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昊
编辑/侯煜
日前,特斯拉开始了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
根据CEO马斯克的内部邮件,特斯拉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逾10%”。如果以他们2023年超过14万的员工数量计算,此次裁员的人数至少是1.4万。这次裁员规模之大,甚至波及了特斯拉高管层,马斯克的两位核心副手高管德鲁·巴格利诺和罗汉·帕特尔也将离职。
这是特斯拉七年内第五次裁员,裁员比例创下新高,裁员的直接原因是销量下滑。数据显示,特斯拉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全球交付量为38.68万辆,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外界分析师预期的45.42万辆,也是四年来首次出现同环比下滑。为了实现年度盈利,他们甚至启动了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详见:《特斯拉向竞对开放充电网,分食75亿美元补贴!》)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师下调了特斯拉2024年出货量预期至200万辆,其根本原因是新能源汽车的供过于求。
特斯拉卖不动,中国新能源车却在海外市场加速布局。
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目前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根据乘联会年初公布的数据,中国2023年全年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相比之下,日本在2023年的汽车出口量为442万辆,同比增长16%。
在2023年中国出口的414万辆乘用车当中,燃油车依然占了大头,为370.7万辆,同比增长52.4%。但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势头更加迅猛,2023年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在出口乘用车中占比超过29%。
如果按地区划分,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于乘用车类型的偏好十分明显。
俄罗斯、墨西哥是中国汽车最大的进口国,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的进口量增速也相当高。但这四个国家的消费者只钟情于燃油车,2023年共进口中国燃油车约160万辆。
相比之下,欧洲和东南亚的消费者更加偏爱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欧洲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最大目的地区域。主要出口国包括比利时、英国、斯洛文尼亚、法国等。在中国2023年出口的120.3万辆新能源汽车当中,约有45.7万辆销往欧洲,占比达到38%。
最近几年,泰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迅猛,也逐渐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重要的进口国。数据显示,泰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23年达到76,314辆,是前一年的7.8倍。在这些售出的汽车当中,中国品牌占比高达80%,而日本品牌还不到1%。
传统车企扛起新能源出海大旗
如果从品牌划分来看,扛起新能源汽车出海大旗的,仍然是传统车企,而非造车新势力。
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自主新能源汽车企业海外零售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上汽集团(163,022万辆)、比亚迪(98,020万辆)和吉利集团(83,253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总出口量达到了242,759辆,从总量上看仅低于特斯拉(344,078辆),可以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当之无愧的名片。
而在造车新势力当中,哪吒汽车的出海表现最好,2023年海外售出12,958辆,剩余的小鹏、蔚来、零跑和赛力斯,海外销量均不过万,有的甚至才一千出头。
上汽和吉利这些老牌车企,不仅资金实力雄厚,在产能、渠道和售后上也更具优势,这让他们在面向海外市场的研发、生产和扩张等各个环节上更有底气。而源自燃油车时代的海外市场的布局,也让他们拥有了造车新势力所无法企及的市场知名度。
至于比亚迪,其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更是已经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电汽车制造商。如此看来,比亚迪在出海征程中的迅猛势头也不难理解。
反观造车新势力们,在国内市场看似风光无限,但各家的烦心事一点不少。(详见:《年营收破千亿仅八年,造车新势力能否保持“理想速度”?》)
蔚来2023年巨亏超过200亿,五年半的时间里累计亏损764亿元,急需投资人续命。李斌曾放言要在2023年底建成120座海外换电站,最后实际只建了30座。
小鹏去年也亏掉100多亿,整车毛利率甚至跌至负数。其在出海声势最鼎盛的时期设计的欧洲总部和四国办事处,如今早已裁撤大半。
对于不少新势力而言,摆在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活下去,(详见:《蔚小理的2023:理想赚翻,蔚来巨亏211亿,小鹏自救》)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不在海外市场。
理想如今已经解决了活下去这个难题,而其出海之旅尚未开始。据悉,理想计划在今年开始扩张海外市场,首批目标市场将包括中东的阿联酋和沙特等国家,还可能覆盖部分北非国家。(详见:《李想的“阴阳”:造车新势力恐为他人做嫁衣》)
假如造车新势力们有朝一日能够解决糟糕的财务状况,在海外建立起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售后体系,凭借着他们在智能化方面的优势,届时他们的表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