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乞丐到皇帝,朱元璋一生,最为凶险的一战,就是洪都保卫战。这是一场,2万人挑战60万人的闹剧,但奇迹的是那2万人获胜了,所以朱元璋成了最大的赢家。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强大的陈友谅,与弱小的朱元璋,上演了此消彼长的一幕。侄子朱文正,用85天的洪都血战,换来了陈友谅的衰败。而朱元璋用270年的王爵,回报朱文正洪都85天的坚守。
当太祖起兵时,南昌王前死,妻王氏携文正依太祖。
公元1344年,旱灾和蝗虫,席卷了朱元璋的老家。整个淮北,笼罩在饥饿与疫病之中。16岁的朱文正,看着母亲王氏,端来的菜汤,湛清的水中飘零的3个叶瓣,留下了悲痛的眼泪。每天都在死人,乡民在死、邻居在死、玩伴在死、家人也在死亡。爷爷朱五四饿死了、奶奶陈氏饿死了、父亲朱兴隆也饿死了。
母亲说:喝完这最后的菜汤,她们孤儿寡母就要投奔叔叔朱元璋了。相比王氏的担忧,16岁的朱文正就雀跃多了。他知道朱元璋,做的是杀头的事情。但朱家世代为农,老实巴交百十年,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可结果呢?大元朝最勤劳本分的农民,全都被饿死了。
太祖、高后抚如己子。比长,涉猎传记,饶勇略,随渡江取集庆路。已,有功,授枢密院同佥。
那时的朱元璋,还不风光,没有根据地不说,儿子还没一个。朱家长孙朱文正,被朱元璋、马皇后视如己出。他们教他读书、骑马、射箭,朱文正长大后,追随朱元璋打下了金陵。朱元璋有了根据地,朱文正却感到了危机感,他有了1岁的弟弟朱标。
太祖从容问:“若欲何官?”文正对曰:“叔父成大业,何患不富贵。爵赏先私亲,何以服众!”太祖喜其言,益爱之。
朱文正总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了,他的心中有了攀比的欲望。金陵立下大功,朱元璋问他:“你想要什么赏赐”?朱文正义正言辞:叔父成大业,侄儿何愁富贵?不用赏我,大业为重。朱元璋非常高兴,更喜爱朱文正了。
太祖为吴王,命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
朱元璋当了吴王,封朱文正为大都督,统领各方事务。一人之下的朱文正,心中多了点点忧愁:自从有了弟弟朱标,他的赏赐越来越多,但感情越来越淡。朱元璋、马皇后,对他很好,可再不是待儿子般的好。这就是长大的代价吗?朱文正伤心的想到。他渐渐意识到,他和朱标,是不一样的。
友谅帅舟师六十万围洪都。文正数摧其锋,坚守八十有五日,城坏复完者数十丈。
朱元璋给了他尊崇的地位,也将他调离了中枢,他渐渐归于边将。但陈友谅60万大军,兵犯洪都城,给了朱文正最后的闪耀。没有人想得到,洪都城会引来,整整60万汉军的进攻。而没有想到,朱文正的2万大军,可以坚守85天。
陈友谅的汉军,一波接一波,如同滔天海浪,撞击着洪都城。30:1,能打吗?朱文正没有丝毫迟疑,立于那城头之上,如一颗铁钉,死死地钉在陈友谅的喉咙上。每天都在死人。朱文正的战友,一个一个倒下,就像16岁那年,乡民、邻居、爷爷、奶奶、父亲,活活饿死一样。
在这样悬殊的战役中,洪都城每一个守军,都没有选择命运的资本。无论是居民、士兵、统制,还是将军,在这样的浩劫中,都没有选择命运的能力。他们只能坚守、坚守、再坚守,洪都城倘若告破,等来的只会是屠城。
