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发现“三焦”:与立体的毛细血管网关系密切

炎黄国粹 2023-12-19 13:03:17

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所说的“三焦”到底是什么?人们一直在寻找。

清朝医学家唐容川提出“油膜说”,认为“三焦”主要是遍布人体的油膜系统,多年来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但细思之下,还是有疑问:油膜系统里面的水液流动、气血传输走什么管道?难道有独立于血管系统以外的“水道”系统?

笔者也曾设想:是不是油膜系统里面的水液传输、散布不走管道,而是象空气、水蒸汽一样在“空间”里流动?就象空气的流动一样,受温度、风等因素影响而升降、流动,但空气流动不依赖管道。

气与汽在人体内的“空间”流动,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既然是“空间”,那与“三焦”应该不是一回事。因为,经典中说,三焦是“水道”,“上焦如雾”,流通的应该是“气”(汽);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中焦与下焦流通的应该是“液”。那么,中焦与下焦,就必然有管道了。

近日再细思现代医学所发现的毛细血管网,惊奇发现其与三焦关系极共密切!

以前一直将毛细血管网仅仅看作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仅仅看作是大血管的最小一级连属结构。

现在发现:毛细血管网除了动、静脉血之间交换氧气之外,还有其它的功能。

身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相互之间,可通过毛细血管网,交换动脉血,特别是邻近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可通过毛细血管网进行这种动脉血的交换,而这种交换不需要通过大血管,不需要通过心脏就能实现,这是一种“自发”式的交换。例如,如果手指某部位出了一点点血,周围的组织可立即通过毛细血管网向失血部位供血,并不需要“报告”给心脏,不必由心脏加大泵血量才能实现这种小的动脉血的流通与供给。

同理,身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相互之间,可通过毛细血管网,交换静脉血。

毛细血管网是立体的,布满全身,从内在的脏腑到外周肢体,都是遍布的。那么,内脏与内脏之间,肢体与肢体之间,不同部位之间,不同器官、组织、细胞之间,就可以随时进行动脉血(静脉血也一样)的相互调济,而不需要通过心脏、大血管的参与。

这种自发式的相互调济,就像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和民间相互借贷、馈赠、交换等行为,是自发完成商品、物品交换的,不是经过政府统一分配才得以完成的。

从古到今,民间自发、自主、自治行为,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强大的政权,比如秦朝,也就是管到县一级,更基层也主要留给乡绅、族老去管理,留给民间自治、自主,也不能一管到底,也要给民间自发商品、物品交换留下很大的空间。

人体也一样,心血管供血功能,并不是人体供应营养的全部!

笔者认为,脾胃消化饮食所产生的新营养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毛细血管网直接供应身体各部的,而另外的部分才是通过心脏和大血管供应给身体各部的。

毛细血管网是立体的,布满全身的,胃肠也有毛细血管网,脾胃消化饮食所产生的新营养,轻清部分,首先通过毛细血管网,“上输心肺,就是传输到心、肺的毛细血管网——注意,并不是流到心房,再由心、肺的毛细血管网传到身体其它部位。比如说,一喝热汤,或一喝热酒,往往会立即出汗。为什么这么快?就是通过毛细血管网快捷传输。

脾胃消化饮食所产生的新营养,重浊部分,则通过肝门静脉入肝脏,或通过乳糜管吸收,最终汇集到心与大血管系统,按照心脏-大动脉-次一级动脉-再次一级动脉-直至毛细血管的方式,供应全身。

现代医学只注重这种由大到小、逐级供血、分配营养的方式,而忽略了毛细血管网直接、快捷供血、交换血液、供应与交换营养的方式!

我们可以称这两种方式为“中央计划分配方式”与“民间自发调配方式”!

左脉对应的三脏肾、肝、心,主要体现“中央计划分配方式”;右脉对应的三脏肺、脾、命门,主要体现“民间自发调配方式”!肾、肝、心,以心为主,肺、脾、命门以命门(心包)为主,心与心包(命门)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存在。生命系统的机制,真是奥妙无穷!

当然,这两种方式之间,也存在相互调济的功能活动。从心脏出来的血液也会补充给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网的静脉血也有一部分通过逐级的静脉血管不断回流心脏。

我们所强调的,就是要看到:毛细血管网自身(不通过心脏),也时刻进行着营养的散发、分配、供应与传输!

明白了营养、血液的两种传输、供应方式,也就很容易理解“三焦”的概念了。

内脏的毛细血管网,是三焦“腑”——说它有名无实,是因为糨太细,不容易看到。

外周肢体的毛细血管网,是“腠理”,是三焦对应的“体”,就像肝对应筋,肺对应皮毛……一样。

那么油膜是什么呢?油膜属于筋膜,包褱肌肉,连筋,总体上应属于“筋”的范围。当然油膜里面也有毛细血管网。

炎黄国医学者吴越

2023年12月18日

一篇短文,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对于文中所提示的方法,请深思、慎用。如遇疾病,建议寻找专业医师帮助。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的一点见解而已。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

总之,学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容易得多,而且,是真正正确的开启方式!

有兴趣者,可参阅笔者的著作、文章或课程(包括由浅入深的《经方直用》与《经方深用》等不同阶梯的课程)。

附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A、普及系列:自助中医普及课程(非执业中医师的业余中医课程)

B、经方课程:《零基础·从经方开始·系统学中医》(业余人士与专业人士均适合)

C、特别系列:中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D、经典系列:伤寒金匮解读-以经方逻辑贯通理解全书

E、深造系列:中医博通升华创新-深研生命科学、人体科学,博通医理,从容应用

F、医道系列:解读黄帝内经-通过解读黄帝内经传承医道

附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