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施工这块,涉及的人员数量庞大。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民工数量达到了2.975亿人,这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占到了15%,人数预计在4千万以上。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尽管从事建筑业的人员数量庞大,但也呈现了几个特点。
一、平均年龄偏大,农民工的平均年龄达到了43岁;二是学历普遍不高,大专及以上的比例仅占16%不到,其他均为高中及以下学历;三是农民工有向中西部回流的趋势。
干过工地的都知道,现在工地上普遍是一些40岁以上的工人,年轻人宁愿送外卖、开滴滴也不愿进工地了。但很多地方都有明确规定,男性超过60岁就不允许在施工现场从事相关工作了。建筑工地往后会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
摄影师或供应商名称/视觉中国
不过这些担忧可能是多余的。因为当下的建筑工地,正在迅速朝着智能化、无人化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南京已经有不少工地开始使用机器人进行施工。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建邺区某智能建造项目已使用测量机器人、抹灰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并使用智能建造管理平台来管理所有工人和机器人。
其中测量机器人能够显著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也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及准确性,并可以自动生成三维模型,精确对凹凸不平的区域进行数字化标记以辅助人工进行修补;
而抹灰机器人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整面墙的抹灰,其抹灰的平整度、垂直度都更有保障,适合大面积施工,除了一部分阴阳角外,其余墙面的抹灰已经全部由机器人来施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喷涂机器人也一样,主要用于外墙喷涂涂料,适合大面积喷涂作业,施工效率是传统人工的2倍,同时还显著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因为取消工人的登高作业了)。
看到了没?现在工地上这些机器人,无论是工作的效率,还是完成的质量都已经完胜人力了。同时,很多危险性较大或者接触有毒物质的施工作业,交给机器人也更放心。
除了这些机器人,目前还研制出了能够精准识别钢筋交叉点的绑钢筋机器人、自动搬砖并铺地的机器人、地坪漆涂敷机器人、地库抹光机器人、砌块搬运机器人、打孔机器人、螺杆洞封堵机器人和建筑清洁机器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些智能机器人,体现了智能建造的要求,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
做过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都知道,最难管的恰恰就是“人”。很多工人并不怎么愿意听从指挥,哪怕戴安全帽,拴安全绳这种基本操作,很多人也置若罔闻。
以后工地全面实现智能化了,管理起来难度会降低很多;但同时不仅是工人,相应的测量员、安全员、材料员甚至监理员,需求量也会大大减少。
除了工地以外,只要大家留心一点,现在的无人设施都是越来越多。机器狗已经应用于不少领域了。再比如我下班过程中看到的这个无人驾驶快递车,自动发起报警,路口变道自动打方向灯,萌萌的很可爱。
未来我们人类还可以干些啥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