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一女子种植水稻有妙招,靠水稻年收入上亿元

裘克谈史 2025-01-01 01:18:00

2020年,湖南一女子靠在深山的稻田中养鸭、养蛙成为亿万富翁,还带动了周围近万户农民致富,就连经销商都主动上门求购大米,那么这种大米为何能如此值钱?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今天的主人公名叫蒋珍凤,2003年她在成为下岗工人之后,东拼西凑借了十几万开了一家大米加工厂,然而在经营大米加工厂的过程中,她却发现了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

当她在收水稻的时候,发现各家各户的水稻质量参差不齐,品种也各不相同,这样加工出来的大米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有时候因为质量问题导致囤积的货物太多,自己也曾亏损过。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蒋珍凤开始寻找更好的货源,与此同时她发现市场上的高端大米比普通大米贵出很多,这让她发现了一个商机,认为种植优质的大米在未来非常有前景,能让利润再翻上几倍,而作为一个瑶家女,蒋珍凤知道瑶山是种植优质大米的最佳地点。

于是在2011年,蒋珍凤走进了瑶山深处,决定要在这里选择一片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地,为此她在这里寻找了一个多月,这才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种植水稻的地方,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地方离县城有100多公里。

为了能多包一些地来种水稻,蒋珍凤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又让亲戚朋友给她凑到了160多万元,在这里包下了1000多亩的田地,建设起了自己的水稻种植基地。

山里的环境虽然好,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各种成本都非常高,种植水稻和割水稻全靠人力,为了节省成本,蒋珍凤做什么事都亲力亲为,虽然这样非常累,但蒋珍凤认为自己的辛苦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蒋珍凤认为如今绿色食品成为了主流,所以原生态产品在市场上一定非常有前景,于是她便决定自己种植的水稻必须是纯天然绿色的,不能使用任何的化肥和农药,割草全靠人工。

可就在秧苗刚栽种完四五天之后,稻田中的景象却让蒋珍凤大吃一惊,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蒋珍凤在巡田的时候,发现刚种下去的秧苗所剩无几,其余的秧苗也大面积死亡,有的甚至连根部都消失了,这让毫无经验的蒋珍凤非常迷茫。

为了能找出罪魁祸首,蒋珍凤每天都待在田中观察,这一待就是好几天,结果还真让她找到了原因,这种吃秧苗的东西叫福寿螺,是一种常见的外来入侵物种,在田里吃起秧苗来非常迅速。

一般来说,农户们想要消灭这种害虫,通常是选择打农药,但蒋珍凤不想因此破坏了自己想要种植水稻的初衷,所以她雇佣了二十几个人前往田中捡福寿螺,一天下来福寿螺最多能捡2000多斤,可人工除螺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于是很快这个方法就被舍弃了。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蒋珍凤开始寻找福寿螺出现的原因,结果发现福寿螺是从灌溉的泉水中流到田里的,并且这些福寿螺繁殖能力非常强,光靠人工捡第二天还会冒出来许多,那么这该怎么解决呢?

福寿螺让蒋珍凤的稻田深受其害,于是她四处寻找能安全除掉福寿螺的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蒋珍凤在村里的老人们口中得知,茶籽榨油后剩下的茶麸能作为特效药消灭福寿螺,对水质没有影响的同时还能有效增肥,于是蒋珍凤灵机一动买来2万斤的茶麸。

果然,将茶麸撒到稻田里后,福寿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了,一个星期之后,稻田中完全看不到福寿螺的身影。

这种茶麸不仅能驱赶福寿螺,还能帮助秧苗快速成长,蒋珍凤看到这里心里的石头放下了,但很快又一场危机正在向她袭来。

一年一度割稻子的时候到了,蒋珍凤即将迎来丰收的喜悦,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场暴风雨突然袭来。

由于蒋珍凤的稻田在深山里,想要运送出去根本来不及,并且这场暴风雨一连下了一个多星期,收割的稻谷基本上都被淋湿了,发霉变质之后根本卖不出去,最终蒋珍凤颗粒无收,所有的努力全部付之一炬。

努力创业的第一年,蒋珍凤不仅没挣到钱,反倒还欠下了一屁股外债,金额高达60多万元,就连附近的村民都为她感到惋惜。

但走到这一步,蒋珍凤已无路可退,她只能继续从银行贷款种植水稻,为了能更有效利用资金,蒋珍凤自己算了一笔账,除草的人工加上有机肥,1000亩稻田需要70万的管理费用。

面对如此巨额的资金,蒋珍凤首要目标就是要减少成本,于是她买下了一些青蛙和小鸭子,放养在农田中帮助除草除虫,这样一来她便省下了30多万的成本。

第二年,蒋珍凤的稻子成熟了,产量非常高,并且品质也十分不错,于是蒋珍凤自信满满地将价格定在了9元一斤,结果由于定价高根本没人买。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蒋珍凤这两年一直都在投资,眼看着好不容易成熟的稻子却卖不出去,这让丈夫积累了几年的情绪爆发了,两人为此大吵了一架,最终闹到了离婚的地步。

就在蒋珍凤想要就此放弃时,一个展会给了她希望,蒋真凤通过参加这次展会,发现自己的大米有不少人认可,于是她开始跑各种展览会,慢慢地将自己的品牌打出了名堂。

蒋珍凤发现大米虽然比较常见,但具有瑶族特色的美食却很稀有,所以每次展会她都会做一些具有瑶族特色的美食吸引顾客。

除此之外,她还在当地旅游景点专门开展免费品尝活动,最终靠着瑶族特色,蒋珍凤打响了她的品牌,大批的经销商开始订购大米。

在蒋珍凤的基地,她还经常举办抓鸭子比赛,游客抓到鸭子就可以自己带走,独具特色的服务和品质,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蒋珍凤的大米。

这种稻鸭蛙的种植模式,也帮助蒋珍凤打造出了多种高品质农产品,将瑶族文化一并推广到了全国,紧接着她又贷款600多万元扩大了种植规模。

2020年,蒋珍凤的水稻种植基地已经扩大到2000多亩,与其合作的基地有3万多亩,大米销售额达到了1亿多元,并带动了周围7000多户农民实现财富增收。

那么,对此大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讨论。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