豆制品在上海到底是什么地位?在绝大多数城市,大家买豆腐,大概率是菜场里随便选一家。但如果换成上海,十个人里有八个人会说:“豆制品?买清美的啊。”连语气都惊人的相似,似乎这个答案毋庸置疑。都知道上海人日常吃豆制品的花样是很多的,但你能在清美一站式买齐:八宝辣酱必不可少的豆干、春天拌马兰头的香干;红烧肉里的百叶结、每周例牌的红烧素鸡和四喜烤麸;炖白菜粉丝汤的油豆腐、塞肉馅的油面筋、爷叔们吃老酒最喜欢的炸臭豆腐......更友好的是,规格分得特别细。不管是多挑剔的爷叔阿姨,需求都能被满足:光老豆腐就有“农家老豆腐”、“苏北老豆腐”等——凝固剂不同、含水量不同,口感有硬有软有糯。百页有三种厚度;油豆腐也分小/中/大号,小号适合煮汤,大的用来做油豆腐塞肉;最贴心的就是素鸡了,分三种重量规格,简直跟买散装的一样方便。但要说清美收割了最多粉丝的产品,一定是豆浆!铁粉基础有多少呢?疫情期间,微博上甚至形成一种现象,叫清美豆浆戒断反应👇确实,它在上海早餐界的地位,简直不亚于光明鲜奶。很多阿姨爷叔们早上买菜回来,手里总提着几袋清美。夏天到了,不少上海人还会把它冰在冰箱里当水喝!大众点评用户@zcj97331网上还有清美豆浆的自来水,积极开发宝藏吃法:虽然在谁家豆制品更好的问题上,上海人似乎有统一答案,但如果你抓他们问:为什么只认清美???对方往往会一时语塞。这还挺有趣的:清美并不是上海唯一的豆制品企业,要说老牌,南市豆制品厂是不少6070后的童年回忆,而清美不过98年才成立;要说产品线嘛,祖名、汉康之类的大品牌也很齐全。我们甚至还对比了市面上几家豆制品的拳头产品价格,发现清美也并非总是最便宜的。但是销售量上来说,它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70%,是上海产量最高的豆制品企业。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从2005年起,清美产量就一直是全国豆制品行业之首。拿2020年来说:北京销量第一的豆腐老字号白玉,年产高达6万吨;杭州的祖名,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豆制品企业,在向8万吨努力;而清美,虽然成立时间比它们都晚,但年产已经能达到10万吨......
所以为什么唯独清美那么深入人心?不得不说,清美做豆制品,在工艺上确实有过人之处。就拿拳头产品豆浆来说,同样是两块钱的基础款袋装豆浆,它不加糖也能做到自然甘甜,而且比不少品牌的豆腥味都轻。我们研究了一下,用的豆子确实好。直接在黑龙江牡丹江承包了几十万亩大豆种植基地。甚至有自己的独家专利!跟大学实验室合作的论文都有好几篇。最厉害的是,清美那款瓶装“醇豆浆”,浓度能达到11%(市面上豆浆浓度大部分在6-8%,蛋白质含量对比最明显👇),豆香浓郁醇厚,加热后表面甚至能结出一层豆皮......噢对,盒马日日鲜系列,那款浓度11的豆浆,也是找清美定制的!鲜少有工厂敢挑战这么高的浓度——在家用过豆浆机就知道:增加豆水比例,难免会有豆渣感。但清美很早就引入日本3000万起步的生产设备(普通国产设备也就几百万),部分设备还是定制的,逐一调整蒸煮、磨浆、离心过滤等环节,达到更高的浓度,但口感依旧细腻+丝滑。他们家也是最早采用冷灌装技术的:灌装后不需要再次高温杀菌,更多保留豆浆的原始豆香。而且清美也是第一家在国内引进先进豆制品加工生产线的厂牌,这句话甚至写在了他们官网上。虽说如此,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豆浆豆腐这些东西,真要比个高下,好像差别也没那么明显。按理说,没有哪个牌子是不可替代的。至于大家为什么一直选择清美,我们发现回答主要分两种:1、“因为清美是大牌子,比较放心。”2、“因为菜场和超市里主要都是清美,最容易买到。”是的,相比工艺,最显而易见的原因还是:清美的渗透率太高了。别看清美现在家大业大,最初1998年刚成立的时候,也是个小作坊,把豆腐批发卖给菜场摊位,而不直接面对消费者。但老板沈建华在创立不久,就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不再做无名的上游生产商了,要把自己的店开进菜场,而且要开连锁的!最现实的问题来了:菜场里那么多豆腐摊位,价格都很低,要怎么竞争过他们呢?好巧不巧,清美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2002年起,上海菜场开始标准化改造——没有营业执照的流动小贩、卫生安全不达标的夫妻作坊,都得被一锅端走。