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手东晋慕容廆谋划南下 壮志未酬辽东公溘然长逝公元322年,段氏鲜卑中段匹磾这一分支被石勒所灭,导致段氏鲜卑实力大减,于是慕容廆趁机派世子慕容皝率军南下,攻打段氏鲜卑都城令支。段氏鲜卑首领段末柸坚守不住,弃城南逃,慕容皝攻入城内,劫掠一千多户百姓和大批牛马羊牲畜后大胜而归。
公元323年,石勒为了全力对付刘曜的前赵,对慕容廆采取拉拢政策,派使者前往大棘城,企图说服慕容廆脱离东晋,归顺后赵。慕容廆毫无兴趣,直接把使者绑了,派人送往建康交给了司马睿。
石勒因顾虑中原大局,只能暂时压住怒火。后来,石勒想了个曲线北伐的法子,打起了代理人战争,大力支持宇文鲜卑,再指示宇文鲜卑攻打慕容鲜卑。
公元325年,二月,宇文鲜卑首领宇文乞得龟亲率大军攻打慕容廆。
不过,这倒正合慕容廆心意,省得我再去找你了。
慕容廆以世子慕容皝为主帅,率中军主力,以辽东相裴嶷为右翼,四子慕容仁为左翼,共三路大军,分兵迎敌。
与前两次进攻大棘城一样,宇文鲜卑每次出兵都倾尽全力,总是试图能一举灭掉慕容鲜卑,这次也是如此。
宇文乞得龟抵达浇水城(具体位置不明)后兵分两路,一路由自己率领,迎战慕容皝,另一路由侄子宇文悉拔雄率领,对阵慕容仁。
结果宇文悉拔雄不敌慕容仁,战败被杀,慕容仁大胜后随即与慕容皝合兵一处,全力进攻宇文乞得龟。兄弟二人杀得宇文乞得龟大败而逃,所率主力悉数被俘。“攻乞得龟,克之,悉虏其众”(《晋书.载记第八.慕容廆传》)。
接着,慕容皝宜将剩勇追穷寇,轻兵简从,全力以赴追歼残敌,一直深入到宇文鲜卑地盘三百余里方才收兵。
这一战,慕容皝战功卓著,“乘胜拔其国城,收其资用亿计,徙其人数万户以归。”(《晋书.载记第八.慕容廆传》)。尽管最后并没有追到宇文乞得龟,但是慕容皝却攻下了宇文鲜卑的都城,缴获牛马羊、金银财物等数以亿计,最后还掠走数万户百姓。
北方地域广阔,有足够的纵深逃跑,所以想抓到宇文乞得龟很难,就像两汉时期想彻底消灭匈奴也非常困难一样。拓跋鲜卑也是如此,实力强时就南下,实力变弱就北上隐遁,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顺便插一句,宇文鲜卑的都城在哪,叫什么名,《晋书》始终未提,关于宇文鲜卑的资料本就很少。后来,公元344年,前燕灭宇文鲜卑后,史书曾记载慕容皝下令把宇文鲜卑的都城更名为威德城,但是威德城具体在哪,到现在也不知道。
宇文鲜卑和慕容鲜卑打了几十年仗,却屡战屡败,损失一次比一次惨重,尤其这次大败之后更是元气大伤,再也没有缓过劲来,直至二十年后彻底被灭。
对慕容鲜卑来说,这次大胜意义重大,意味着慕容廆在稳固辽东之后,在辽西也彻底站稳脚跟,宇文鲜卑不再构成较大威胁。今后的慕容廆只需考虑如何南下即可,无须再顾虑这个卧榻之侧的宿敌。
这一战对慕容鲜卑来说还有一个意义,细心的你应该会发现,以前打仗都是慕容廆亲自上阵,但最近这两次完全不同,慕容廆只是坐镇中枢,没有再冲锋陷阵。慕容鲜卑的下一代,慕容皝、慕容仁都已经成长起来,完全能独当一面,至于庶长子慕容翰就更不用说了,当初定下“勤王”策略就足以说明慕容翰非同一般。
虽然段氏鲜卑头上还顶着晋室赐予的“辽西郡公”封号,但辽西大片区域实际已被慕容廆控制,山海关以北都是慕容廆地盘。于是,南下必然成为慕容廆下一步计划。
可是,新问题又来了,虽然慕容鲜卑在不断变大变强,可时局也在不断变化。
首先,段氏鲜卑在新首领段辽(公元325年上台)的带领下有重新崛起的迹象,人心归一,兵马富足,远不是当初可以横冲直撞、轻松攻进令支城时那个衰弱的段氏鲜卑。
当然,即便如此,段氏鲜卑仍旧无法和慕容鲜卑相比,段辽根本挡不住慕容廆南下,只不过需要慕容廆付出更大代价而已。但问题是,灭了段氏鲜卑之后呢?如何直面强大的后赵?
