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的“诺基亚时刻”:从燃油车巨头到“电动化跟跑者”

科技要按小钊 2024-11-26 12:53:30

不知道大家家里都开什么车,我们家总共换了四台车。前面三台都是大众,直到最近才换了一台新能源电车。回想过去,大众曾经是我们家的不二选择,每一代车都能代表一个时期的经典。不过这次换车时,我们却选择了新能源电车,这种选择转变的背后,或许也正好反映了大众正在经历的挑战。

最近,作为全球曾经销量排名第一的汽车巨头,大众正经历其86年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今年10月,大众宣布计划关闭三座德国工厂,并裁员超过1万人,这一决定不仅引发了全国震动,还让德国总理不得不紧急出面干预。大众,难道真的要完蛋了吗?

从全球霸主到转型阵痛

大众的危机,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中国市场份额的丢失和技术转型的滞后。

1. 在中国市场的失速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也是大众的最大单一市场,占其销量的35%。从上汽大众到一汽大众,大众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黄金时代”。我想很多家庭也和我们家一样,多年来相信着品牌背后的“德系品质”。

但随着电动车的崛起,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急剧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大众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0.2%,甚至在第三季度遭遇了15年来的首次亏损。

反观,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中国新能源车企快速崛起,以更高的性价比、更丰富的智能化体验占领了消费者的心。

2. 电动化转型的拖延

早在2019年,大众就意识到电动化的重要性,并成立了专门的电动车软件公司CARIAD。然而,几年的投入并未带来显著成果。

他们的研发团队规模长期不足,有限的技术人员难以支撑电动车系统的全面升级。相比之下,中国新能源车企在研发人员的数量和投入力度上都远超传统车企。比亚迪在研发人员数量上已超过7万人,而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纷纷扩展研发队伍。反观CARIAD,其技术团队规模仅在6000人左右,与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投入相比算是小巫见大巫。

而更糟糕的是,大众电动车研发团队大多来自传统燃油车背景,缺乏智能化视角,导致其电动车产品在体验上落后于竞争对手。

大众的“诺基亚时刻”

“诺基亚时刻”是一个常被用来形容传统行业巨头在转型浪潮中被颠覆的时刻。诺基亚的遭遇我想各位都非常清楚吧?正如诺基亚当年错失智能手机市场的爆发期,大众似乎也在新能源转型中掉队了。

为何大众的转型如此痛苦?一方面是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利润空间缩小,而新能源车的高投入却未能快速见效。大众不仅要面对来自中国本土车企的压力,还要与特斯拉这样的国际巨头竞争。

而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企业惯性,像大众这样的传统巨头,过于依赖既有的成功模式,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的庞杂,也让它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时显得迟缓。

大众的自救之路

面对多重危机,大众正在努力抓住最后的机会。首先是加速本地化战略。在中国,大众投资10亿欧元设立的合肥研发中心已投入运营,这里以“提高速度、降低成本”为目标,与中国新能源车企直接竞争。大众明确表示,将优先保障中国市场的核心地位,并力争在2030年重回中国市场前三。

大众的命运不仅关乎一个企业的成败,对于全球汽车行业而言,这也将成为传统车企转型的标志性案例。你认为他们能成功吗?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