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芊上上
《奇葩说》中,有一期的辩题是:
“我不合群,要改吗?”
辩手奶茶有个回答非常形象:
“俄罗斯方块告诉我们,如果合群,你就消失了。”
真的是这样,那些甘愿合群的人,都消失在了芸芸众生中。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却于合群中泯灭了高贵的灵魂,是不是活得有些可悲呢?
01《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句话:
“群体中的个人,不过是众多沙粒的一颗,可以被风吹到无论什么地方。”
年轻的时候,我就把自己活成了这样的一粒沙。上学的时候,还犹有几分个性呢,可是毕了业走进社会,我开始逼着自己合群。
刚毕业那会儿,自己内心特没底气,甚至于单位里同事之间有个聚餐,没有喊上我,我就会在心里反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哪里不合群?被同事们孤立了?
自己本不善言辞,可是我逼着自己察言观色;自己本不喜圆滑,可是我逼着自己八面玲珑;自己更不善应酬,可还是一样地学着推杯换盏,斛筹交错。
到头来,越迎合,越累。越苟且,越慌。
正如,颜如晶在《奇葩说》中说的那样:
“不合群只是表面上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直到我30大几了,才转过弯来:这根本不是我自己想要的。回头看看那些活的洒脱的人,都不太合群。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寂寞,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欢乐。人生路上,不能为了迎合众人而迷失自己呀。
我不再热衷于同事之间的插科打浑,也不再热衷于别人的婆媳八卦,斛筹交错的饭局也懂得取舍了。我把时间用在读书写字打太极上,反而收获了更多的自由和内心的笃定。
这两年,老公一直叨叨着要换个大房子。他说,周围的朋友同事都换了,话里话外好像换了大房子,他就多了一份行走于世的底气。我坚持着没换,何必把毕生的积蓄从众呢。我更喜欢有一处院子,远离喧嚣,只属于一个人的清欢。
所幸,年底我们真得在乡下置了一片地。2022年,我打算好好地整理一下,垄两畦菜田,种一墙蔷薇,撒一庭春色。静坐听风,闲逸品茗,一个人,一卷书,任时光荏苒,浅笑安然。一世岁月清浅岂是刹那三千繁华能比?
难怪杨绛先生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庄子有言:“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02庄子又言:
“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牛羊成群,猛兽独行。
不合群,不是性格孤僻,而是灵魂上的独立,不是不懂人情世故,而是人生至贵的一份清醒。
古往今来,那些活得开挂的人,没有几个是合群的。
钱钟书和杨绛夫妇,一生创造出了无数作品,名气很大。当时,文化名人们往来都是频繁的,也是扎圈扎堆的,但钱钟书夫妇却很少参加,而且很多人慕名拜访,他们大多也是谢绝闭客。夫妻二人最多是在家里研究学问,各自看书。
还有,陈道明拍完戏,别人都出去喝酒唱歌,陈道明总是一句“没事别找我啊”,转身就回家,弹琴,下棋,陪老婆做手工。陈道明不喝酒,也特别反感饭局,更反感喝醉了酒称兄道弟的场面。
冯小刚曾笑话他,说做这些“奇技淫巧以悦妇孺”之事,不如用这些时间组织几场饭局,他却说:“不为无用之事,何以谴有涯之生?”
著名作家梭罗,远离城市,远离喧嚣,在瓦尔登湖伐木建房,开荒种地,开启了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以澄明,清澈之心写出了《瓦尔登湖》。
梭罗曾说:
一个人只有朝着他梦想指引的方向前进,努力去过他想要的生活,他才会成功。
他们都是敢于逆流而上的人,他们都是真正有思想的人,他们都是真正活出自我的人。
真正舒服的人生,都不合群。
杨绛先生说: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所谓合群还是不合群的真正意义。
03冯仑曾经郑重跟自己女儿说: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从众式的,没有野心,最大的梦想就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这种人是大多数人,得占95%。
另一种属于挑战式的,他们注定要经历很多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类人很少,只占5%。
但想要成为第二种人,就必须与第一类的大多数人相背离,承受别人的嘲讽、非议甚至落井下石。但这却是打破阶层固化,实现阶层跨越的捷径。
人们曾经都想做那5%,可最后大多慢慢却活成了95%。
人生,悦人容易,悦己难。
悦己,需要不合群的勇气;需要众人独醉,我独醒的觉知;需要内心静水深流的无比笃实。
只有真正成熟的人,才会虽立于喧嚣人世,却独享自我世界的一世清欢。
有涯之年,愿每一个人,活成独一无二的自己。心间自建桃花源,处处皆是水云间。
我是子芊上上,~愿与君共勉~
我是子芊上上,专注于吸引力法则,专注于能量疗愈,温暖向阳,上上而行。感恩大家,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