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泰国的华人,不加上几代之前混血的人口,就已经占到了本国人口的12%以上。如此庞大数量的华人生活在泰国,他们不仅放弃了中国姓氏,而且在他们身上也没有了很明显的我国民族印记。
因此,很多研究学者认为,泰国的华人是被完全同化。泰国华人为什么会被同化很严重?泰国与我国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
历史发展时期,泰国与我国的渊源在上世纪,曾两次担任宰相的銮披汶·颂堪,祖上是广东人,姓氏吴,还有泰国前总理他信,还有一个名字叫丘达新。只不过,这些人因为各种原因,都已经放弃了中国姓氏,改用泰国姓氏。
而泰国的主要民族是泰族,与我国的少数民族傣族同根同源。根据查到的资料显示,现在很多泰国人的祖先,其实是两汉时期,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哀牢人。
东汉灭亡后哀牢人外迁。其中南下湄南河的那一支哀牢人,分别建立了暹罗和曾控制泰北地区的兰纳。由此可以看出,今天的泰国与我国有一定的渊源并非空穴来风。
到了宋朝时期,很多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选择南逃,位于东南沿海的人们则往更南方逃。根据史料记载,在崖山战役之后,有些骨气的汉人,包括贫民百姓、官员等,不愿忍受蒙古人的统治纷纷选择南逃。
那时,人们把蒙古军队看成是外族入侵中原的军队,对元朝及其军队都是保持着仇恨的态度,宁愿逃到国外去谋生。这其中就包括南宋小朝廷的丞相陈宜中,在与元朝的蒙古军队抗争战败后,率残余势力,逃到了暹罗。
随着历史发展,后来的华人移民到泰国,不再仅限于躲避战乱。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加强了我国与外界频繁往来,东南沿海地区的闽南人和潮汕人,或者是一个村子的人相约一起,纷纷向外寻求发展。
当时的泰国,相对于其他南亚、东南亚国家来说,政局算是稳定的,社会的整体包容性强,因此,很多华人选择到此生活定居。郑和前后7次下西洋,曾先后多次访问暹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暹罗积极接纳华人,也加强了华人对暹罗的信任度。
另外,当时暹罗推行的是萨迪纳制度,大量男性需要去承担徭役或者服兵役,这就导致原本种田的劳动力人口减少,而华人男性的到来,弥补了这一空缺。
当时的国王也会因为华人来自于大国,而对他们礼遇有加,并没有像东南亚、南亚的有些国家那样,搞种族排斥,而是允许暹罗本地姑娘与华人结婚。
王室为了加强与华人之间的联系,不仅封赏前来做生意的华人商人,并且还鼓励他们就此安家落户。如此宽松的融合方式,促成了华人移民暹罗要比19世纪的下南洋早了好几百年,也为后来华人被泰国同化,要远远早于东南亚其他国家埋下了伏笔。
近现代华人到泰国,寻找新的生机泰国变迁史,跟中国的朝代更替变迁一样,经历过战争与民族融合。直至到了18世纪,皮耶达信与高棉合作,不仅打败了缅甸,而且还结束了国内的割据势力,推动暹罗走向统一。
皮耶达信的父亲郑镛,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出生于现在的广东汕头,雍正年间,他乘船到暹罗谋生。后来在那里娶妻生子,因此,皮耶达信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叫郑信。
郑信建立的王朝虽然是个只存在了十几年的短命王朝,但是对泰国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这个王朝奠定了现在泰国政治基础和地理版图。
到了19世纪,泰国经受着英法等国的殖民,在历代拉玛国王的带领下,本国人民进行了各种斗争,但是外部的殖民压力依然很大,于是开始进一步加大对华人群体的同化力度。
泰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明确规定了华人在泰国享受到的各种政策。例如《国籍法》,不仅明确了出生在泰国的华人,享受泰国国籍,另外,泰国国王还赐予他们泰国姓氏。此外,泰国还会对有功劳的华人委以重任,封爵授禄。
到了1932年,本国的官员和军人联手发动了政变,国家的政体从君主专制转变为了君主立宪制。国家政体虽然变了,但是泰国对待华人的政策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积极鼓励华人定居。根据资料显示,这一时期的泰国华人已经到达了300多万。
随着泰国本国民族主义浪潮的来临,有越来越多的华人为了更好地在泰国生活,选择与泰国本地人一起为了独立而奋斗。
至今依然在泰国政坛占据重要地位的他信家族,就是在这个阶段“泰化”的。据他信访华时的说法,1939年,他的伯父报考军官学校,根据当时的法律制度规定,原本广东客家人的邱姓不能再使用了,改成了泰国的姓氏“西那瓦”,他们整个家族都因此而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