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标变了,特朗普胜利后,立陶宛火速表态:必须和中国恢复关系

兵说深耕战争史 2024-11-13 01:33:52

立陶宛大选结束,反对派赢得胜利,“准总理”喊话必须和中国恢复全面外交关系。为什么立陶宛“反华”几年后突然改变态度?这和特朗普当选是否存在必然联系?

据环球网报道,当地时间11月5日,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表示,支持即将上任的新政府寻求和中国外交关系正常化。这里的新政府指的是10月底在立陶宛大选中获胜的反对党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帕卢茨卡斯,他曾表示,该国允许以“台湾”为名设立代表处的做法无疑是“重大外交错误”,他即将领导的政府将寻求和中方恢复全面的外交关系,包括寻求两国外交大使的回归。

作为波罗的海三国的一员,立陶宛是个人口仅有270万的小国家,然而地理位置毗邻波罗的海造就了它枢纽港口的战略地位。而在全球地缘局势冲击的背景下,作为欧盟、北约的双料成员,也不可避免的在大国博弈之间做出选择。

2021年11月,立陶宛政府批准了中国台湾在该国设立所谓的“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无视中国大陆多次警告,甚至还喊话“不惧中国制裁”,最终导致两国外交关系降级为代办级,两国全领域合作在之后的3年时间里持续遭受影响。直到今年5月份,这种局面才出现好转。

时任总统瑙塞达在寻求连任过程中表示,要给所谓的“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更名,有利于缓解立中之间的关系,此举也得到了民众的认可。而时隔半年后,立陶宛反对派候选人赢得大选,“准总理”帕卢茨卡斯就该话题“一锤定音”,这意味着立陶宛打定主意要和中国改善关系,而不是在涉台问题上继续僵持引火烧身。

立陶宛高层之所以转变态度,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问题。在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级后,立陶宛经济一落千丈,之前靠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在中欧班列的往来中赚的盆满钵满。但中立交恶后导致沿线铁路被拆除,立陶宛本身的商品又被中国市场拒之门外,整个欧洲也都有着固定的贸易合作伙伴,对外出口的大门被彻底焊死。

仅1年时间不到,疫情和俄乌战争让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再加上缺乏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立陶宛1600多家中小型企业破产关门,超过6万人直接下岗,再加上跟随欧盟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导致立陶宛一度处于破产边缘。这个时候立陶宛回过头去找美国、欧盟救济一下,却发现根本没人理他,才后知后觉自己被利用了。

第二,外交问题。尽管立陶宛大选在10月底宣布结果,但他们依旧密切关注美国大选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瑙塞达会卡这11月5日对外宣布和中国恢复全面外交关系。

首先,立陶宛作为小国家,敢下场触碰中国主权红线不存在主观意识,也不是岛内“金钱外交”攻势起到了作用,而是有美国在背后授意,目的是挑起噱头,带动欧洲反华氛围。当时美国总统拜登入主白宫不到1年,再加上整个西方世界联手围堵俄罗斯的强大压力,立陶宛根本不敢违背美国的意志。

然而经济上的窘迫和战争带来的威胁,以及特朗普强势回归参与大选等因素杂糅在一起,立陶宛的立场开始动摇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特朗普对维系美欧关系丝毫不感兴趣,重返白宫后考虑退出北约、撤离在欧驻军和对欧洲商品加征关税都是摊在明面上的条件,如果最终特朗普胜出,那立陶宛真就是里外不是人了。

随着今年美国大选初选期间,特朗普以领先第二名30%的优势出线,立陶宛总统瑙塞达也开始了他的试探,要给所谓的“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更名,给立中关系恢复做铺垫;到了10月底,立陶宛大选以反对派胜出宣告结束,但在对华和涉台问题只是让“准总理”代为表态,瑙塞达则紧张关注特朗普和哈里斯的最后角逐。

11月5日,特朗普最终以277票领先哈里斯226票赢得美国大选,自此立陶宛也看清了未来的路,所以在全球报道特朗普胜选的同时喊话中国,支持帕卢茨卡斯寻求和中方恢复全面的外交关系。

事实上,立陶宛的态度如何根本无人关注,这也是小国的悲哀,它们的外交就像是下棋,走错一步就会满盘皆输。立陶宛曾经走错了,3年血的教训恍如隔日。现在特朗普的回归让立陶宛意识到不能一错再错下去,所以迈出了新的一步,试图和中国回暖关系。至于中国是否会接纳,还得看立陶宛能够拿出什么诚意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