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兴趣、思维、性格到毅力,小学到高中不同能力养成体现

飞翔小钰 2024-11-22 02:15:14

小学一二年级培养学习习惯,是孩子真正进入学习阶段的适应期,这个阶段知识点难度并不高,并不需要过度的提前学习和超强学习,前者需要一定的思维基础,后者更是要毅力加成,这两者都不是这个阶段孩子能培养出的能力。

学习习惯培养,宏观就是上课能够做到上课集中注意力,依靠自主思维,高效完成老师作业,以及保障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本身就是一种习惯与能力。微观上就是语文读写习惯,数学计算细致度,英语的词汇量积累等。而不是连加减法都算不周全的孩子,你去讲解奥数,以中考和高考冲刺的强度来要求不满十岁的孩子,不仅固化孩子的思维,影响其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毅力也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小学三四年级学习兴趣很重要,这个阶段跟不上的孩子,大多不是由于思维能力不足而引起的,而是学习兴趣,这里面不乏一些提前抢跑的孩子。

三四年级养成的学习兴趣,源于一二年级所养成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在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趣味性的课程前,会有恰当的压力以及完成挑战后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获得既提升了学习兴趣,更提升了思维能力。

小学高年级到初一,则是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形成双向互动的过程,形成觉得学习有意思,愿意主动思考,发现更多学习的兴趣,这同样需要一定的精力支撑,疲于应付的过度学习模式,不仅很难形成学习兴趣,也没时间形成学习思维,而是一种不断熟练化的应试练习。

初中以后孩子进入青春期,在学习成绩分化外,性格同样也发生分化,很多孩子会突然变得不那么听话,不爱学习和父母老师对着高,初中难度上升后思维能力不能应付,从而产生的挫败感以及家长的责问,往往是造成家庭亲子关系不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强加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虽然赢不在起跑线,但往往有着更为明显的后发优势。

高中阶段补品的不仅是思维,而是体力、智力和毅力的全方位比拼,高中的学习压力固然使得思维能力不强的鸡娃很难依靠毅力支持,同样也会让一些有一定思维能力,但毅力不足的孩子掉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