这个后赵正是要说的其次。
当初,公元311年,慕容廆采纳慕容翰建议,以勤王名义出兵平叛,正式占据辽东时,幽州、冀州还是以王浚为主,群雄纷起、割据林立,那会石勒还在中原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瞎撞。
即使到了公元319年,慕容廆取得第二次大棘城保卫战胜利时,石勒也才刚刚从汉国独立出来,那时河北还有段匹磾、邵续、曹嶷等等,祖逖还在中原搞的有声有色,石勒根本无暇他顾,甚至还没有实力和前赵一争高下。
可是,短短几年之后,到了公元325年,也就是慕容廆这次转守为攻,重创宇文鲜卑,稳据辽西辽东的时候,石勒已经把幽州、冀州清理得干干净净,正在中原与刘曜做最后决斗。
慕容廆如果要大举南下,绝不会仓促行事,必然精心准备。于是,等安置好掳掠来的百姓,整顿好新占领的地盘,发展内政、打造兵器、积攒粮草之后,慕容廆再往南边一看,好家伙,段氏鲜卑欣欣向荣不说,石勒更是已经灭了前赵(公元329年),北方改天换地了。
当初慕容廆拒绝石勒招安,还把石勒的使者捆送江南,两家早已结仇,就算慕容鲜卑现在发展的再好,又如何能和后赵相比?石勒胸怀大志,搞定刘曜之后势必会对余下的小政权逐一下手。
好吧,显然现在已经不是考虑如何南下的时候了,而应该先考虑如何保命。
这就叫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慕容廆必须深思熟虑,顺势而为。
思来想去,慕容廆想到一个主意:联手东晋。
慕容廆寄希望于两家联手,对后赵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只有这样才有活下去的希望。管它结果如何,博一把再说,总比单打独斗或者坐以待毙要好。
公元331年,慕容廆给坐镇荆州的陶侃写了封亲笔信,内容很长,近八百字,全文记录在《晋书.载记第八.慕容廆传》中。
信中,慕容廆先是回顾了几十年里晋室遭遇的种种磨难,从两京倾覆到偏居江南,接着王敦、苏峻相继作乱,感叹晋室一直没能北伐收复故土,中原百姓仍旧生活在胡虏的威压之下。接着,慕容廆盛赞陶侃稳定晋室之功,希望陶侃能够担起更大的责任。
文中,慕容廆还顺带点评了王导和庾亮两人,说王导清心寡欲,善于保全自己,就像西汉初年“萧规曹随”里的曹参一样。然后又说庾亮身为帝舅,就像周厉王、周宣王时期的申伯一样,已超脱世俗。这是慕容廆在暗喻庾亮过于理想化,容易事与愿违、弄巧成拙。
慕容廆的言下之意就是,虽然王导、庾亮身处中枢,主持朝廷大局,但都不是能成大事的人,要做大事,还得是陶侃你啊!
最后,慕容廆说自己世代受朝廷恩宠,一直没机会报答,现在北方大乱,本该倾力扶持朝廷,可惜身处绝域,被堵在犄角旮旯里,力量太弱,有心出力,却只能望洋兴叹。最后,慕容廆希望陶侃能再次挺身而出,组织兵马大举北伐,自己这边一定会竭尽全力,倾巢南下,双方合力一举收复北方。
慕容廆说得冠冕堂皇,似乎对晋室忠心耿耿,其实不过都是表面之词,依附东晋只是权宜之计,一旦时机成熟,随时可以宣布独立。
之所以选择给陶侃写信,而不是直接上表朝廷,说明慕容廆虽然身处偏远,却对东晋政局洞若观火,这从对王导和庾亮的评价中也能看出来。慕容廆很清楚,整个东晋能真正决定是否北伐的只有陶侃,如果陶侃支持北伐那就没问题,如果陶侃反对,谁支持都没用。
慕容廆特意选派了一位得力部下作为使者,带着信件走海路南下,可偏偏好事多磨,使者南下途中遭遇海浪,船只倾覆,不幸葬身海底。
慕容廆只好重新写信,另选使者南下。不过,就在第二位使者出发之前,慕容廆又想起了什么,指示东夷校尉封抽、辽东相韩矫等三十多位大臣也联名给陶侃写了封信。这封信内容也很长,近六百字,同样全文记录在《晋书.载记第八.慕容廆传》中。
这封信的主旨就是盛赞慕容廆功德,联名请求陶侃能上表朝廷,封慕容廆为燕王、行大将军事。
慕容廆这么做的用意是,一旦朝廷北伐,新职位将更具号召力,有资格遍发檄文,调动更多力量讨伐后赵。
