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教养,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让孩子有教养,也是在为他们的人生增添色彩
如果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教养培育,那自私、说话没分寸、不尊重别人、也严重缺乏规则、和边界意识的孩子,将来就会变得难以立足
周日一次生日聚会,表嫂带着侄女姗姗来迟
当时,包厢里的其他小朋友正玩得起劲,对于后来的侄女也表现得漠不关心
被忽视后,侄女当时就撅着嘴巴,整个人看起来都不太得劲
又等了5分钟,发现还是没有人理她之后,直接气势汹汹地上前扎小朋友们手里的气球
随着一声又一声的“啪”、“砰”响声回荡在房间里,几个孩子也在你一句、我一句中发起了冲突
后来,我带女儿去卫生间,意外听到几个家长在抱怨侄女
那会儿,有个妈妈就义愤填膺地说:“那孩子怎么一点教养都没有,当时那么多人呢,毫无防备地扎破别人的气球,包厢里都是孩子的哭声”
听着大家的议论声,我转头就对女儿说:“听见没,一定要做个有教养的好孩子”
没想到,女儿则一脸懵懂地问我:“妈妈,什么是教养呀”
仔细一想,是呀,孩子能懂什么是教养呢,无非是家长把这件事忽略罢了
不想孩子对于教养没有概念,那身为家长的我们,就要早点告诉孩子什么是教养了
比如,孩子问你“什么是教养”,记得这样去回答他们:01
教养是礼貌
有人帮助你记得说谢谢
懂礼貌、嘴巴甜的孩子,都有一双可以发现生活美好的眼睛
这双眼睛呢,可以给孩子带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可以让孩子逐渐养成像阳光一样的健康明媚心态
那这样的孩子需要如何培养呢?家长的引导肯定是首当其冲,如果家里面斤斤计较、互相抱怨,那孩子自然也会逐渐形成这种性格
叔叔和婶婶是半路夫妻,两个人结婚时,婶婶还带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大闺女
对于这个姑娘,叔叔也是爱屋及乌,就连出嫁都是当成亲闺女一样风风光光地大办宴席
叔叔说:“我没有孩子,你婶婶的孩子,就是我的亲闺女”
本以为叔叔是幸运的,白捡了那么大的闺女,将来享福的地方还在后面
可时间久了,叔叔和婶婶两个要强的性格碰撞在一起,每次遇到一件事都喜欢斤斤计较
叔叔指责婶婶太霸道,婶婶吐槽叔叔小气、没有肚量
可每一次吵架,但凡是让婶婶的女儿知道了,她都跟着一起吐槽指责叔叔的不是
一次又一次,寒了心过后,他们一家人的距离也是变得越来越冷漠、疏远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一次次理所当然接受过后的失衡心理
人性也很容易发展至此:如果次次好,一旦有一次没有如意就会忘记了之前的所有好
非亲生如此,亲生的更需要如此
不想把孩子养成这样的讨债性格,那一定要从很小帮孩子形成礼貌性教养
不管是谁,只要是有人帮你递张纸巾、拿杯水,都要养成说声“谢谢”的好习惯
如此,孩子才能说出礼貌的话,做出礼貌的事,也在“没有人欠你”的心理下养成懂得知恩图报的自强自立性格
02
教养是回应
别人给东西要双手去接
高情商的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在为人处事方面也会让人心服口服
兰妈身边的李姐,就是一个情商特别高的妈妈
她把自己的女儿教导得落落大方,为人处事方面也时常让人心服口服
听李姐说,她常年在外打工,女儿都是由奶奶在家悉心照顾着
而家里的老人呢,尤恐照顾不周,如果吃饭有剩饭了,就惶恐地告诉李姐:“怕孩子吃不惯做的饭,会把身体拖坏了”
言外之意,也是希望李姐能亲自回来照顾
这种想法,刚开始的时候还只是暗示,到了后来就直接开口明说了
在工作、和家庭两难的情况下,聪明的李姐跟女儿畅谈了一番,还贴心地教导孩子:
“以后奶奶帮你做什么了,要说谢谢,帮你拿什么了,也要双手去接,如果饭实在是吃不完了,也要告诉奶奶:饭菜太丰盛,实在是太撑、吃不下了”
就这样,孩子照听照做之后,奶奶再也没有说过“让你妈妈回来”的话了
很明显,这就是高情商人办高情商的事儿
不管是父母亲自带孩子也好,还是老人带孩子也罢,大家在照顾孩子时都渴望一种“事事有回应”的成就感
就像煮饭一样,如果一桌饭菜被吃干抹尽,那给人的感觉就是:“饭太好吃了”,是对煮饭人的认可,煮饭人也能因此感受到成就感,做饭也会越做越起劲
生活如此,孩子的学习也不例外
不管什么情况下,只要是我们家长帮孩子做什么了,就要帮他们养成事事有回应的小习惯
一句“谢谢”,还有一个用“双手去接”的态度都能瞬间暖了人心,是一件事能被持续下的动力、也是继续如此的意义所在
03
教养是尊重
不要随便打断别人说话
有位妈妈教育女儿说:“你记住了,并不是打人才算是暴力,有时候打断别人说话会更让人反感你”
之前还不完全理解这句话,直到亲身体验过后才知其中的滋味
