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八月中,残暑终,
昼夜平。
天高云淡,稻熟蟹美,
草木染黄,雁字横秋,
寒蝉噤声,秋夜绵长。
看落花听雨,月下惠香,
天地,悄然。
秋分,为秋季的第四个节气,亦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
秋季自立秋始,至立冬终。秋分日恰处正中,平分秋季。是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直射赤道,昼夜均分,故曰秋分。
《群芳录》有记:“到此而阴冷适中,当秋之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也”。
秋分时节,万物皆平静,皆安和。早已过了躁动的绿夏,秋中时候的人、事、物都不自觉放慢了步调,心境也变得愈发平和。
天青云淡,温风拂面,白日里晕晕日光倾覆,秋日宛若童话,
漫步四野,茫茫金色旷野里,稻穗远行回来,颗粒饱满,粒粒都闪著成熟的光。它们走了一路,风雨兼程,终抵达秋。
一目望去,秋草萋萋,秋果累累,见远处原野与山村,炊烟升起,夕阳落下,内心亦会有一种无限绵延的平和。
秋分物候
秋分时节,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美好宜人的时节。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一候 | 雷始收声
古有曰: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入地則萬物隨入也。
秋分以后,下雨不会再打雷,再也不用担心夜晚会被惊雷吓醒。
二候 | 蛰虫坯户
秋分过后,昼短夜长,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洞穴之中,以防寒气入侵。
秋天完全占据天地之间的舞台,早已听不到秋蝉的嘶鸣,田野里的虫鸣声也变得稀疏喑哑。
三候 | 水始涸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降雨量也开始减少,湖泊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便是诗人爱说的“秋水消瘦”、“秋水清瘦”。
▲这是最陶瓷的视频号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我们哦!秋风习俗
秋分时节,有很多的习俗,在很多地方依旧延续着......
淳朴的劳动人民,敬畏着自然,也依靠着自然的馈赠生活。
■ 立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很多人在做“立蛋”试验。
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
为什么春分或秋分这天鸡蛋容易竖起来?有人认为,春分、秋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鸡蛋较容易立。
也有人说,春秋分时节天气晴朗,人的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动作也利索,有利于立蛋成功。
■ 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秋分这天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 送秋牛
秋分那天,有挨家送秋牛图的人。“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说唱的人,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合辙押韵,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顺应农时的话,祝福收成好。
■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
人们把不用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 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
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人们不仅放风筝,还要相互比赛看谁放得高。
秋分养生
保持神志安宁: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
所以这时人们要学会自我调整,可在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之日登高远眺,呼吸新鲜空气,也可多去户外游走,尽享秋日的金色阳光。
防止燥邪入侵: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宜早睡早起:秋季昼夜温差大,易邪气入体,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外衣。
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多食酸味果蔬: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辣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秋分诗词
《秋风词》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天净沙·秋》
元·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和侃法师》
南北朝·庾信
客游经岁月,羇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鴈,秋分俱渡河。
《送僧归金山寺》
唐·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秋渐深,念无恙
把白天和夜晚平分的,有两个节气,一个是春分,一个是秋分。
春分一分,随后,白天越来越长;秋分一分,从此以后,夜越来越长。
秋分,也分开了浅秋的闷燥与深秋的寒凉,它不仅让两种温度在同一天相遇、过渡,而且还留下了两种不同意境的美。
秋分时节,诗人们也融入了诸多的情感。“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是秋天的宁静与寒凉;
“秋水与长天一色”,这是秋天的澄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是秋天的绚烂……
秋的这种浓淡相宜,让人释怀,让人坦然,让人心无旁骛。
微凉的天气,澄澈高远的天空,褪去夏日的喧闹,天地慢慢回归宁静与简单。
恰如人生,极致的绚烂后,渐入一个平缓的时间刻度,让生命开始自我咀嚼式的反省,重拾平和的生命之力,为往后的时日贮存着生机。
人生不就是这样,一半温暖,一半薄凉;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我们必须学会,让烦事束之高阁,让愁情入土为安。因为,在缘分面前,在现实面前,有时候由不得我们去选择聚散。
人生百味,情最浓;人生繁华,淡最真。
给自己一份淡然,不困于情,不憾于心,无悔于生命,充实于生活,平和于心态,守一份心净,平平淡淡就好。
岁月轮回,春华秋实。愿我们的生活也恰如其“分”。既带着昨日的不甘,又不失明日的期许;既幻想着永恒的安稳,又有迎接风云不测的勇气。
秋分,悄悄地告诉我们:
并不是所有的繁华落尽,
一切都将归于平淡。
当拂去了浮华,
一切都将回归原来的本真。
秋分时节,
让我们向天地万物问安好,
向寒来暑往的季节变迁
致以微笑!
让我们做一个坦然的人,
内心从容不迫,
淡看兴衰枯败,
活得自在洒脱。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声明:【文章及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
来源:最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