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经解读】《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

未来凯语 2024-08-17 12:44:53

2024年8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一、发布背景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动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电网需要不断提升其接纳和调控这些新型主体的能力。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其建设必须适应这一变化,以满足新型主体的接入需求。

自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后,《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进一步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作为重点工作任务。

针对“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电力系统持续发生的结构、形态、特性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指导电力行业转型发展。召开新形势下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87号)、《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24〕44号)等文件,强化稳定管理、打造新型配电系统、完善新能源消纳政策措施。

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将有关工作考虑进一步明确为具体任务,联合印发了《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内容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时间跨度长、涵盖领域广、涉及方面多,各发展阶段侧重点不同,需统筹推进实施。《行动方案》着重从三个方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一是切实落实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二十字方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应提出专项行动,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协调发展。二是力求解决近期关键问题。立足当前发展阶段,聚焦近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明确2024—2027年重点任务,务求尽快取得成果,服务当前电力系统转型发展实际需要。三是采用先行先试的工作方法。在各项关键领域中,选取攻关收益高、提效潜力大、引领效应强的方向开展探索,发挥好试点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行动方案》提出,2024—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

一是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新型电力系统“双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特性日益凸显,安全稳定运行面临较大风险挑战。针对电力系统生产结构、运行机理和功能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稳定问题,《行动方案》提出着力优化加强电网主网架、提升新型主体涉网性能、推进构网型技术应用、持续提升电能质量,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安全稳定保障。

二是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目前,在运跨省区输电通道主要输送煤电、水电等传统电力,新能源电量占比较低。随着“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水风光综合基地的有序建设,新能源外送消纳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为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需要,《行动方案》提出提高在运输电通道新能源电量占比、开展新增输电通道先进技术应用,依托先进的发电、调节、控制技术,实现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

三是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近年来,雨雪冰冻、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用户供电可靠性受到影响;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新型主体大规模并网,对配电网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对配电网在电力保供和转型方面的新要求,《行动方案》提出组织编制建设改造实施方案,健全配电网全过程管理,制定修订一批配电网标准,建立配电网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实现与源、荷、储的协调发展。

四是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行动。随着大量新型主体接入,电力系统可控对象从以源为主扩展到源网荷储各环节,控制规模呈指数级增长,调控方式需从传统的“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融合互动”转变,调控技术手段和智能化水平亟待升级。为优化完善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调度系统,《行动方案》提出加强智慧化调度体系总体设计,着力创新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模式。

五是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行动。目前,风电在电力规划中参与平衡的比例较低,负荷晚高峰时段光伏参与平衡的比例基本为零,新能源可靠出力水平亟待提升。为提升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创新风光储互补及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模式,《行动方案》提出着力打造一批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实现新能源置信出力提升至10%以上;探索实施一批算力与电力协同项目,提高数据中心绿电占比;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智能微电网项目,提升新能源发电自发自用比例。

六是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未来一段时期,煤电仍是我国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支撑电源,实现碳达峰目标要加快低碳化改造,进一步提升运行灵活性。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对煤电加快转型升级的要求,《行动方案》以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启停调峰为主线任务,开展新一代煤电试验示范;应用零碳或低碳燃料掺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煤电技术路线,促进煤电碳排放水平大幅下降;推动新一代煤电标准建设,重点完善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标准体系。

七是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行动。近年来,部分地区的新能源短期内快速发展,灵活调节资源与新能源在建设规模、时序上相互衔接不足,新能源消纳压力逐渐增加。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需求持续增长的实际,在用好常规调节措施的基础上,《行动方案》提出充分发挥新型储能调节能力,通过建设一批共享储能电站、探索应用一批新型储能技术,加快实现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同步完善调用和市场化运行机制。

八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对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电动汽车电池作为储能资源,为电力系统灵活调节提供了更多选择。针对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需求及储能资源的有效利用,《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建立健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加快推动电动汽车与能源转型融合发展。

九是需求侧协同能力提升行动。负荷侧灵活调节资源的充分调用,有助于缓解尖峰负荷问题、促进低谷时段新能源消纳。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建设要求,《行动方案》提出开展典型地区高比例需求侧响应,充分激发需求侧响应活力,典型地区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或以上,具备条件的典型地区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10%左右;利用源荷储资源建设一批虚拟电厂,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完善相关规则,提升电力保供和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

三、内容解读

(一)重点推进“四个一批”建设改造任务

《行动方案》围绕供电能力、抗灾能力和承载能力提升,要求各地结合实际,重点推进“四个一批”建设改造任务:一是加快推动一批供电薄弱区域配电网升级改造项目;二是针对性实施一批防灾抗灾能力提升项目;三是建设一批满足新型主体接入的项目;四是创新探索一批分布式智能电网项目。

