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爆料在网络上掀起波澜。有网友声称,广东某公办高校已开启降薪模式。
据悉,此消息源自粉丝投稿。在该公办高校中,硕士非编人员原本年薪约 12 万,而有编辅导员的月薪在 1.4 - 1.7 万之间,如此算来,年总收入达 20 万以上毫无悬念。
如今不仅两者待遇差距悬殊,更令人咋舌的是,非编人员竟也面临降薪境遇。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来看看该网友提供的截图信息。
广东某某学院
硕士d岗,公告说年薪12w全包,宿舍是学生宿舍,两个老师一间,无餐补房补。转正后每个月税后到手6000+,班主任补贴一年一发3000,节日费每个节600春节国庆中秋等一共4800,年终奖据说1w,公积金转正后2100。
我还要补充,从25年开始我们非编全体降薪,试用期半年,工资是正式的80%
(问:有编的没影响对吧。之前是同工同酬嘛?)之前也不是同工同酬,基础性绩效工资为80%,基础绩效奖50%,年终奖50%。
从所曝光的对话信息可知,非编教师现阶段年薪约 12 万,然而令人咋舌的是,仅在一个月后的明年,便要面临全面降薪,这意味着连每月一万的收入都难以保证,而这一切发生在一所公立学校之中。
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在外界看来堪称风光无限,既体面又稳定。可身处其中的年轻教师们,却深陷日益沉重的生存压力泥沼。
据 2022 年麦可思开展的教师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教师群体对薪资的满意度仅达 58%,多达 32%的受访教师直言对自身当前收入心怀不满。
在麦可斯的受访教师群体里,年收入处于 10 万元以内的占比高达 54%,10 万至 14 万区间的占 24%,14 万至 18 万的占 11%,18 万以上的占 11%。其中,青年教师薪资低于 10 万元的比例颇高,达 66%;而 46 岁及以上教师中,薪资在 18 万以上的占比较为突出,为 31%。
高校教师的薪资待遇并非固定不变,它与具体的岗位职能差异、职称评定高低、所属高校的综合水平以及所处地区的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均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不仅如此,我国高校现行的薪酬体系多以绩效工资为核心构成部分,这就导致了薪酬的稳定性相对薄弱,会因绩效的波动而产生变化。
回溯至今年数月前,一张关于《太原师范学院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的文件截图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旋即引发了各界的广泛热议与高度关注。
该办法明确“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在我校最低服务期 8 年”,且“引进博士研究生工作满五年,若未晋升副教授(非因指标问题),需转至后勤、保卫等岗位”。近期再引热议,太原师范学院已称其作废。
当前大学工资尤其是绩效分配饱受争议。教师与行政人员在绩效分配上矛盾频发。
教学科研岗教师绩效侧重科研,依论文、项目、奖项量化考核,考核不达标如课时不足,绩效或受影响甚至倒欠。
行政人员考核内容与标准不明,成效难量化,多为合格,工作看似稳定安逸。
一线老师考核压力细化,科研成果考核尤为复杂,如某 985 高校科研业绩考核含 6 大项及若干小项并明码标价。
在考核压力与教学科研重担之下,老师们还面临诸多其他事务。
部分高校绩效分配不合理,曾出现“行政岗十级办事员年终绩效降级比四级教授多 1 万多元”“高校教授年终奖仅 8 元”等状况,令一线高校教师深感心寒。
一线教师无疑是大学的中流砥柱,行政人员则负责管理与服务工作。学校绩效分配多下放至学院,学院虽有自主权,却因部分人员角色重叠,既参与决策又涉及利益分配,致使学院绩效方案频繁变动。
大学之优,在于大师而非大楼。大师皆从青年教师逐步成长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