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在宁都小源的这场会议,毛泽东和中央的代表出现了分歧,以至于被解除了军权,期间,有一个人也从最开始的“偏见”,转变为对毛泽东的支持。
而他也成为了那场会议上,毛泽东为数不多的知音之一,他究竟是谁,这场会议上毛泽东又经历了什么?
“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1931年,任弼时、王稼祥和顾作霖他们三个人,遵从上方命令奔赴中央苏区,他们一到地方就成立了中央局。
自从中央局成立后,各方分歧和争议逐渐扩大,还取消了红一方面军的总前委这一职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削弱了毛泽东的权力。
1931年9月,红军的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就在众人商讨红军下一步行动的时候,那些从苏联回来的人,却在会议上提出了与毛泽东见解相反的主张。
他们认为,红军现在的实力很强大了,完全没必要休整,应该一鼓作气打到中心城市去,毛泽东听后,坚决反对。
在毛泽东看来,现在蒋介石忙着应付抗日救亡的反帝运动,大概率抽不出手来发动第四次反“围剿”,但是我军经历了上一战后,也精疲力竭,是必须要休整的。
而且现在的中心任务,应该是扫除土围子,打通两个苏区,而不是去打中心城市,这些中心城市被蒋介石占据,绝对是重兵把守,我军没有中枪炮,此时决战无战胜攻取的可能。
可中央代表团,却认为毛泽东的主张,过于保守,有碍红军的发展,毛泽东心情苦闷,气不打一处来。
当他得知中央代表团提出要打的第一个大城市是赣州时,更加心急了,赣州兵多将广,现在攻打无异于“自取灭亡”。
但还是没有人听他的,那些在苏联喝过“洋墨水”的人,自认为比毛泽东能干,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毛泽东不过是山沟里出来的“土包子”,而山沟里是出不了“马列主义”的。
实际上,他们才是真正的目光短浅,赣州一战红军损失惨重,苏区中央的副主席项英,不得已亲自到山上请毛泽东出山,毛泽东一听,二话没说转身就下山了。
项英原以为此番前来,还要费一番口舌,没想到毛泽东如此轻易就答应了,后来贺子珍问毛泽东这个事的时候,毛泽东说:“人命关天的大事,怎么能坐视不管?”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很快就脱离了赣州的危险,甚至还转道攻下了漳州,缴获颇丰,打了一个大胜仗。
再次被解除军权很快,毛泽东就恢复了军权,再次担任了总政委,而后毛泽东又带着红军一周之内,接连打下了三城,歼敌5000余人,红军气势大盛,决心乘胜追击拿下南城。
但是此时国民党已经往南城调集了大量兵力,也构筑了工事,已经失去了攻打的最佳时机,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也决心放弃攻打南城的计划。
偏偏有人不同意,远在百里之外的苏区中央局,连发数道急电,要毛泽东迅速拿下南城,进而拿下抚州、南昌等大城市。
毛泽东拒绝了这一要求,建议休整部队,化整为零,王稼祥和周恩来听说后,也同意了这一请求,但是在瑞金的苏区中央局却没有同意。
1932年,著名的宁都会议召开,当时,主持会议的是任弼时,参加会议的有朱德、王稼祥、项英等人,在会上,大多数人认为当初攻打赣州,全都是因为轻敌,爆炸技术有缺点,完全没有看到主观原因。
而毛泽东据理力争,这种行为被认为是没有组织,没有纪律,随即在各方代表的表决下,毛泽东再一次被解除了兵权,召回后方工作。
王稼祥的支持在这场会议上,王稼祥看着众人对毛泽东指责,他再也忍不住了,直接拍案而起,怒道:“现在国民党大军压境,不能临阵换将!”
“你们调换了总参谋长,现在又要调换总政委,这怎么能行?”说完,看了毛泽东一眼,继续滔滔不绝的说了朱毛二人创建中央苏区的功绩。
毛泽东望着王稼祥,心中甚是感动,只见王稼祥继续说道:“我认为大家对他的评价是有失公允的,我的意见是不能将毛泽东同志调回后方!”
句句振振有词,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要知道王稼祥此人是沉稳惯了的,平常说话都不多,现在能为毛泽东如此辩解,可见他是真心佩服毛泽东的。
王稼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最后说了一句:“大敌当前,不可换将,指挥重任,非他莫属!”
众人面面相觑,都知道王稼祥的意思,但最后还是没有改变会议的结果,毛泽东再次被解除兵权,返回瑞金。
在临行前,毛泽东握着王稼祥的手道再见,王稼祥也满含热泪的说道:“是非曲直自有明了之日,泽东同志,回到后方要多保重身体啊!”
后来,王稼祥总是为毛泽东仗义执言,成了毛泽东身边信任之人,长征开始后,两人也是同样结伴而行,还加上了张闻天,三个人组成了一个“三人团”,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遵义会议上,王稼祥又一力支持毛泽东,军事指挥权成功交给了毛泽东,最终带领红军走向了胜利。
毛泽东还常说:“王稼祥是最早支持我的,没有他不行,他投了关键一票。”陈毅也曾对王稼祥做出评价,他说:“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就犹如韩信,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结语从宁都会议被夺权,到遵义会议成为军事指挥权的领导人,毛泽东也经历了一番困顿,还好毛泽东在困难中坚持了下来,是毛主席带着我们走向了胜利,找到了前进的路。
这一路的艰难困苦,就是不断犯错和改正,最终走向成功,而新中国胜利的曙光,不止是革命者用生命换回来的,也是毛泽东带领我们找到的,毛泽东同志的付出和努力,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资料:三失兵权,毛泽东受屈---炎黄春秋
毛泽东在“宁都会议”前后--党史文苑
毛泽东宁都遇知音---毛泽东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