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八国联军抢走,国家重金购回的《五牛图》,日本专家却说是假的

泡椒雪梨 2021-01-30 09:51:16

1975年,日本讲谈社出版的《水墨美术大系》中,首次发表日本京都大原美术馆收藏的《五牛图》。在与故宫版《五牛图》进行对比后,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米泽嘉圃提出了六个论点,推断日本版《五牛图》为宋代摹本,且是最接近原画的一版。

1981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铃木敬在《中国绘画史》中,引用了米泽嘉圃的论点,进一步提出中国版存在的两个疑点,并认为中国版是元代以后的拙劣摹本,日本版才是最接近原版的宋本。

面对日本专家的质疑,中国方面一直没有作出回应,直到1991年,中央美术学院薛永年教授在《晋唐宋元卷轴画史》中,对日本专家的论点作出了简单反驳:“以为绢本早于纸本的看法缺乏说服力”。除此之外,并没有详细论述,显然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很难让日本专家心服口服。

2021年中国《五牛图》邮票

那么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五牛图》,到底是真是假,为何日本专家会质疑中国版?

《五牛图》,中国唐朝传世名画,作者是唐中期政治家韩滉,其在唐德宗时期官拜宰相,封爵晋国公,父亲是唐开元时期著名宰相韩休。

《韩滉像》程怀立(南唐)

该画最早记载见于元代《云烟过眼录》,先后于元朝、明朝有过现世,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该画进入到清朝宫廷,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时流失到海外,后被香港汇丰银行吴蘅孙购回。

上海汇丰银行老照片

1952年,吴蘅孙因濒临破产拍卖私人收藏,其中就包括这幅《五牛图》。当时一位非常了解此画的爱国人士向周恩来总理写信,详细介绍了该画所具有的重大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并表示由于自己经济能力有限,希望中央政府可以出资收回国宝。

经周总理批示,文化部最终以6万港元将其拍回,至此颠沛流离了半个世纪的《五牛图》又重新回到了祖国大陆,回到了紫禁城的土地。

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展览中《五牛图》布展现场

日本版与中国版最大的不同有三点,首先是画作的材质上。中国版为纸本,日本版为为绢本。虽然早期关于《五牛图》的记载中,并未提及画作材质,但唯一出现“绢本”字样的只有明朝《清河书画舫》,而这部书中所记绢本并非作者亲眼所见,只是听说传闻,不足为据。

《清河书画舫》张丑(明)

第二点不同是画面。日本版比北京版多了一丛灌木,除第一头牛后均有一丛灌木外,日本版在中间那头牛后加画了一丛灌木,这也是米泽嘉圃质疑中国版的一条重要依据。

米泽嘉圃认为,如果没有灌木是省略,有灌木是补足,那么两者都不会是原本。整幅画里中间那头牛因为是正脸所以尺寸较小,原作者应该是为了增加补景而画了灌木的。中国版由于牛与牛之间距离较短,临摹者是不得已删除了灌木,所以综上所述,日本版在图形上更接近于原版。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系主任蔡星仪认为并非如此,首先第一头牛旁的灌木是对牛习性的描写,是牛在灌木上摩擦蹭痒的写照。其次第一头牛旁的灌木与第五头牛的缨络是相互对应的,符合整幅作品的对仗,灌木绝非陪衬和空间填补。

第三点不同是题跋和印记。题跋是书籍、绘画上面的文字,写在前边的叫做“题”,写在后边的叫做“跋”。题跋可以反映出作品的很多信息,《五牛图》也不例外。

中国版《五牛图》题跋

由于年代久远,该作品在120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无数藏家之手,最为著名的是南宋晚期,身为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和清朝的乾隆皇帝。

中国版上历朝历代的题跋清晰可见,尤其是赵孟頫的三次题跋,更是讲明了画作在61年(1291年-1352年)时间里的易主经历。而这三次题跋也出现在历朝历代关于《五牛图》的著录中,被后世称为“赵孟頫三跋”。可同样是《五牛图》的日本版上,却没有“赵孟頫三跋”。

中国版《五牛图》赵孟頫三跋(宋)

印记方面,按照《五牛图》传世经历,无论是南宋高宗的《睿思东阁》大印、《绍兴》联珠小印,还是乾隆皇帝的鉴藏印,都与现存其它传世真迹上的印记相同,并非后世伪印。

中国版《五牛图》乾隆题诗(清)

而日本版上独有的《招抚使印》,本应是金兵破临安时,查抄南宋内府收藏所钤盖之印。可同样经历了该事件且流传至今的《自叙贴》《宋帝后妃像》《为甥张大同书卷》等作品上并无该印。且一些已经证实是晚明出现的摹本上,出现了类似风格的伪印,所以据此来判断日本版较早不足为信。

《招抚使印》(金)

米泽嘉圃认为,中国版上的题跋和印记,只能说明该图的流传经过,不能证明是原作。而1977年中国版在重新装裱时进行的取样分析,则为中国版提供了又一有力支撑,这就是《五牛图》绘画时所用的桑皮纸。

中国古代造纸术并非一成不变,尤其是原料的使用上,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早期造纸时所用原料大多为麻料,所造出的纸张粗厚生涩,用于书法尚可,用于作画则不够顺手。

贵州省丹寨县石桥村的传统造纸

到了隋唐时期,熟纸技术逐渐普及起来,通过砑光、拖浆、填粉、加蜡、施胶等手段生产出的熟纸,平滑而少纤维,是书画家的最爱,这就是著名的唐朝硬黄纸。

这种纸由于工艺复杂,在唐晚期已是非常名贵的用品,之后经历了五代十国天下大乱,硬黄纸更是成为价逾百金的“纸中贵族”,极为稀少。

《五牛图》纸张分析报告显示,所用纸张面呈黄色,表面平滑,纸表有蜡层,纤维材质为桑皮,纤维束少,纤维分散性较好,符合唐朝“硬黄纸”的时代特征,具有防蛀抗水、千年如新的特点。

中国版《五牛图》韩滉(唐)

综合画面、题跋、印鉴,纸张,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国版《五牛图》是晚唐时代作品。日本版则缺少有力支撑,尤其是画面上伪印的存在,更让其显得有些来历不明。

中国版《五牛图》自购回后一直存放在故宫博物院,直到1977年经过修复装裱后,千疮百孔的《五牛图》才焕然一新,重新回到了民众的视野。

虽然中国版仍存在争议,如没有史料中记载的宋徽宗题字,但多个证据还是能够证明中国版《五牛图》是韩滉的原本,并非摹本。毕竟我们不能请韩滉亲自前来辨认,但至少中国版绝非日本专家口中所说的“拙劣”之作。

参考文献:

[1] 蔡星仪. 两卷《五牛图》考辩[J]. 中国书画, 2007(09):58-66.

[2] 杨光. 《五牛图》:宰相画家的传世孤本[J]. 湖北档案, 2016.

[3] 韩滉.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五牛图》[J]. 中国地名, 2009, 000(002):18-19.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