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臣于谦,性格刚直,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4-10-01 09:06:41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赴京任兵部侍郎。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挑起战事,明英宗率军北征瓦剌,于土木堡兵败,英宗被俘,举朝震动,史称“土木之变”。在此危亡之际,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力斥“南迁之议”,坚守京师,协调各方,辅立景帝,击退瓦剌,最终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避免了“建炎南渡”局面的再现,使明王朝转危为安,有再造社稷之功。明天顺元年,英宗复辟,石亨、徐有贞专权,向上谗言“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于谦含冤被害。

王阳明曾为于谦祠作联:“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从何处哭英雄。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双关意,以石灰颜色的“清白”,寓意人的品性的清白。

咏物诗往往借物喻人。这首诗的后两句,展现了这位英雄的一身清白和凛然正气,可谓震古烁今。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

混沌(dùn):古时谓天地未分前的状态。

乌金:指煤炭。 阳和:此指热能。

爝(jué)火:小火。 鼎彝(yí):帝王宗庙祭器。

元:原。 生成:指铸就。

铁石:古人误认为煤炭是铁石埋地所化。

死后心:指为人造福之心。

这首《咏煤炭》诗是明朝大臣于谦托物抒怀言志之作。现代有些学者认为此诗是作者踏上仕途之始创作的。此诗借煤炭的燃烧来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首二句写煤炭所蕴藏的能量,亦即人的才智;中四句写煤炭对人类的贡献,亦即作者立身处世的宗旨;末二句写煤炭的志向,亦即作者的抱负。全诗八句,句句比喻,语语双关,运笔自如,情感深沉,意蕴浑然。

诗言志。于谦此诗借咏煤炭所言之志,即为国为民不惜牺牲自我,而他正是这样做的。其所言即所行,真乃言行一致的君子。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赏析:

《观书》是明代文学家于谦的一首佳作,诗中描绘了他对书籍的深厚情感以及阅读给他带来的愉悦与启迪。

首联“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诗人将书籍比作多情的故人,无论晨昏忧乐,都与之相亲相伴。这里的“故人”形象,既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书籍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书籍的陪伴与故人的陪伴相提并论,强调了阅读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生活的伴侣。颔联“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描绘了诗人阅读时的专注与愉悦。他能够迅速阅读大量的文字,而且阅读过程中,心胸开阔,毫无杂念。这里的“三千字”是虚指,形容诗人阅读的快速与高效;“胸次全无一点尘”则表达了阅读使人心境澄明的效果。颈联“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诗人以“活水源流”比喻知识的源源不断,而“东风花柳”则象征着知识的不断更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以及他对于新知识、新思想的欣赏与接纳。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将阅读带来的知识更新与自然界的变化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更具画面感和生命力。尾联“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诗人以“金鞍玉勒寻芳客”比喻那些追求物质享受和外在繁华的人,而“未信我庐别有春”则表达了他对于自己简单而充实的阅读生活的自信与满足。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也表达了他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与珍视。整首诗以书为友,以读为乐,表达了诗人对于阅读的热爱与推崇。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诗人将阅读带来的愉悦与启迪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阅读的美好与力量。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与书为伴,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乐趣与价值。

《除夜太原寒甚》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

人生的路,从起点到终点,奔波忙碌中也遇人无数。能有缘遇到同路之人,相携一起,就是缘分和幸事。

但是人生远没有这么仁慈,那些与我们为伴的人都在时间下彼此错开,学会独行就显得重要。

我们总是一次次的担心中错失机会,但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时间在流、人还在,一切都会改变。

《立春日感怀 》

明 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立春日感怀》是明代爱国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首联写时间的流逝和诗人之年迈,并点出时间和地点,领联发问,诗人问他人,也问自己,这样的立春日何苦还留在战场上而不与亲人团聚呢,颈联作答,诗人之所以留在战场上,是因为那报国的一片丹心。尾联点出自己的心情“孤怀激烈”,但是却无法排遣,诗人心系亲人、无心过节。全诗明白晓畅,写出了诗人心怀报国之志又思念家乡亲人的内心纠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新春到来时内心的孤寂和矛盾,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

全诗抒写诗人一心图报国、同时又佳节倍思亲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既为国又想家,以国为重,有情有义的高大形象,做到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和谐统一。

《入京》

明·于谦

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经典评析〗

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铁骨。后世人们经常用“两袖清风”和“玉壶”来比喻为官廉洁。

《辞世诗》

明·于谦

成之与败久相依,岂肯容人辨是非。

奸党只知谗得计,忠臣却视死如归。

先天预定皆由数,突地加来尽是机。

忍过一时三刻苦,芳名包管古今稀。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