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瓦弄之战,印度求援美国3万王牌,丁盛:垃圾王牌不如国军

不辞遍唱阳春 2024-12-24 15:12:37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请知悉。】

1962年,中印边境那紧张的形势一下子变得特别严重。印度总理尼赫鲁心可大了,想着趁中国有麻烦的时候,把有争议的地盘抢过来。中国好多次想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问题,可他根本不理会,非得挑起战争。结果在第一阶段的战斗里吃了大亏,尼赫鲁不服输,扭头就向美国求救。

这场叫瓦弄之战的重要战役,把印度的侵略想法给粉碎了,还让中印边境的形势完全变了样。那这战役到底是咋进行的呢?为啥印度的那啥会这么容易就被打败了呢?

【1. 战争前奏:尼赫鲁的野心与误判】

1959年8月25号,印度在中印边境弄出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让好多中国边防士兵受伤甚至丢了性命。这个事儿意味着中印边境的情况变得特别糟糕,也成了尼赫鲁满心想着扩张的开头。在后面的好几年里,印度老是在边境那块找中国的麻烦,想靠着搞军事冒险的法子把有争议的地盘弄到手。

尼赫鲁的这个策略啊,是因为他把中国国内的形势给看错了。那时候,中国正碰上很严重的自然灾害,经济上也有困难呢。在1958年到1962年这段时间里,中国遭受了厉害的干旱、洪水,还闹了虫害,这就让农业生产下降得很厉害,整个国民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尼赫鲁觉得内部的困境能让中国的军事实力变弱,应对外面冲突的本事也不行了。1961年下半年的时候,印度拿到一份情报文件,说中国解放军的质量差了好多,士兵都营养不良。这情报让尼赫鲁的这种错误想法变得更坚定了。

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动让尼赫鲁的野心膨胀起来。在 1960 年代初的时候,中苏关系慢慢变得不好了,可印度跟苏联的关系倒是不错。1962 年 8 月,中印边境冲突变得更严重的时候,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还专门跑到印度去了,说要支持印度。有了这种国际上的支持,尼赫鲁就更觉得自己了不起了。

美国对印度挺支持的。1962年11月初的时候,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明着说,美国站印度那边。而且美国还给印度送了好多军事方面的援助,还在情报上支持印度。

因为错误判断再加上有外部支持,尼赫鲁变得更加激进了。1961 年 11 月的时候,印度政府搞了个所谓的啥啥行动,让军队朝着中印实际控制线的北边去,还在那建哨所。

1962年10月20号,尼赫鲁下令展开全面进攻,一心想把中国军队从争议地区给赶出去。他在国内讲话时,放话说要咋咋咋。印度国防部长梅农更是张狂得很,放话要跟中国干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

哎,尼赫鲁啊,他那些判断和行动,把中国的决心和能力严重看低了。他根本没搞清楚,就算中国面临着内部的一些困难,那也是有本事也有意愿去保卫自己领土完整的。就因为他这样的误判,最后让印度在后来爆发的中印边境战争里吃了大亏,惨败收场,这也给后面的瓦弄之战埋下了祸根。

【2. 第一阶段战斗:印度的骄傲与溃败】

1962年11月的时候,尼赫鲁下命令说要把中国军队从边界线上给赶走。印度的国防部长还放话,说要跟中国一直打,打到剩最后一个人。可没想到,战争开始还不到一个星期呢,印度就吃了个大败仗。

咱中国怀着和平解决争端的心思,给印度提议说别闹冲突了,咱重新坐下来谈判。可尼赫鲁不听劝啊,他觉着这次吃了亏是意外,还接着找外面的人帮忙呢。

【3. 美国的介入:3万;部队的到来】

1962年10月20号,印度军队听尼赫鲁的话,朝着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北边的地方发起了全面进攻。这事儿一出来,就意味着中印边境冲突变成大规模军事对抗了。印度军队从东西两边一块往前推,想把中国军队从有争议的地方给赶出去。

在东线呢,印度第四军团的三个师冲着中国掌控的达旺地区发动攻击。在西线,印度的军队又朝着阿克赛钦地区行进。印度军方的高层对这一次行动那是相当有信心,觉得能够轻轻松松就把中国军队给打败。

哎,谁能想到呢,这事儿的走向完全不是印度那边想的那样。咱中国人民解放军那反应速度可是相当快,对着印军就猛猛地反击过去了。在东线这边,中国军队使的是包围迂回的招儿,没多会儿就把印军的防线给突破了。10 月 23 号的时候,中国军队把达旺给收回来了,接着还继续往南推进呢。

在西线这边,咱中国军队那也是占了显著的上风。他们把印军从阿克赛钦地区的好多地方都给赶跑了,还掌控了关键的战略地点。

战争才开打一个星期,印度军队就吃了大亏,输得很惨。有统计说,就这短短几天的工夫,印军死的、伤的,还有被俘虏的,加起来超过了 7000 人。可中国军队呢,损失比他们小多了。

这一回印度输得那叫一个惨,对他们来讲绝对是个沉重打击。尼赫鲁的那股子自信和傲气,这下子全给弄没了。11 月 19 号的时候,他在印度议会讲话,承认印度军队吃了败仗。

