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光绪九年):南洋大臣左宗棠奏请推广从南京到汉口的长江电报线(上海到南京已通电报)。
1884年4月(光绪十年):武汉建成最早的电报线-从南京沿长江经芜湖、九江至汉口的电报线,汉口电报局在老熊家巷河边的招商局内(今民生路武汉港务局候船室)成立了,安装莫尔斯人工电报机,与上海通信,一般速率每分钟约传递20~25个汉字。
1899年:汉口电报局兼办电话业务。
1907年:汉口至上海电路装用韦斯登自动收发报机。该机借机械动作自动收发电码,通报速率每分钟在30~300字之间,被称为“快机”。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汉口已是全国电报接转中心之一。
1910年(宣统二年):架设汉口至北平电报线,全长3135里。至此,武汉的电报线路可以通向四面八方。
汉口承担沪皖赣与湘、闽与川鄂云贵、赣皖与川鄂云贵、粤赣皖与豫、云贵川鄂湘桂与东三省蒙古、云贵川鄂湘桂与豫鲁、粤赣皖与秦甘新、秦晋甘新川鄂云贵与湘桂粤等地往还各种电报的接转任务。如遇线阻,汉口还要承担镇(江)济(南)、镇浔(九江)、沙(市)西(安)、济汴(开封)、汴洛(阳)、西潼(关)等线之间的各种电报转接任务。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期间的汉口电报局
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发动起义。10月12日:革命军占领汉口,清军退守刘家庙车站一带。当日夜间,汉口电报局周围起火,电报生逃散,汉口电报局与外界电报通信暂时中断。10月14日:刚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接管租界内的汉口电报局,允许外国人拍发电报。10月下旬:湖北军政府对所属机构进行改组,整顿武昌、汉口电报局。11月1日:清军攻陷汉口,革命军退守汉阳、武昌,汉口电报局为清军夺回。1913年:北洋政府在全国设各区电政管理局,鄂湘电政监督兼汉口电报局总办,局址迁至汉口英租界的凤池里(今智民里)。
1916年:撤销区电政管理局,电政监督职务由一等电报局局长兼理;此时汉口电报局为一等甲级电报局,武昌电报局为一等乙级电报局,汉口电报局局长兼理湖北电政监督。
1920年:在汉口英租界湖北街(今中山大道)与天津街(今天津路)的转角处(今中山大道1004号)紧挨电话局处,建成了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大楼由汉协盛营造厂建设完工,外立面以汉阳产的铁砂砖砌筑,所有装饰效果通过砖块的拼叠变化来体现。转角处做三边形处理,是古典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建筑风格。整座建筑只有檐口下方带有一些装饰物,其余墙面均平整简洁。主入口设在转角处,大厅位于正中,采用中庭式采光天窗,结构紧凑。
汉口电报局从英租界的凤池里迁入此楼办公,占据湖北街(今中山大道)的大楼右侧楼体,西门子洋行也迁入此楼办公,占据天津街(今天津路)的大楼左侧楼体。汉口电报局的电信设备的引进、安装和技术支持,都依靠西门子洋行。
1922年至1927年:电政监督一职经过裁撤、恢复、再裁撤之后,改为每省设电政管理局,电报局局长由电政管理局局长兼任。
1927年:民国交通部将北京、天津、上海、汉口4地电报局定为特等电报局,直属部辖。
20年代末期:做为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一带的地标,发行的“湖北省汉口大智门通路电报局及电话局”风光明信片,汉口电报局的楼顶有2个穹顶。
1929年:湖北电政管理局由武昌迁汉口后,汉口电报局被取消特等电报局,改属湖北电政管理局管辖。
1934年:汉口电报局在特繁的电路上,装用克利特自动收发报机。该机系采用键盘凿孔机、自动发报机、收报复凿机及印字机等,提高了通信的自动化程度。
1934年4月:汉口电报局兼营长途电话业务。
1934年5月:全国通商大埠实行邮、电合并,汉口电报局增设邮政业务.
1934年11月:电报局与电台合并,汉口无线电总台并入汉口电报局。
1937年:汉口电报局并入湖北电政管理局,管理局兼理汉口的电报和长途电话业务。
民国期间:汉口电报局的票据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迫近武汉,湖北电政管理局西迁。
武汉沦陷期间:日伪合办的华中电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对华中沦陷区的有线、无线电信“统制经营”,在汉口江汉路58号设立“特别军用汉口电报局”,田村荣太郎任局长。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交通部接收武汉区电信。
修复大楼的故事:
1944年12月:美军为破坏汉口的通讯枢纽,派美军飞机轰炸了汉口电报局大楼与相邻的电话局大楼。炸弹落在两栋之间的空垱处,留下直径十余米的大弹坑。飞起的弹片损坏了两侧的电话、电报大楼。1946年:武汉电信接收委员会办公处约请9家公司招标,汉口永年建筑公司以四亿六千万的最低价中标,负责修复两大楼并建联通大楼。1946年冬季:修复工程开始。修复工程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是进口材料:因为甲方对材料的要求相当苛刻。受抗战的影响,国内建材市场倒闭了,材料很难购买,材料都是到上海、广州从香港购买的。①钢材用的是英国产的竹节钢;②木材用的是美国的花旗松;③玻璃用的是比利时产的“比片”;④防水材料用的是国际救济总署拨的美产油毡、油膏和沥青;⑤水泥用全部用的是大冶华新水泥厂生产的保垒牌水泥。修复门窗、地板时所用的油漆均为国产生漆。1948年底:耗费了大量材料及人工,历时两年多,工程竣工。1946年2月:交通部合并汉口原有的电报业务、长途电话业务及武汉三镇的市内电话业务,汉口电报局和武汉电话局合并了,成立武汉电信局,局址仍在汉口天津路。电报局大楼成为武汉电信局总营业处。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交通部接管电信处派出军代表负责接管武汉电信局。
1949年8月16日:武汉电信局正式成立,属华中电信管理局领导。
1960年2月:武汉市邮政局、武汉市电信局、武汉长途电信线路中心站合并成立湖北省武汉市邮电局,仍属湖北省邮电管理局领导,局址设在汉口中山大道天津路口的天津路老电报大楼。
1975年2月:成立湖北省武汉市电信局,属湖北省邮电管理局领导,邮电企业恢复原有性质。
1998年5月:天津路老电报大楼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后,中山大道一侧的外墙上挂起“汉口西门子洋行旧址”的文保石板。
2019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信息通信行业)名录,“汉口电报局”入选。
参考资料:1、《武汉市志-交通邮电志 电信》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
2、《电报通信与辛亥革命》历史与社会(文摘)
3、《江城漫步|汉口西门子洋行、美最时洋行旧址名称的探讨》韩少斌 人文武汉
4、《忆海拾贝 | 武汉电信局抗战后修复工程的回忆》匡永延 人文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