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由来及使用法

京京聊太极 2024-12-01 21:26:46

张三丰先师传拳谱

太极图之义,阴阳相生,刚柔相济,千变万化。太极拳即由此而出也。推手即太极之图形。

太极拳原序

张三丰自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太极拳传自张真人。真人,辽东懿州人,道号三丰,生宋末,身高七尺,鹤骨松姿,面如古月,慈眉善目,修髯如戟,顶作一髻寒暑唯一箬笠,手持拂尘,日行千里。

洪武初,至蜀太和山修炼结庵玉虚宫,经书一览成诵。洪武二十七年,又入湖北武当山,与乡人论经书谈说不倦。

一日在屋诵经,有喜雀在院,其鸣如诤论。真人由窗视之,雀在柏树,如鹰下观,地上有一长蛇蟠结,仰视,二物相争。雀鸣声飞下展翅扇打,长蛇摇首微闪,躲过雀翅,雀自下随飞树上,少时性燥,又飞下翅打,长蛇又蜿蜒轻身闪过,仍作盘形,如是多次并未打着。

后真人出,雀飞蛇走,真人由此而悟,蟠如太极,以柔克刚之理,由按太极变化而粗成太极拳,养精气神,动静消长,通于易理,故传之久远,而功效愈著。

北京白云观现存有真人圣像可供瞻仰云。

(图片来自网络)

禄禅师原文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虛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虛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原注云:

此系武当山张三丰老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练拳时不用莽力,方能轻灵,十三式须一气串成。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气不滞,则如海风吹浪,静心凝神,斯为内敛。

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练拳宜求圆满,不可参差不齐,宜缓慢而不使间断。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练法须上下相随,劲自跟起,行于腿,达于腰,由脊而膊,而行于手指,周身一气,用时进前退后,其劲乃不可限量矣。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病不在外而全在意,意不专则神不聚,即不能得机得势矣。

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此言与人对敌搭手时,先将彼摇动,犹树无根立脚不定,则自然倒下矣。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与人对敌,每式前虚后实,如放劲则前足坐实,后足蹬直,总使虚实清楚,则变化自能如意矣。

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周身骨节顺合,气须流通,意无间断。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1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