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回眸,被张作霖娶为四姨太的那个女人,离世后葬入了八宝山

心言聊历史 2024-03-30 18:22:41

1906年,宁静中的辽西小山村被一串马蹄声打破。正在河边浆洗衣服的少女忍不住回眸望去,一身戎装的军官突然勒马,直勾勾地盯着她看。少女的脸颊猛然泛起一抹“红云”,立刻端起木盆走了......

张作霖的八个儿子

这不是影视剧里的桥段,而是张作霖与他的四姨太许澍旸的初见。那一天,张作霖被许澍旸清新脱俗的气质所吸引,一直目送她远去,然后策马调头,径直找到村长,让他做媒,要娶她为妻。

许澍旸出身贫寒,父亲是一个乡村铁匠,在她很小的时候便患病离世了。为了生计,母亲便带着她闯关东,流落于此,替人浆洗缝补衣物为生。面对大帅交给的任务,村长还是颇有信心的,因为能嫁进帅府,对于这对外来的母女,那铁定是“山鸡变凤凰”,求之不得的事儿。

可是,令村长没有想到的是,他开口后立马就被许澍旸的母亲给拒绝了。许母不愿意让女儿嫁给一个妻妾成群的男人,那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哪怕他是权势滔天的张作霖,就算拼上自己的老命也是绝不会同意的。村长被当头泼了一盆凉水,一路骂骂咧咧走了。

民国女学生

然而,只过了两天,许澍旸家小院的门又被撞开了,紧接着就抬进了几个大箱子。原来,这是张作霖的聘礼,许澍旸今天是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许母依然坚持自己的意愿,誓死也不答应这门亲事,更是护在女儿身前,不让人靠近半步。

眼见对方如此反抗,几个小兵就要上前去抢人。只听许澍旸厉声呵道:“不要动我母亲!我愿意嫁!”这是她情急之下做出的决定,她认为嫁给张作霖,起码母亲不用再那么辛苦,至于自己,也就随遇而安,听天由命吧。

穿好嫁衣的许澍旸毫不犹豫地坐进了花轿,花轿被抬进大帅府落地那一刻,她便成了张作霖的四姨太。

民国婚嫁的花轿

嫁入豪门深似海,被带进大厅,坐在许澍旸面前的是张作霖的三位夫人。她一一敬茶,与她们的眼神对视中看不到一丝的友好。大太太问她会什么?她便说会洗衣服,日后,三位太太的衣服便包给许澍旸了。

几年下来,许澍旸也看明白了张家大院里的事儿,太太们之间都少有来往,从表面上看是相安无事的,但暗地里都互相较着劲儿。后来,张作霖又相继娶回了卢夫人和寿夫人,家里就更加“热闹”了。她们都想着法去讨好张作霖,当然也会变着花样来挤兑出身贫苦的许澍旸。慢慢地,不会奉迎讨好的许澍旸自然就被冷落在一旁。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澍旸又给自己做了一个决定。为了远离纷争,她决定独善其身。于是,她不会刻意去讨好张作霖,反而始终与他保持着一些距离,两人的关系越发平和,夫妻之间也越发生分。

民国黄包车

两年后,辽北一带闹起了匪患,张作霖决定亲自带兵前去剿匪。匪帮甚多,又分布较广,剿匪的时日也无法估算,总之短时间内是无法返回,于是,征战的路上便带着四个夫人。

可战场的环境和条件,哪里是那些出身名门的太太们受得了的,没过多久,她们就开始争吵抱怨,在张作霖面前嚷嚷着要回家。每天与土匪们打仗已是够累,回到营地还要面对太太们的纠緾。你方唱罢我蹬场,搞得张作霖是身心俱疲。

这时,他突然注意到,许澍旸却跟她们不一样。她从来不来找自己闹,总是默不作声,在旁边伺候着。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张作霖将目光又放在了许澍旸身上。

张作霖和许澍旸

随着女儿、儿子的出生,深宅内斗的复杂远远超过了她的想象。许澍旸并不想卷进这样的纷争,她只想和孩子们过平常人家的生活。

张作霖进驻奉天城不久,许澍旸就被城里的女学生们深深地吸引了。豆蔻年华,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此刻,许澍旸的心中突然燃起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她要改变自己,要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不久后,许澍旸毅然进入奉天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念书,成了一名女学生。这可在奉天城炸开了锅,大帅夫人竟然和普通女学生一起上起了“洋学堂”,一时间,风言风语,很快就传到了张作霖的耳朵里。

那天,许澍旸刚放学回家,就被卫兵传话说大帅急着见她。哪知许澍旸刚刚跨进大厅,就听见一记重拳打在了桌子上。张作霖生气致极,以“伤风败俗”强令她停学。就这样,许澍旸的上学梦破灭了,她和张作霖的夫妻关系也再次降到了冰点。

