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艇,海洋上的狼群,必将雄霸大海!

吹不胖的风 2024-09-27 18:19:18

就在前几天,发表过《美军司令扬言让台海变“地狱”,未来战场趋向于智能化和无人化》,在文章内简单介绍了一些无人艇的内容,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说想让我再详细的讲讲神洲的无人艇。

我们先了解一下国际上的无人艇发展史。

世界上最早的无人艇,是由著名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的名为“无线机器人”的机器人自动船。没错,就是那个发明无线电和交流电的大佬,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两项发明,奠定了无人艇的基础。

不过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会的海军还是以船坚炮利为主,看不上这种威力小的玩意。

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后,无人艇才开始展露头角。

在二战时期,无人艇首次在实战中亮相,最初被作为一次性的制导武器使用。例如,在诺曼底登陆战役期间,盟军曾设计出一种装载烟幕剂的无人艇,用于战略欺骗和作战掩护。

二战后期,美国海军开始使用无线电控制的无人艇,进行浅海雷区扫雷作业。

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技术的限制和没有找到合适的应用方向,无人艇的发展并未取得很大的突破。它们主要用于扫雷和战场损伤评估等任务,且大多由电缆发送的导航信号或母舰通过无线电控制,自主活动能力非常有限。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无人艇的发展迎来了真正的活跃期。更复杂的无人水面舰艇(USV)和无人潜航器(UUV)开始从概念走向现实,并被广泛应用于侦察、反潜、反水雷等多种任务。

美军2003年就在葛底斯堡号巡洋舰上部署了“斯巴达侦察兵号”无人艇,参与了“伊拉克自由行动”和“持久自由行动”等任务。

在最近的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启动12艘无人潜艇,一举击沉了俄罗斯黑海舰队“伊万诺维兹”号导弹舰,从而声名大振。

接下来进入主题,说说中国无人艇进步史。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海军羸弱,连海军司令都只能租渔船视察刘公岛,但是我们的科研人员一刻也没有放弃。

上世纪70年代,我们就已经成功研制了312型遥控扫雷艇,该艇艇长20.9米,宽3.9米,吃水深2.1米,排水量47吨,最高航速12节,无线电遥控距离11千米,最大航程260千米,扫雷宽度可达150-250米,由于艇体小、吃水浅、机动性强,非常适用于港湾、江河、岛礁区昼夜作业。该艇能放在舰船上,直升机或岸上遥控,可以采用雷达、无线电双曲线、微波定位,具有扫除声引信、磁引信和声磁联合引信水雷的能力,曾在援越抗美战争中排除不少美国布设的水雷。

2006年的第六届珠海航展上,中航科工就推出了XG-2概念无人船,能依靠卫星通信,在较恶劣条件下进行特定区域的探测、侦察甚至是小目标攻击。

201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国家863项目支持下研制了“天行1号”多任务高速无人艇,该艇采用复合推进方式,艇满载排水量7.5吨,最高航速50节,续航力1000千米,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无人艇,可在4级海况安全航行,具备自主航行、危险感知与规避功能,以及全自主海洋环境监测/侦察、地形探测等多任务能力。

2024年4月26日-28日,珠海国际海洋智能科技展览会现场出现了多型号海洋领域无人船,展示了无人船艇海洋集群测绘、海油平台综合服务以及海上常态化巡航等应用示范场景,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期中云洲智能带来M75B安防巡逻无人艇、M40P海洋测量无人船、L25C海洋测量无人船、海豚3号水面救生机器人等明星产品,均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云洲M75安防巡逻无人艇长5.3米,宽1.7米,最高航速25节,具有高航速、浅吃水的特点,可自主布放回收,具备自扶正能力,适用于安防巡逻、调查取证、搜寻救助等多种水上安防任务场景。云洲M40P海洋测量无人船长4.5米,宽2.3米,可配备自动绞车、升降鳍,开展水下地形测绘、海底浅地层探测、水下物体排查等任务,航行稳定、自噪音小,有效保障数据采集质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工程勘察、海洋油气、海上风电、航道测量等领域。

随着无人艇的发展,说明我们在人工智能、通信、能源供应、精确导航、材料及结构设计问题上取得了令人惊喜的突破。

那么无人艇这么给力,在未来的对抗中,该怎么防守呢?

首先是我国最新研制的小型相控阵声呐系统,将多个小型传感器(基元)组成的声呐阵列,通过改变每个基元的激励信号或接收信号的相位,实现对声呐波束的电子扫描和控制的技术。别说无人艇了,就是核潜艇也能给它逮住,网传的逮到核动力大黑鱼,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

再一个就是我国的百万渔民,不管是什么设备,一网下去都可以捞上来。2018年,浙江苍南县渔民,打捞上来美国最新的潜航器,上交国家后,被国家安全局给予了50万元的奖励。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渔民出海前的许愿,从“鱼虾满舱”变成了“潜航器满舱”。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