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有一个男人,身家突然超越了马云、马化腾、王健林,登上首富宝座。
他就是中国前首富,汉能创始人李河君。
然而这也是他这辈子最高光的时刻。
最近,李河君突然被警方带走调查,20多天了还没回来。更狼狈的是,汉能总部大楼空空荡荡,但门口却挤满了讨债的人,不少员工举着“汉能还我工资、无视劳动法”的横幅。
在公司暴雷几年前,这个拥有庞大资产帝国的前首富,一度相当的自信:
做水电站,李河君经常高调秀肌肉,“水电站就是印钞机,一天赚一千万。”
做汽车,夸起自家车也是毫不谦虚,“汉能造太阳能车比马斯克强,我们才是真颠覆。”很多人不理解,看起来实力雄厚的巨无霸,何以在短短几年彻底崩塌?答案是,把握不好尺度,自信和自负不过一瞬间。借5万赚8000万的穷小子,
狠起来连绝命书都写
几十年前刚创业的李河君,完全不被看好。论背景,祖辈务农,草根出身,本来是大学毕业包分配,却偏要选择下海创业。论资本,兜里没钱,还是朝大学老师借的5万块。
然而谁都没想到,这个穷小子一出手,就来了一个王炸:
用5万本金,短短五年就赚到了8000万的收益!巴菲特都直呼内行。这让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或许从此开始,李河君就正式确定了自己的创业风格:不走寻常路,也不留后路。基于这个思路,1994年,李河君豪掷一千万,买下了家乡的一个小水电站,仅仅三年,这个小水电站就回本了。巧的是,当时的云南省正迫切希望引进资本,开发金沙江水利,李河君大手一挥直接签下6座水电站,总装机规模2300多万千瓦。
当年全国发电总功率也不过6000多万千瓦,汉能就占了三分之一,由于当时还没有一家民企进入百万千瓦的领域,发改委都怀疑汉能的实力,拒绝审批。
然而头铁的李河君,狠起来连官方都不怕,将发改委送上法庭!连绝命书都写好了。谁都没想到,这么一闹,却让李河君拿到了金安桥水电站项目。
命运再一次眷顾了李河君,水电站建成,一天就躺赚1千万,成了妥妥的印钞机。大热的光伏风口,汉能也赶上了先发优势。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李河君越来越有自信,高调杀入光伏赛道,选择成本和技术都不占优势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
在宣布入局不久,汉能就大胆放言“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拉着政府、银行,各出资三分之一。
总共2000多亿的投资规模,当时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这是欺负地方政府不懂技术。”
然而这一点不耽误李河君赚得盆满钵满。2013年,汉能薄膜集团成功在港股借壳上市,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汉能薄膜的净利润也在三年翻了4倍。
这个时候,李河君还在乘着他的湾流G550私人商务大飞机,满世界各地飞。
哪怕是在2015年,汉能薄膜的营收直线下滑70.7%,全年亏损122.33亿港元,银行停贷,汉能全国项目停的停,卖的卖。李河君甚至身家蒸发1000亿港元,然而自信的他,也不把困难放在眼里:“汉能这个时期,表面上是困难的时期,其实是最好的时期”。
冲刺1万亿的背后全靠政府补贴和自己人硬撑
李河君这句话确实是说对了,因为往后汉能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2019年,几百名员工围在汉能总部,讨要的工资,足足达到了10个亿!
风口浪尖之下,李河君发了一封内部信,承诺工资问题会在11月解决。
然而转眼3年过去了,不少员工没得到欠款,反而收到了解约合同。
被欠薪的不仅是员工,还有供应商、地方国企、政府,李河君在2022年被列为被执行人的次数,高达21次。
然而最荒唐的是,就在欠债规模如此巨大的同时,汉能还表示要冲刺万亿市值。“400亿利润、2000亿销售额,成为像华为、腾讯这样的伟大公司。”
饼画得越大,脸打得越狠。中国前首富,怎么成了实打实的老赖?