许澍旸和孩子们

可是,她并没有气馁。张作霖不让许澍旸到外面去上学,连家里的孩子也只能在自家院子里上私塾。私塾先生教得也不错,许澍旸借口陪孩子,有空就去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听先生讲书,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学到了文化。

有了知识的许澍旸心智大开,她开始着手谋划日后子女的教育成才问题。这一次,好运眷顾了她。

张作霖最高兴的两桩事儿,大帅府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升官与得子。

张作霖与儿子

1916年,许澍旸在生下了三女儿后,又生下了小儿子张学思,张作霖欣喜之下,大摆宴席。随着张学思一天天长大,机灵得很,张作霖更是偏爱有佳,常常带着他,不离左右。古语云:母以子贵。张作霖自然又把目光放在了许澍旸身上,两人的夫妻关系自然也密切了起来。

然而,许澍旸并不满足于这份被宠的荣耀,她唯一上心的是孩子们的教育。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每天都在征战中度过,她希望他们像普通人一样,温良贤德,平安一生。

于是,趁着大帅高兴的时候,许澍旸提出孩子不应该是世俗偏见的牺牲品,应该让他们入正规小学读书。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张作霖竟然同意了。

奉天省立小学

到此,11岁的三女儿张怀曦和8岁的小儿子张学思得以入读奉天省立第四小学,最终打破了多年来大帅府的孩子不得进学堂的禁律。

上学那天,管家将姐弟俩好好地打扮了一番,两人穿着绸缎,坐着汽车,风光无限地开进学堂,在学堂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澍旸闻听此事后,赶紧叫人连夜赶制了两套灰布制服,交给管家,让他在姐弟俩第二天上学前穿上。至于汽车,也不要坐了,改坐马车去,还要在离校门较远的地方就下车走着去。这番操作,实在让管家摸不着脑门,无奈之下只得照做。

可上学期间,还是发生了许澍旸不想发生的事情。

一次,张学思在课间踢球时,不小心将一个同学的脸撞伤了。同学的父母心疼不已,却因张学思的家世,不敢说道。后来,许澍旸知道了这件事,她立刻就给张学思的班主任打去了电话。在电话里,许澍旸温和地说:“我是张学思的母亲,小儿要是在学校犯了错,请张师务必惩罚,不要姑息。”一席话让教师钦佩不已,多年后回忆起来,也会竖着大拇指夸许夫人教子严格,尊师重教。

长大后的张学思回忆,他的母亲很注意培养子女朴素的生活作风,常常以思想来引导他们。他甚至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母亲在宅子里受了很多委屈,过得十分艰难,但她从来不希望我们做纨绔子弟。”

这就不得不说张大元帅的寿辰了。

张作霖寿辰时,家里总是要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甚至搭台唱戏,前前后后要庆贺三天。而每当这时,孩子们都会去点戏,谁出的钱多,戏班就会为谁唱戏,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孩子间的争相斗富。看着兄弟姊妹们都抢着去点戏,张学思也伸手向母亲要200大洋,谁知不但没要到,还被许澍旸给骂了一顿:“你和三哥学曾都不要忘了你姥爷家的苦,豪门公子的架子是摆不得的,不但叫人看不起,还没出息。”为了让孩子们服气,许澍旸常常给他们讲战国故事。

民国戏台

就这样,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许澍旸一直同张作霖观点不同,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这个闭塞又封建的地方,到外面去看更大的世界。

正是有许澍旸这样的母亲,张学思和他的哥哥姐姐们才有了后来良好的品质,让他们对父亲、家庭、人生产生了新的看法。

在一场爆炸事故中,张作霖命丧黄泉,大帅府也结束了往日的辉宏,消逝于历史的洪流。

许澍旸带着四个儿女去到了天津,开启了她独自抚养的人生。在她的精心抚育和严格教育下,孩子们都非常有出息。大女儿嫁了个联合国任职的丈夫,定居美国;大儿子喜欢西方文化,留学美国,也去了联合国任职;在哥哥姐姐的影响下,小女儿张怀曦也去了美国;而从南京军校毕业的张学思却选择了留在国内抗日。

后来,张学思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上了前线,与许澍旸失去了联系,等母子俩再见面时,已经是1945年抗战结束了。

张学思

阔别多年,许澍旸不顾其他子女的挽留,执意回国和小儿子学思生活在一起。看着穿一身中国军人服装的儿子,许澍旸说:“好孩子,你是为娘的骄傲!”

俗话说:"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即便是身在诸侯之家,权势也是转瞬即逝。只有贤德方可以保住后代传承无忧。

许澍旸的一生,永远是个明白人。

许澍旸晚年

有贤母乃有贤子,1938年,张学思到延安抗大学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6年,90岁的许澍旸病逝于北京,因精神卓越,被葬入了八宝山烈士陵园。

这位始终与军阀对抗,与封建顽疾作斗争的女性,终究得到了历史和人民对她的肯定与赞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