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印度这个人口数量已然超过中国的国家,怀揣着成为下一个中国甚至超越中国的宏大抱负,在诸多领域都积极地学习和模仿中国的发展经验。其中,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以其宏伟的规模和卓越的成效备受瞩目,印度也试图效仿,推出了自己的内陆水道网络计划,然而,这一计划却深陷困境,进展举步维艰。
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堪称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早在上世纪,中国便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南方地区雨水充沛,坐拥全国总水量的 80% 以上,而北方大地却干旱少雨,农业灌溉都面临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高瞻远瞩,大胆提出了南水北调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构想。
该工程规划了东线、中线、西线三大干线,连接起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流域,构建起 “四横三纵、南北配置、东西互助” 的全国水资源网络。东线工程从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出发,绵延约 1200 公里,跨越五省,调水规模达 148 亿立方米;中线工程自丹江口水库起始,一路北上,全长约 1500 公里,跨越四省两市,引水规模 130 亿立方米;西线工程拟建设引水干线 1751 公里,预计引水量 140 亿立方米。
自 2002 年动工以来,中国投入了 10 万亿元的巨额资金,仅仅用了 12 年时间,便在 2014 年成功使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投入使用。通水之后,东中线一期工程调水量已突破 700 亿立方米,惠及沿线 7 个省市,覆盖人口超过 1.76 亿,同时还为北线沿线河流累计补水 85 亿立方米,助力减少地下水超采 50 亿立方米以上,让曾经干涸的农田重焕生机,干涸的河流再现潺潺流水。
印度在看到南水北调工程给中国带来的巨大效益后,也雄心勃勃地计划投资 1700 亿美元打造自己的内陆水道网络计划,期望将北部和东部丰富的水资源部分转移到缺水的西部和南部地区,并构建起全国性的复杂水网系统。
印度北方恒河平原因喜马拉雅山脉阻挡水蒸气,降雨极为集中,年平均降水量普遍在 1000 毫米以上,部分地区甚至可达 2000 毫米,加之恒河、亚穆纳河等 30 多条主要河流,地表径流量颇为可观,恒河年流量高达 5070 亿立方米,亚穆纳河也有 5500 亿立方米,二者占印度地表径流的 59% 以上,堪称印度的 “生命线”。
而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地势低洼,难以有效拦截水汽,年平均降水量仅 500 至 800 毫米左右,且靠近赤道,蒸发量极大,水资源严重匮乏,水资源的严重失衡给印度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也促使其寻求通过水利工程来改善现状。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印度便开始构思相关计划,1980 年正式提出 “内河联网计划”,规划建设 1.3 万公里的引水渠道、数百座水库和 30 座水坝,连接全国主要河流,还打算在喜马拉雅山开凿 14 条河道,在南部半岛开凿 16 条河流接驳工程,分三期实施,旨在将北部的水资源输送到南部和西部的拉贾斯坦邦。
然而,印度的这一计划虽提出早于中国,却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几乎停滞不前。深入探究,其推进困难的原因错综复杂。首先是成本问题,2001 年印度遭遇严重干旱,危机之下重新将内河互联互通计划提上日程,当时估计项目成本就高达 1100 亿美元,而当年印度财政收入不足 500 亿美元,年 GDP 仅为 4854 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支出远远超出了其承受能力。到 2022 年,随着时间推移和各种不可控因素,计划成本已大幅上涨至约 1700 亿美元,相当于印度 2022 年 GDP 的 44%,这无疑是一个令印度难以背负的沉重包袱。
除成本之外,利益分配是另一个核心症结。水资源的配置绝非单纯的技术或工程事务,背后涉及深刻的利益博弈。印度北方虽水资源丰富,但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50% 以上,对水的需求极为庞大。作为联邦制国家,各邦利益诉求各异,北方各邦对水资源的控制极为敏感,他们担忧本地水资源南运后会制约自身发展,因此北方邦政府一直对调水计划持警惕甚至抵制态度,这无疑给计划的推进设置了巨大障碍,毕竟印度各邦权力较大,可违抗联邦命令。
再者,南亚地区的河流分布特点也给印度的计划带来了严峻的外交阻力。许多河流不仅流经印度,还跨越多个国家边界。例如,印度在 2009 年计划在贝尔格拉河上游修建水坝,该工程是 “内河互联计划” 的关键部分,然而贝尔格拉河下游流经孟加拉国,若大坝建成,印度必然会拦截大部分水流,而孟加拉国本身就是水资源紧张的国家,自然强烈反对,认为此举将严重威胁其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此事甚至成为孟加拉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导火索,反对党借此抨击执政党对印度过于软弱。
同时,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微妙,许多印度公司将孟加拉国视为重要出口市场,因水坝问题彻底破坏双边关系对印度而言得不偿失,最终该计划只能被搁置。
2014 年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以更强硬姿态推动内河互联互通计划,至 2019 年一期工程竣工。但就在准备运营时,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此次反对者是农民,引水工程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引发了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农民抗议,游行持续数月之久。尽管项目已完工,却因抗议压力而无法正式投入运营。这充分表明,印度在未建立完善的底层治理结构之前就贸然推进如此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必然会引发社会的不满与冲突,其演示项目的遭遇便是有力例证,更遑论其他更为复杂的项目。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猫说,我们将持续为您带来深度分析和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