1.狂抢政府补贴,冲刺一万亿
与大多数暴雷的公司一样,汉能虽然产品造不动,补贴却先拿个遍。
2009年,国家开始对光伏产业大力扶持、补贴,这一年,汉能借助光伏薄膜产能扩张的名义,在山东、浙江等十几个地区,疯狂拿地。
为了拿到更多的补贴,李河君还想出不少骚操作。有媒体揭露,当时配套最完善的淄博产业园,还要把部分设备迁移到大同产业园,就为了看上去像个正常生产线。
2010年后,新能源成了国家的重视风口,李河君马上趁热乎,又创立了汉能移动能源公司,马不停蹄的造车。
毕竟造车也能拿地,当地政府都信了汉能的千亿销售额大饼,回了奢华大礼包:不仅给土地,还送钱,动辄就过亿。
然而谁也没想到,资金到位了,实力却没有到位,有的即使设备给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也卖不动。
原来这些年来,汉能薄膜集团漂亮的财务数据背后,客户其实是自己。
很长一段时间,母公司汉能集团就是汉能薄膜的唯一客户,2013年,汉能薄膜的关联交易达到100%。
更狼狈的是,汉能为了回血,一度被逼在各地产业园卖起了设备。
2.表面风光,全靠自己人硬撑
薄膜卖不动,这些年,汉能也没少尝试了奇葩新产品:比如“可以改变世界的屋顶”的汉能瓦。
有能发电但就是没什么用的太阳能背包。
还有与奥迪合作的太阳能汽车,“晒晒太阳就能启动”、“引领行业革命”。李河君曾经喊话,要在当年10月一口气推出3—5款太阳能全动力汽车,未来还要造汉能牌汽车、无人机。
然而现实是,直到汉能总部被拆除,人们也没见到汉能的太阳能动力汽车问世。
自从2015年被停牌之后,银行也彻底断了汉能的贷款。
向政府、银行借不到钱,汉能还想继续建产业园,怎么办?汉能盯上了员工,强制员工买理财。
2018年,汉能集团要求员工购买理财产品,最低认购起步20万元。
理由也是相当霸道:如果不认购,就是不认同公司价值观,甚至要解除劳动关系。
很多人不知道,在当时的汉能薄膜集团,即使是总裁,月薪都只有8000块。
哪怕是肉眼可见的绝境,李河君还在企图安慰员工、投资人,也安慰自己:“我们往往高估了1-2年的变化,而低估了10年的变化”。
但失望和暴雷次数太多,人们已经彻底不信了。
左手水电,右手薄膜新能源
李河君为啥还是撑不住了?
光伏行业一向是公认“既能造神也能毁神”的领域。
若干年前,中国光伏产业的顶尖大佬还是施正荣,他创立的尚德集团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体量直逼石油企业。
同样入局能源领域的江西赛维创始人彭小峰,从一个普通商人变身中国新能源首富,巅峰时期,身家高达400亿,成了江西首富。
然而俩人最后都逃不过公司被迫重组,辞去公司董事长职位,淡出公众视野。前半生一直被命运偏爱的李河君,总自信地以为自己不一样,但现实证明,老天总是公平的。
汉能为啥撑不住了?
几乎所有大难不死的企业,都会留有一定的现金,也会谨慎选择陌生的领域。
然而草根出身的李河君,却偏偏相当大胆,甚至完全不给自己留后路,总以为自己能够逢凶化吉。
最初,他的这种硬刚,由于踩中恰当的时机与机遇,被更大的光芒掩盖,也被人视为神话。
哪怕当时汉能已经负债累累,政府、银行,员工、供应商们还是选择相信李河君。
然而好运不可能始终持续,扩张越来越疯狂,汉能系的窟窿已经难以补救,败局难以收场,终究还是暴露了赌徒的本质。
赌错风口固然有影响,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李河君自己。
这些年,巨无霸汉能看似快速扩张的背后,其实是难以执行到位的管理。
曾被李河君称赞超越特斯拉的太阳能汽车,最后只停留在PPT阶段。
被看好的太阳能背包、汉能瓦、汉能墙、汉能伞等,跟人们实际生活太远,也没掀起什么水花,很多人听都没听过。
当初进入薄膜光伏领域,李河君也没有十足的胜利把握,只是盲目入局。
现实证明,由于转换效率、度电成本上的劣势,薄膜太阳能技术薄膜技术始终被边缘化。
这期间,不死心的李河君以为靠买买买,将德国、美国等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技术都收入囊中,就可以弥补技术短板。
至于产业园能否正常生产,制造成本有多高,外来技术是否适合国内需求,这些关乎公司生死命脉的东西,李河君都不会考虑。
最后,大话喊完,产品却要么造不出,要么卖不动,空剩下一地鸡毛:一个个烂尾的产业园、被欠款的供应商......早已为汉能的败局埋下伏笔。
有野心,却缺乏落到实处的能力,那还不如没有。
结语:
李河君曾说,人要有自信,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肯定成不了事。
在10多年前,这种自信的确帮助了李河君。
曾经的金安桥项目大获成功,让李河君名利双收,李河君也更加笃定,“一件事情坚持到最后的10%时,你就有90%的收获”。
但是,自信也能毁了一个人。
在所有人都不看好薄膜的时候,李河君偏要孤注一掷,甚至打肿脸也要充胖子,倾尽所有的钱,所有的人力,投入一个无底洞里。
哪怕暴雷,自信的李河君,还一度觉得自己有翻盘的实力。
喜欢读《道德经》的他,不认为自己是个赌徒,“企业家冒险和赌的区别在于,他知道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同时可以承受”。
然而如今汉能这堆烂摊子,显然早已超出了李河君的全部预料。
兵败如山倒,哪怕在光伏行业浮沉13年,终究还是栽在了盲目坚持。
为了翻身,汉能开始无休止的资本腾挪,却没想到加速了自己的末日。
以理想为幌子的豪赌,仅有坚持和自信远远不够。
失去节制,理想也只能成为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