上一刻并肩作战的战友,此间的喉管,就插上了一支利箭,整个洪都城笼罩在了血色之中。每天都在死人,但当年16岁的朱文正,还可以投奔朱元璋。可此间,他再无法逃避,这就是长大的代价吗?用汗水守城、用血水守城、用泪水守城,洪都城面对60万大军,巍峨矗立了整整85天。
太祖亲帅兵来援,友谅乃解去,与太祖相拒于彭蠡。友谅掠粮都昌,文正遣方亮焚其舟。粮道绝,友谅遂败。
85天的血战洪都,拖垮了陈友谅的60万大军,朱元璋打响了鄱阳湖之战。朱文正带领,洪都残军,断了陈友谅粮道。鄱阳湖之战后,朱元璋迈出了,夺得天下最重要的一步。
江西之平,文正功居多。
血战洪都,平定江西,朱文正居功至伟。可第二年,朱元璋称吴王,立朱标为世子,对朱文正的赏赐也很少。
文正不能无少望。性素卡急,至是暴怒,遂失常度,任掾吏卫可达夺部中子女。
一切的转变,使得朱文正,变得喜怒无常。这种情况下,他若是个庸才还好,可他偏偏是个天才。持才者大多傲物,利欲熏心的朱文正,开始沉溺于酒色之中。他的手下将士,也胆大妄为,抢夺民间女子。
按察使李饮冰奏其骄侈觖望,太祖遣使诘责。文正惧,饮冰益言其有异志。
在朱文正行为狂放之际,李饮冰揣测朱元璋心意,弹劾朱文正谋反。1.1364年,朱标成为世子;1365年,朱文正被告谋反而死;3年后,朱标成为皇太子,地位无比坚固;2.朱文正死后,举报人李饮冰,很快也被处死了,而且理由不详。这都说明,朱文正谋反可能性,几乎为零。是有人,将他的抱怨、狂放,顺着朱元璋的心意,无限放大了。
高后力解之曰:“儿特性刚耳,无他也。”免官安置桐城,未几卒。
听说朱文正谋反,马皇后拽着朱元璋衣袖,含泪说道:“这个孩子就是脾气倔,他没坏心眼的,不可能谋反”。朱文正冰冷许久的心,又一次感到了温暖,他的头脑再次清醒。
桐城被软禁的朱文正,很快结果了自己的生命,他太了解朱元璋了。当利刃划过喉管,倒下的那一刻,朱文正想到了:16岁时,饥荒的老家,又想到了那血色的洪都城。每天都在死人,他初出茅庐、名扬天下,都是伴随着无数人的死亡,而他自己从来没有选择的资本。今天,他要走了,他终于可以选择一次了,他要选——自尽。
文正之被谪也,守谦甫四岁,太祖抚其顶曰:“儿无恐,尔父倍训教,贻我忧,我终不以尔父故废尔。”
朱文正自尽后,朱元璋将他4岁的儿子,接到了宫中。看着4岁的朱守谦,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愧疚。这个狠了一辈子的男人,抚摸着朱守谦的头说:“孩子不要怕,你父亲那般下场,太令我失望。但我不会将你父亲的罪过,牵扯到你身上”。
朱文正身死桐城,是他一生最正确的选择,他的智慧成就了靖江王270年的传承。愧疚的朱元璋,将他儿子朱守谦,封为了靖江王,就藩桂林。朱文正一脉,世代传承,直到顺治7年终结。靖江王一脉,不仅是朱元璋子孙之外,唯一传承王爵的一脉,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传承最久的藩王。朱文正在生命最后的关头,终于清醒了,他的智慧成就了靖江王一脉的传奇。
洪都保卫战确实了不起,但朱文正是死于自己的性格
老朱为自己的亲儿子开道,杀了不少人啊,侄子不过牺牲品之一
朱元璋论功行赏是朱文正自己和朱元璋说你先封别人,自己不在乎,其实心里在乎的要命,朱元璋又不知道,还以为这个人高风亮节不拘官职,后来他想联合张士诚反,那不是找死吗
权力面前,谁会保持本心呢?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亲人大多不顶用,之中最能打的就两个,外甥李文忠,侄子朱文正。反观徐达,常遇春等人,虽然成了儿女亲家,终究不是自家人。
