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王洪图和杨旭的讲座谁的更好?看完这段注释就明白了

嘉晨谈健康 2024-07-16 02:18:41

杨旭老先生讲 陈其弢先生整理 纪东涛医师审核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什么是少火,什么是壮火?

我们教材介绍了就是说药食气味纯阳者为壮火,温和者为少火,它是根据马玄台的注解。但是在这里面,我们看出此说似乎是很合情又合理。但是我们仔细玩味一下呢,多少有点毛病,那就是气味纯阳,这个药物在仓库里搁着,它就能对你人体有损伤吗?是不是,肯定缺东西。第二种说法,就是后人结合临床加以演化,或者把它引伸,就说壮火就是病理之火,少火就是生理之火。两种说法,我想在这里面进行考察一下,和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首先我们先说火和热的关系。第一,火与热,它们两者是一致的,火就是热,热就是火。这个热,我们只能感知,但是看不到。而火呢,我们见到这种现象,按照自然界现象是这样的,所以火就是热,热就是火。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所以我们说这个壮火也好、少火也好,都和热有关。第二,壮火、少火的发生。我们翻开原文在“壮火之气衰”前面有这么一句话“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那就是说,气,气厚者,它发热这方面作用突出。那么这个火是哪来的?

实际上是以这个气厚这样的药用的多,它就产热。刚才说象附子、吴茱萸等等这类药。发热是药物的作用,那么它发热这程度上有没有区别呢?也有区别。可能产热多,也可能产热少。产热多与产热少取决于什么?取决于药物本身。它这个药性的问题,虽然都是温热药,但是温药和热药它们的作用强烈程度一样不一样?不一样。我们中医说这味药大热,有的说是温。那么这个大热和温产热的程度就不一样,这是一个。再一个,哪怕就这一味药,一种药,我们不换方,比如说就说人参,你用量多和少,它产热的程度有没有变化?也不一样吧。一次给他二两,和一次用10克效果肯定不一样,这是一个。

再一个,用药的时间,用药的时间长短也决定这个药物产热的多与少。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原来我碰到一个子宫癌切除术后十年了,又复发了。家里人关心她,成天老母鸡炖黄芪、炖人参,还煮大枣,是补,补到什么程度啦?整个舌苔全是褐色的,是不是火,是不是热?用药时间长,也不行。《至真要大论》有那么一句话“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就是用药时间长了,气就增,就产生蓄积这种现象。“气增而久,禾之由也”,你用长了,就产生一种灾难,对人产生危害。所以在这里面用药时间长短,用药量的多与少,还有药性本身的温和热的选择的问题都决定这个发热的程度,产生壮火与少火的问题。

所以在这里面,我想对这个问题作这样的归纳:什么叫壮火,什么叫少火?壮火它是指药食气味产生的超出人体需求的热,超出人体需求就为壮火。少火呢,是要是气味产生的适合人体需求的热,叫少火。但这个热,壮火、少火,它不是拿一个绝对的秤、尺子去衡量,得按照人体需求,是不是。也可能你吃人参,一次可以吃20克,我要吃5克就出现不适的感觉,甚至出现鼻子出血的现象。不能拿这个数字去严格衡量,它就根据具体地需求。我们懂得这个,在临床上有没有意义?这就告诉我们,临床用药一定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一,药性的选择。除了寒凉作对比之外,同样属性的热药和温药,也要选择吧。再一个用药时间,也需要把握,不能一个方见效、见好,就是说“效不更方”,早晚要出事。再一个是用药量的问题,要适当。所以我们古人给我们书上规定用量多少多少,这是有意义的。当然我们还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根据体质、根据病种情况。这是我对壮火、少火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这是杨旭老先生的讲义,我非常赞同。

0 阅读:7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