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中国,美海军部长亲自坐镇,测试一项“改变游戏规则”技术

科罗廖夫 2024-10-18 17:13:27

开发和部署中导系统,启用二战旧机场,近年来美军为了维持日渐下降的打击能力,可以说费尽心机。最近美国海军又在这方面搞出了新花招,测试“海上可转移装填装置”(TRAM)这是一种可以让巡洋舰、驱逐舰等主力舰艇不必回港,在海上航行时通过补给舰进行MK41导弹垂发单元(VLS)再装填的工程设备。

(“长津湖”号是“提康德罗加”级19号舰,纪念陆战一师险些全军覆没的长津湖战役)

10月11日,“长津湖”号巡洋舰和“华盛顿·钱伯斯”号弹药与干货补给舰,在加州圣地亚哥海岸进行了这项测试,美国海军部长德尔托罗亲自坐镇现场,并在测试结束后发表声明,声称“今天我们见证了TRAM真正具有改变游戏规则的潜力”。

从技术角度来看,之前美军军舰要重新装填垂发单元,都要回到有装填能力的港口,若是实现在海上不停船重新装填,确实称得上一种进步,但为什么说德尔托罗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言论是吹嘘,这就要从这项技术的背景和本身来说开了。

背景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在港口被摧毁,或这些军舰需要在海上连续作战无法回港的情况下,保证可以快速恢复战斗力。

(正在进行作业的“长津湖”号和“华盛顿·钱伯斯”号)

而再装填过程本身,从美国海军官方公布的照片和大致流程来看,就是补给舰上的操作人员使用液压装置驱动导弹筒沿轨道移动,这个轨道在一开始就在补给舰和巡洋舰之间搭建完毕,并直接从补给舰连接到巡洋舰的垂发系统上。随后,液压力臂会将导弹筒竖起来,处于一个方便安装的姿态,TRAM的内置钢缆和滑轮开始运行,将竖起来的导弹筒移动到需要再装填的坑位上方,经过调整后将其放下并固定,完成再装填全过程。

这套东西看起来很有档次,实际上没太多技术含量,冷战时美军就开发过类似吊具装置,也是为了军舰进行再装填作业。

只不过限于当时的技术,吊具就要占去三个垂发单元的空间,而且只能在平静海况和军舰静止状态下作业。期间即使没有遭到袭击,也繁琐且危险系数不小,加上美国在全球各地均有港口和基地,这项技术实际上用处不大,所以很快就被取消了。

美军冷战后建造的驱逐舰都没有这种装置,有这空间还不如多装几个垂发单元。

(MK41垂发单元自带的再装填装置,其实就是一个露天操作的小吊车)

再来说背景,这个背景设定乍一看没什么问题,但能让全球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连续作战无法回港,必然是世界大战级别的战争,那么如今谁有这个能力让美国海军主力舰狼狈得回不了港在海上补给,答案显而易见。

美媒“战区”就总结的很到位:如果面对一个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都能大幅削弱美国海军军舰的武器库存,那么面对中国时情况将指数级恶化。

(可以看出来是刚性结构,这样可以免受舰身摇晃和海浪的影响)

所以美国海军这么大费周章,海军部长还亲自来视察,并认为有“改变游戏规则”的能力,都是为了将来与中国开战时,美国海军可以确保有连续作战的能力。

这个情况倒是和二战时的太平洋战争有点像,但需要专门发射装置的导弹比传统的炸弹和鱼雷相比,不但体格大了不少,作战舰艇也没有多少空间携带备弹,发射单元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打完了就没有了,就得重新装填。

信息化和作战体系对美军来说不是大问题,可导弹却是打完了就没了。“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是128单元,“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是96单元,一支航母打击群四五艘主力舰少说也有四百多个垂发单元,再考虑到一坑多弹技术,少说也能打出五六百枚各种导弹。

几十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还没有哪个对手需要美军这个级别的火力来对付,也就是在红海天天给美国上眼药的胡塞武装,让美军感受到现代战争的真正强度。

(这种补给模式也只在理论上有一定价值)

这套海上补给装填的戏码,如果真的与中国开战,美军能用上的机会可能并不多。从这次测试来看,美国海军希望通过补给舰来为主力舰补充弹药,“华盛顿·钱伯斯”号属于“利刘易斯和克拉克”级,航速只有区区的20节(37公里/小时)。

在战时,航速又慢还没有隐身能力的大型补给舰,必然是优先遭到打击的目标,如果被击沉,就算有这种成熟可靠的再装填技术又有什么用?

一两种辅助型的新技术并非没有用处,可若是把它协吹嘘成改变游戏规则的法宝,就太过了。但美国现在就是这么个状况,还能指望得上的军事技术确实已经越来越少,这也是一种不得已的挣扎。

2 阅读:374
评论列表
  • 2024-10-20 07:52

    美国负责思考中国负责实施这就是不爭的事实!

  • 2024-10-19 19:58

    帝国衰败就是经济崩溃。无法横行霸道。最后被人干死。历史的帝国均是如此。现在轮到美利坚了。真所谓无钱万事哀。无銭万事衰。一分銭难倒英雄汉。

  • 2024-10-19 07:32

    就是走夜路的时候给自己吹个口哨,是这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