而这时候的清美已经拥有齐全的工厂资质,顺利在菜场里站稳脚跟。很机智的一点:它还说服了不少无证经营的豆腐摊来加盟——这些夫妻作坊原本要被菜场整治掉的,但现在直接原地改头换面,成为清美一份子。就这样,清美到2003年,已经在全市开了50多家专卖店。而与“攻占菜场计划”同时进行的,还有“攻占超市计划”。不得不说清美很会抓时机:90年末到21世纪初,正好是联华这些连锁超市迅速扩张、招商的时候,清美抢先在各大超市开设了自己的专柜。为了让豆腐在长途运输中不容易变质,清美还在物流上花了不少功夫。配送也用上冷链车——现在看来没什么,但21世纪初国内冷链运输刚兴起,基本是肉类、鲜奶产品才有的待遇,很少有豆制品企业愿意砸钱,所以这也成为清美品质稳定,PK掉普通小厂的核心竞争武器。即使到现在,提起清美,大家最多的评价仍然是“放心”——你会发现不少豆制品大厂都曝出过抽检不合格,但清美的产品很少有这类负面新闻,不是每个品牌,都能让人有这样的安全感。就这样,到2005年,清美就基本已经把豆制品这个品类做到顶了。但这还不是故事的结局。现在的清美正渗透上海人生活的方方面面2011年,清美就增加了面点产品线,主要做冷藏/速冻的包子、油条、粢饭糕、水饺馄饨。可能你对清美这类产品印象并不深,但其实它们的渗透率也很惊人:很多都供给企业单位了,不少人在公司食堂吃到的肉包可能就是清美的。图源:上海松江大富贵、老盛昌这些连锁老字号餐饮,也大批量跟清美订货:超市冷藏柜里的散装鲜面条、馄饨饺子皮,装在塑料袋里连标签都没有,但一问是哪来的:“清美工厂批发的。”这些面点,要说它们多好吃倒也不至于,但就像是清美所有的产品一样:即便盲买,也有种意料之外的“竟然还不错”。最让我们惊讶的,还是清美的蔬果大业!之前说过,清美卖的蔬菜,在很多精打细算的上海人心中,还是质量颇为不错的。跟菜场一样新鲜,但每斤的价格,总比生鲜电商平台便宜那么一两块钱。扒了一下,原来清美2012年就开始有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了,光现在上海就有4个基地,全国的种植、养殖基地加起来,有20万亩......旗下还有专门的农业科技公司,专心搞种植技术,专利多达几页.....上海农科院也和清美建立了紧密关系。像青菜、番茄、茄子这些,好吃的新品种一出来,最先就在清美的基地种。你来我往的合作多了,干脆就成立个农科院清美分院吧。清美也是为数不多拿到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为了种出好吃的菜,清美从去年起连种子都能自己研发了。但说实话,平时压根看不出来……因为蔬菜包装上就写着简单的两个字:“青菜”,无比朴实。为了给日渐丰富的产品线打开销售,2017年,清美开始做社区线下社区店。这两年,“清美鲜食”越开越多了,几乎每走两条街就有一家。作为清美鲜食的忠实粉丝,我想这样评价它:一个社区,可以没有超市,可以没有菜场,因为只要有一家清美,就够了!!相比超市和菜市场,它的营业时间更友好:6点就开门了(比超市早),迎接早起的爷叔阿姨们;晚上10点才关门(比菜场晚很多),让下班晚的打工人也能买到菜。图源:大众点评用户@老贾跟连锁生鲜店钱大妈一样,这里的隔夜食材常常打折,通常第二天的猪蹄就能6折拿下。服务也跟菜场摊位一样到位:大条的黑鱼可以帮你砍成小块;有次跟店员大叔说这鱼我要分两顿吃,大叔还很贴心地用两个袋子分装。有时在夏天买西瓜,还贴心送你个勺。蔬菜既有称斤散卖的,也有称好的独立包装(更贵,但经过挑拣品相更好,往往是有机基地)——不管是追求平价的老阿姨,还是看中更好品质的中产主妇,都能在这快乐买菜。它跟盒马一样,开始做自有品牌的粮、油、调味品,相近品质的产品,却可以做到更友好的价格。比如8块8的清美酱油,很有眼光地找了山东食圣合作订制,没有很多10元内酱油的杂味陈味,还有十几块酱油才有的回甘,算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手。又比如各种中式西式的调味粉,都只要几块钱一瓶,几乎比超市里常见品牌便宜了30%......
* * *写完这篇文章,我们最大的感受:明明大家都认识清美,但好像大家又没那么认识它。它悄无声息地出新品,但也没有新消费品牌的花式营销,也不蹭热点,平时几乎没有话题热度。但它是那样的深入人心,始终渗透在所有人的生活里:一盒豆腐,一袋豆浆,一颗青菜,一家随时向你敞开的社区店,支撑起日常里的安全感。清美并非不可替代,但还是想说:有它,真好。
味道还是那种手工豆腐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