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这片浩瀚无垠的水域,分割了地球两端的大陆,也连接了无数看似毫不相干的文明。
中国位处亚欧大陆东部,秘鲁坐落于南美洲西部,二者之间横亘着辽阔的太平洋,地理距离超 1.7 万公里。
然而在这遥远的距离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却又无比紧密的联系——那就是秘鲁华裔群体的存在。
为何在万里之遥的秘鲁,会有规模如此庞大的华人群体存在?在他们与中国之间,究竟存在着何种深邃的历史渊源?
这其中既有血泪交织的苦难,也有文化融合的奇妙,更有国家间关系变迁的波澜壮阔,要理解秘鲁华裔的由来,就不得不提到一种看似不起眼,却又至关重要的资源——鸟粪。
在秘鲁的太平洋沿岸,特别是钦查群岛等岛屿,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已然化作海鸟的欢乐天堂,其景独特令人神往。
这片广袤的海域隐匿着堪称全球顶尖的渔业瑰宝,即众人熟知的秘鲁渔场,其蕴藏的丰富资源令人称奇。
强劲的东南信风吹拂着南美大陆,将表层海水推向远海,底层富含营养物质的海水则上升到海面,形成了强大的上升流。
这种上升流带来了丰富的浮游生物吸引了大量的鱼虾,也养育了数以千万计的海鸟,这些海鸟于岛屿栖息、繁育,排泄众多鸟粪,其间还混有鱼骨残屑,它们在此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象,展现着大自然的奇妙。
在化肥未曾现世之时,这种富含氮磷钾钙等元素的天然肥料,于农业生产而言,无疑举足轻重至关紧要,然而财富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苦难。
鸟粪的挖掘与搬运工作颇为繁杂所需人工甚多,此工作任务艰巨,需投入大量人力方可完成。秘鲁独立之后,当地印第安人的主要族群虽掌握土地,然而众多人却不愿投身于艰辛的体力劳作之中。
而随着废奴运动的兴起,秘鲁也废除了黑奴制度,从非洲购买黑奴的途径被切断,劳动力短缺这一状况,已演变为掣肘秘鲁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其严重限制了秘鲁经济前行的步伐,带来诸多阻碍。
秘鲁政府决定借鉴大洋另一边的清朝经验来应对问题,19世纪中叶,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
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由于地少人多社会矛盾激化,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许多人为了生计,被迫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寻找新的出路。
此刻秘鲁政府正在筹谋推出《华人法案》,欲用华人劳工取代黑奴,以弥补国内的用工不足。
1849年10月,首批 75 名华人借契约制移民之途,搭乘“弗德利各·吉耶尔莫”号,抵达秘鲁卡亚俄港,自此拉开在秘鲁的移民序幕,开启新的生涯。
在随后的二十五年中,约十万至十二万名华工接踵而至秘鲁,他们多来自广东与福建,为家人、为生存,毅然踏上这未知的征程。
然而等待他们的绝非梦想里的全新生活,而是别样形式的残酷压榨,这些华工被分配到种植园、鸟粪岛屿、硝石矿、铁路建设等行业,从事着最艰苦、最危险的工作。
在钦查群岛好多鸟儿聚在一起,地上堆满了厚厚的鸟粪,这里的环境很糟糕,但工人们还是辛勤地用手挖取这些被称为“白金”的鸟粪,可到了1872年这一比例猛增到了一半。
不仅如此华工的辛勤劳动也体现在其他领域,华工的到来为秘鲁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他们自身的命运却充满了坎坷。
秘鲁对华工的剥削程度简直比过去的黑奴还严重,正如1853年《纽约时报》的报道所描述的那样,华工们被迫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每天都要完成沉重的任务,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
1874年清政府跟秘鲁达成了一项商业和航海友好协议,约定两国人在进行贸易、工作或居住时,都应得到同等的自由和平等待遇,同时禁止任何拐骗华人劳工的行为。
当时的中国是晚清时期,挺乱的那会儿,不少中国工人就选择留在秘鲁,在这片新土地上下决心要活下去。
这起冲突的根源在于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三国对阿塔卡马沙漠中宝贵的鸟粪和硝石矿的抢夺,在英国的协助下,智利最终成功打赢了那场战争。
秘鲁不得不把一部分土地和资源丰富的地区让给了别人,战争时期秘鲁的华人生活挺不容易,挺纠结的。
一部分人保持中立,一部分人选择支持秘鲁,还有一部分人则站在了智利一边,甚至组建了名为“火山营”的华人部队。
在这场战争里华人们成了各方争夺的香饽饽,他们的人气和分量开始被人看重,战争的洗礼反而提升了华人在秘鲁的社会地位,他们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仍有相当数量的华人移民到秘鲁,一部分是由于国内的战乱和贫困,另一部分则是受到亲戚朋友的吸引前来投靠。
这些华人移民与当地的印第安人、麦士蒂索人、黑人等族群通婚,形成了如今多元化的秘鲁华裔群体,他们不再是受压迫的劳工,而是成为了秘鲁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们为秘鲁的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里拥有拉美最大的唐人街,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中文招牌琳琅满目,粤语交谈声不绝于耳。
秘鲁民间对华裔血统人口数量的估算高于官方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华人在秘鲁社会的深度融入,他们已经成了我们当中的一份子不再是外人,就像秘鲁大家庭里的家人一样。
这种“老乡”间的情分,不单单是血亲关系那么简单,它是我们几代人一起生活、一起拼搏积累下来的深厚感情,秘鲁人对华人的勤劳、善良、上进心赞不绝口,这大大增强了他们对中国的好感。
当时中国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仍向秘鲁提供了150万元人民币的援助,这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额,秘鲁人民深受感动,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真挚友谊。
合作秘鲁成为拉美地区继古巴和智利之后,第三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这不仅是出于对中国援助的感激,更是秘鲁基于自身发展战略做出的选择。
两国建交后中秘关系快速升温,各方面合作持续加强,2009年两国正式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这标志着两国间的经贸往来达到了新的高度。
该项目不仅能将中秘之间的海运航程缩短10天左右,降低物流成本,还有利于秘鲁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被秘鲁视为实现其“拉丁美洲新加坡”梦想的关键一步。
中国与秘鲁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不止体现于经济往来,在文化交流及相互信任方面亦有彰显,双方情谊与合作不断深化。
2023年5月秘鲁国会通过法案,将每年2月1日定为“秘中友谊日”,特意选择在中国春节前后,更凸显了两国之间的深厚情谊。
我国和该国从早期雇佣劳工到现在成为战略伙伴,关系历经波折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中秘两国关系极为特殊,既构建了深度战略伙伴关系,又蕴含着跨越太平洋的浓郁乡情,彼此紧密相依情分深厚。
这份情谊是历史积累下来的精华,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会不断促进两国关系向前进步,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好处。
参考资料陕西卫视 - 2018年8月12日:在秘鲁,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