本来呢,这一做法应该能给和平解决争端创造个机会。但是呢,尼赫鲁没把这个机会当回事儿。他错得离谱,觉得中国发表停火宣言是因为打不下去了,而不是真心想要和平。

就因为这么个误判,尼赫鲁打算接着找外面帮忙,准备再来一轮进攻。他找美国伸手要呢,想多要点军事上的帮忙。不光这样,他在国内还可劲儿宣扬反华的那股子情绪,打算借着民族主义情绪把自己的声望给找补回来。

尼赫鲁的种种做法,给后来的瓦弄之战埋下了祸根。他没把中国的决心和本事当回事,却把外部援助的作用想得太厉害了,就因为这种错得离谱的判断,使得印度在接下来的战斗里又吃了个大败仗。

【4. 瓦弄之战:丁盛的;战术】

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里,有个关键战役叫瓦弄之战,这仗是从11月16号打到21号。战役的核心地带在中印边境东段的瓦弄地区,这地方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海拔大概3000米。

瓦弄那地方地形挺复杂的,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还到处是密林的地带。它北边是喜马拉雅山脉,东边跟缅甸、印度挨着。这地方植被特别茂盛,河流也多,是那种典型的很难攻打下来的地方。印度军队在这儿待了二十多年,对这儿的地形那是相当熟悉,还建了很厉害的防御工事。

印度把号称“啥啥”的印度第41师第11旅部署在了瓦弄。这支部队有4个步兵营,还有4个直属炮兵连,装备的是当时特先进的美式家伙什儿。他们在瓦弄弄了好几千个碉堡,整出了个很结实的防御体系。不光这样,印军还在周边埋了老多地雷,摆了密密麻麻的铁丝网。

碰到这困难的局面,中国人民解放军 54 军的军长丁盛想出了个妙点子,整了个巧妙的作战计划。这丁盛可不是一般人,那可是经验老到的指挥官。1930 年他就参加红军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他都打过,作战经验那是相当丰富。

丁盛用了个“特别”的战术。这战术关键在于先把敌人的退路给断了,接着集中力量多的兵力去把敌人给围起来消灭掉。详细来讲,丁盛的安排分三步:第一步,他派一个营的人绕到印军的后面去,藏在他们可能会撤退走的道上。

这行动是要把印军的退路给截断,免得他们在打仗时跑了。另外,他还派了一个营的人到战场最前面去跟印军拉扯,把印军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这么做就是为了把敌人给弄迷糊了,让他们觉得中国军队主要是从正面进攻的。

最后啊,丁盛带着54军主力去突袭印军的指挥部。丁盛经过侦察后,晓得印军把指挥部安在瓦弄机场那块儿。他寻思着,要是把这指挥部给搞掉了,那印军就得乱套了,打败他们也就更容易了。

这一战术把地形优势给充分利用起来了,还抓住了印军部署的弱点。虽说印军在人数和装备方面有优势,可他们的部署太分散了,前边和后边联系也不顺畅。丁盛的计划就是冲着这个弱点来制定的。

11 月 16 日凌晨,战斗开始了。咱中国军队这突然一进攻,把印军弄得晕头转向的。前线的印军都没搞清楚咋回事呢,他们的指挥部就乱套了。等印军想往后撤的时候,才发现退路都让人给截断了。

这场战斗持续了大概10个小时,比丁盛一开始以为的持久战可短多了。印度军队在这儿差不多都被打垮了,好多士兵不是被抓了就是投降了。咱中国军队那是大获全胜啊,不光把瓦弄地区给拿下了,还得到了好多武器装备呢!

【5. 战后评价:丁盛的不屑与印度的醒悟】

瓦弄之战打完后,54军的军长丁盛对印度军队的表现那是相当不满,直接就说:“印度军队不怎么样。”这话一方面表明咱中国军队在这场仗里优势特别明显,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丁盛觉得印度军队战斗力不行。

丁盛这么评价可不是没道理的。他可是个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将军,跟各种对手都打过仗,那对他们可太了解了。他跟国民党军队打过,跟日本军队干过,也和美国军队交过手,对这些军队的战斗能力心里门儿清。

咱这么说啊,印度军队在瓦弄之战里的表现那可真是不咋地,让人挺失望的。这战后的统计数据呢,也正好证明了丁盛的看法。这场仗就打了10个小时,可印度军队那损失老惨重了。不完全统计下来,印军死的和被抓的加一块超过1000人了,但是咱中国军队的伤亡相对来说就少多了。

另外,中国军队拿到了好多武器装备,像各种各样的轻重武器啊,通信的设备呀,还有车辆啥的。但是呢,从丁盛的评价能看出来,他对这场战役有点失望。在打仗之前,丁盛为瓦弄之战做了特别充分的准备,连可能会变成持久战这种情况都想到了。

他可能把印度军队的实力想得太厉害了,所以当战斗很快就结束时,他还挺吃惊的。瓦弄之战咱们胜利了,这给印度那边带来了特别大的心理冲击。印度总理尼赫鲁知道打输了之后,那是相当震惊啊。他本来盼着这支有美国支持的啥啥啥能把局面扳回来呢,哪成想会败得这么惨哟。

这一回的失败,把印度的军事美梦给打破了,而且对尼赫鲁个人的名声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

《自卫反击战》这本书是唐涛等人主编的,出版于2005 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