安全可靠供应是能源工作的根本任务。针对供电薄弱区域配电网升级改造,《行动方案》提出加大老旧小区、城中村配电网投资力度,着力提升非电网直供电小区的供电保障水平,结合市政改造工作同步落实配电网改造项目。针对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各地详细排查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及微地形、微气象等重点区域的电力设施,差异化提高局部规划设计和灾害防范标准。

我国正在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城中村供用电改造升级是重要内容之一。城中村电力设施改造面临升级投入大、协调难度大的问题。要强化城中村改造顶层规划设计,科学合理预留线路走廊、电缆通道等电力设施用地,促进城中村配套电网规划和市政规划建设有效衔接,有力有序提升城中村供电服务品质。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求配电网具备更强的承载力、更加智慧灵活。2024年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

为落实上述指导意见的要求,《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建设一批满足新型主体接入的项目、创新探索一批分布式智能电网项目。结合分布式新能源的资源条件、开发布局和投产时序,有针对性加强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满足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用电需求,助力构建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面向大电网末端、新能源富集乡村、高比例新能源供电园区等,探索建设一批分布式智能电网项目。

(二)完善配电网与分布式新能源协调发展机制

配电网是连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主要起着分配电能的作用,但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配套电网建设需求大幅上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面临考验。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至3月,全国风电利用率96.1%、光伏发电利用率96%,均同比下降,5省份部分地区不顾自身消纳、外送和配套保障能力上马新能源项目,个别已投产项目2021年以来已累计弃电50.13亿千瓦时。新能源投资和电网投资差距进一步拉大是新能源消纳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当务之急是把开放电网投资真正落到实处,建议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加强源网荷储协调,多措并举共同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

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网源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等六个方面集中发力,旨在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确保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保持合理利用水平,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此次印发的《行动方案》将“完善配电网与分布式新能源协调发展机制”作为健全配电网全过程管理的首要任务,给出了具可操作性的工作安排。《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应结合最新情况研究并规范配电网可承载分布式光伏规模计算方法。在现有6个试点省份的基础上,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系统组织开展新能源接网影响分析,评估配电网承载力,建立配电网可开放容量定期发布和预警机制,按季度向社会公布县(市)一级电网不同区域可承载规模信息,引导分布式新能源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就近接入、就地消纳,并分析提出进一步提升可承载规模的方案、举措和时限要求。

(三)车网融合协调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正在扩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充电桩总量达到1024.4万台,同比增长54%。新能源汽车通过充换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可有效发挥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为新型电力系统高效经济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车网互动要实现大规模的商业推广,还需迈过技术、标准、模式、机制等多道坎,要真正实现车网融合互动,还需加强电网、车企、充电企业、设备企业、行业协会的协同配合。

为推动车网融合发展,我国不断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这是国内首个车网互动的顶层设计文件。此次《行动方案》也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列为2024到2027年重点开展的9项专项行动之一,《行动方案》在上述有关部署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配电网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协调发展机制。电动汽车发展规模较大的重点省份,要组织开展配电网可接入充电设施容量研究,引导充电设施合理分层有序接入中低压配电网,并针对性提出扩大接入容量的方案、举措和时限要求。鼓励适应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发展需要,在调度关系、权责划分等方面开展创新实践。这将进一步促进车网融合发展,为车网融合标准、商业模式的建立、相关机制的完善提供便利条件,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助力。

四、银行业务指引

随着两网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项目建设有望加速,数字电网建设有望提速,配电网改造与升级扩容亦有望加速,主网与配网等电网设备有望迎来新一轮高景气发展,看好本轮电网高景气发展的持续性。建议银行从以下方面调整授信策略:

(一)信贷政策调整与优化

建议银行加大对配电网升级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支持符合国家能源局《行动方案》的配电网升级改造项目,特别是供电薄弱区域、防灾抗灾能力提升、新型主体接入及分布式智能电网项目,提供专项贷款产品,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

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银行需建立更为精细化的风险评估模型,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策支持力度及还款来源等因素,实施差异化授信政策。

(二)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建议银行鼓励和支持绿色能源项目,特别是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低碳环保项目,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探索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绿色债券等碳金融创新产品,为配电网及新能源项目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三)供应链金融服务

针对配电网改造及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产业链协同发展。

建议银行与电力设备制造商、电网公司、新能源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效率。

(四)风险管理与合规性

强化项目尽职调查,对申请贷款的项目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确保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还款能力;密切关注国家能源政策、环保政策、电价政策等变动,及时调整信贷策略,防范政策风险;建立健全贷后管理体系,定期对贷款项目进行跟踪评估,确保贷款资金用途合规,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风险。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