有一次,我带女儿去游乐场玩儿
买过进场的门票后,女儿却迟迟不肯进场,我催她,她不情不愿地动了一下
可是,没玩一会儿还是出来了
只看到她一直眼巴巴地顶着外面的游戏机,想说些什么,没说出口,大概是在酝酿些什么吧
终于,时机差不多了,女儿开始张嘴表达想法
明知道孩子这是想在游戏机上玩游戏了,我却假装不懂,还不停地插话说:“等会”
有那么几次后,女儿也直接放弃了,整个人都闷闷不乐
让她吃点零食再去跟小朋友好好玩会,她摇摇头,还沮丧地说:“不想玩了,要回家”
看着刚买的门票,玩了却不到半小时就要回家,我忍不住批评她几句
没想到,就是这几句批评,女儿直接一个人跑回家,不理人、也不愿意说话
后来,我跟女儿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当她不想听到某些话时,就会直接吹口哨、找各种借口打断我说话,那种被打断得完全无法表达的吃瘪心情,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孩子被打断时的焦躁、与不服
所以,教养就是尊重,尊重别人,等同于尊重自己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想要孩子学会尊重,那就需要先学会尊重孩子,不管什么情况下先完整地“听”孩子把话说完,然后再去思考该如何跟孩子沟通
如此,才能心平气静,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地感知教养、懂得教养、并且拥有教养
04
教养是公德心
公众场合不要大声喧哗
好的教育一定是忠言逆耳,拥有能听得进他人批评的虚心接纳
有个朋友给我讲了一个真实例子
饭店里,有个5岁大的男孩,看起来特别淘气
同桌的其他孩子在大人的身边,都规规矩矩地等着服务员上菜,可男孩就是那么与众不同,人虽然坐在凳子上,但整个人却头朝地、脚朝上地半斜挂着
一不小心,旁边的餐具哗啦一下掉在地上
摔碗声呢,也瞬间引起旁边很多人的关注
本以为,有了前车之鉴男孩应该会被严管起来,不再继续闯祸找事的
可没想到,男孩依旧是我行我素,餐桌不够活动、调皮后,直接在餐厅里东奔西跑,有时候还跑到隔壁桌大喊大叫
而这个行为呢,也很快引起其他人的不满,也有人大声提醒说:
“这是谁家的小孩,家长有没有责任心呀,赶紧领回去管好了,在餐厅里跑来跑去的,多危险呀”
如此提醒,本身就是善意、好心的,可男孩妈妈非但不领情,还趾高气昂地较劲儿说:“跟个孩子嚷嚷什么嫌吵呀,嫌吵就在家里别出来呀,我自己的孩子,该怎么教育我知道,不用你个外人瞎操心”
听到这里朋友就不意外了,她叹了叹气说:“什么样的家长,就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事实上,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教育就是如此
不管在什么时候、和什么人在一起,聪明人都懂得和谐沟通、安静思考,而不是遇到事就吵吵嚷嚷,非要争出个赢为止
特别是讲话这件事,古有祸从嘴出、现有恶语伤人六月寒,古往今来,也都是讲话决定一个人涵养和能力高低
有教养、希望孩子成为教养,那讲话方面就要遵循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也不背后议论他人的基本原则了
05
教养是自觉
别人东西不要随便乱动
什么是教养?教养就是藏在细节里的家风与行为举止
有个朋友的女儿,就是一个特别有家教的孩子,每次去她家里还没有进屋都会热情地帮你拿拖鞋、拎包包
那贴心懂事、热情好客的样子,根本就是家长们心中的梦中情娃呀
最重要的是,她去别人家做客时也很有原则底线-从来不碰别人的东西
有一次,女孩去她最好的朋友家玩,刚进屋就看到客厅的超大摆件,那是一个很难抢的限量版太空人
为了这个太空人,她当时可是跟妈妈求了又求,也排了好久的队伍,最后还是落空了
看到女孩如此喜欢,同学的家人就提议说:“喜欢就抱着玩会吧”
没想到,女孩想都没想拒绝了
她很有礼貌地回答说:“谢谢,虽然我真的很喜欢它,但我还是喜欢站在一边,看看就行了”
看出了女孩的顾虑,家里大人继续劝说“没事,玩具买来就是玩的,别那么当回事”
女孩呢,尽管话都说到如此份上了,她依然保持原则,安安静静地做个“不随便乱动别人东西”的规矩客人
这就是教养,也是原则性教养,当孩子能从内心、和行为上规范自己时教养就已悄然形成,凸显的也是家长教育得当
所以,孩子的教育需要从小抓起,优良的家教家风也应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希望孩子长成什么样子,那就尽量以这样的标准去形成家风环境,在素质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孩子身上的教养自然就不教而知了
那么,关于什么是教养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