老朱是真nb 真狠 对谁都狠 除了朱标 连马皇后都得靠边站 为了儿子扫清一切障碍 要不是朱标早亡 明朝什么样都不一定
一朝称帝,鸡犬升天,,名垂青史唾手而。无名录写,杀狗的屠户,驾车马夫,一朝得势千古名相,疆场名将,奇谋将军。黄毛稚子领数万骁骑远征匈奴,封狼居胥。杀人越货的土匪摇身一变开国元勋,凌烟阁受市代朝拜。世间人有千千万,比当事时无有更强者吗?非也,人无其命也
朱家世代为农? 朱元璋他爷爷可是崖山海战的见证者
国祚若长久 必剪除荆棘
凡开国皇帝,不仅自己厉害,连着亲戚玩伴都厉害。
朱元璋杀人可不看什么亲人的,明初与功臣当中多少结了儿女亲家,说杀就杀,没二话。所有的前提是,从不能威胁到我,然后到了不能威胁到我的子孙。
是后人没作死,而不是所谓的回报
农民就是当了皇帝想的也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千古兴亡事,都付笑淡中
电视剧把朱文正改成了蓝玉,坚持了117天
我们就是朱文正的后裔
朱家长房长孙呀,怎么安置确实挺愁人的。
老朱虽然无情,待自己亲戚还算不错,朱文正性格有缺陷
兔死狗烹
跟刘备杀刘封一个道理,认养的终究不是亲生的,哪怕刘禅是个废物,而刘封刚勇,也要杀了他为刘禅铺路,
朱文正是自尽的?被囚禁病死的吧。再说朱文正人品确实不咋地,他儿子能封王很对得起他了
独秀峰王府
杀的多是后边朱标挂了,下任什么都镇不住,没有一点威望,跟朱标差十万八千里
小编编吧,小说写的也没你这详细。。仿佛你在他们身边看到这些事,听到他们说的话一样。。佩服
朱文正是被软禁郁郁而终的,不过也是她自己作死的后果
明朝那些事儿的选段
这种笔法不怎么样。
第三图是乞丐皇帝里面的陈友谅
洪都战后他就必死无疑了,只因朱元璋若死后他的存在会威胁到朱家王朝
不杀他,传承不安
看成血战洪都拉斯[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朱文正本来要想当太子,后来朱标来了,朱元璋肯定要把所有的好处放朱标哪里,不管你以前干过天大的事。领导玩权术还是可以的。
第二张照片是什么内容
洪都保卫战到底是蓝玉还是朱文正啊?哪个是正史
单踏马的把朱英改成沐英就知道老朱品性,朱英是长子,就因为不是亲生的,唉,现代社会,就算不是亲生的养子也有继承权[得瑟][得瑟][得瑟]
蓝玉不是洪都血战大将么,怎么又是朱文正
可以让他带两千兵永远出海去建殖民地[笑着哭]
云南沐氏传了多少年?
和刘封一个死因!
那个是蓝玉
唉
朱重八手下的文臣武将善始者众,善终者寡。
做人得知道自己的份量,不是自己的没能力拿千万别觊觎,不然死的很惨
朱文正,大明第五名将
朱文正是大才,有勇有谋,但就是放荡不羁,当时没有人能认为朱文正能守住洪都城,因为他当时也算是划出中央政权的边缘人物,到任后整天吃喝玩乐,连士兵们都看不惯,到后来还是让人们看到了朱文正光辉灿烂的另一面,朱文正一战起到了决定朱元璋命运的一战。
能力太强,内心太弱
蓝玉呢?
瞎扯,那时候朱标才几岁?天下未定就要开始杀忠臣了?你以为朱元璋的眼界就这么狭窄?而且以朱元璋的能力,以后慢慢搞死朱文正也不迟啊,何必这个时候自断臂膀?要是十几年以后还有可能!
洪都保卫战之后,朱文正应为对朱元璋赏罚不满,对朱元璋有些怨气,做了一些不好的举动,而当时朱元璋虽然刚打败了陈友谅这个最大的敌人,但是朱元璋四周还有很多敌人,大局也未定,这时候若是内部有矛盾,对于大业是有影响的,所以朱文正的死,是朱元璋整肃内部的手段,或许朱文正的傲气,也不允许他像朱元璋“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