这次使者很顺利,成功把两封信交到了陶侃手中。
不过,陶侃只是把封抽等人的联名信上报了朝廷,认为可以考虑加封慕容廆为燕王,建议朝廷召集群臣商议。至于慕容廆的信,也就是关于北伐的事,陶侃一直压在手里,压根没跟朝廷提起。这也很好理解,东晋连遭大乱,这才刚刚平静下来,石勒没有大举南侵已是幸事,哪里还有能力主动去和如日中天的后赵一争高下呢。
因为大棘城距离江南路途遥远,使者又是走海路,来来回回几经折腾,颇费时日,等到陶侃把意见上报朝廷后,还没等朝廷商议出结果呢,时间就已经到了公元333年。这一年,慕容廆还没等到朝廷回复就在大棘城溘然长逝,授封燕王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好在这期间慕容廆最担心的事,也就是后赵大举北上的事并未发生,不管是段氏鲜卑,拓跋鲜卑,亦或是前凉、成汉,当然也包括慕容廆,这些小政权全都安然无恙。
不知出于何种考虑,自公元329年灭掉前赵后,除平定秦州休屠王叛乱时小规模用兵之外,石勒再没有打过仗,直到公元333年,也就是和慕容廆同一年病逝。慕容廆五月病逝,石勒七月病逝。
作为后人,也许会对石勒感到惋惜,甚至想不明白,为何石勒没有一鼓作气彻底统一北方?难道石勒不知道斩草要除根吗?留下这些最终还是成了大患。石勒完全有能力穷追猛打,参与灭前赵的那几十万大军,不管交给谁,石虎、石堪,石生、石聪,相信都能完成任务。
当然,咱的智慧没法跟石勒比,也不在那个时代,都只是纸上谈兵,不敢妄下结论。或许,这就是后赵的命,慕容鲜卑的命。
公元333年,五月,甲寅日,辽东郡公慕容廆在大棘城病逝,世子慕容皝暂以平北将军代行平州刺史之职,接替慕容廆主政。随后,慕容皝派部下王济渡海南下,向晋成帝司马衍报丧。
当王济抵达建康时,东晋朝廷还在商量到底要不要给慕容廆加“燕王”封号,得知慕容廆病逝,于是作罢。
东晋朝廷追赠慕容廆为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襄”。四年后,慕容皝自立为“燕王”时追尊慕容廆为武宣王,十九年后,慕容廆孙子慕容儁(音Jùn)称帝,追尊慕容廆为武宣帝,庙号高祖。关于慕容廆的陵墓及葬处,史书未记载。
慕容廆自公元285年,十六岁时上台,至公元333年,六十四岁病逝,一共在位四十八年,近半个世纪。
慕容廆是前燕奠基人,名副其实。
刚上台时慕容廆年轻气盛,对时局把握不足,在朝廷坚决反对的情况下执意带领族人西征宇文,东侵扶余,急功近利,结果反受损失。屡战屡败之后慕容廆痛定思痛,制订了尊晋室为正统的国策,扛起晋室大旗,借北方大乱之际广揽人才,潜心内政,最大限度减少对外用兵。
几十年的韬光养晦,慕容廆最终把一个稳据东北、百姓安居的燕国雏形交到了接班人慕容皝手里。
追赠慕容廆的同时,东晋朝廷还任命慕容皝为镇军大将军、平州刺史、大单于、辽东公、持节、都督幽、平二州束夷诸军事,和慕容廆生前基本一致。
朝廷派使臣徐孟、闾丘幸带着印绶文书随王济一起返回大棘城,册封慕容皝。不过很不巧,当这些人在马石津(渤海古渡口,今辽宁省旅顺市南端)下船时,正赶上慕容仁叛乱,结果这些人就被慕容仁扣在了辽东。关于慕容仁叛乱,后面很快就会说到。
慕容皝刚上台西边就传来消息,宇文鲜卑的东部大人宇文逸豆归发动政变,驱逐了首领宇文乞得龟,导致宇文乞得龟病死在逃亡途中。
慕容皝当机立断,亲率大军西征。
自上次惨败后宇文鲜卑几乎奄奄一息,根本没有能力抵抗。于是,宇文逸豆归只能献上贡物,委屈求和。慕容皝随即撤军,并下令在西部新筑榆阴、安晋两座城池,用于震慑宇文鲜卑。这两座城池均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境内,榆阴城在北,安晋城在南。
上一回中,介绍慕容鲜卑之前,说慕容廆病逝后慕容鲜卑即发生内乱,于是段氏鲜卑首领段辽抓住时机,派弟弟段兰大举北上,当时卖了个关子,没有继续说下去,这里正好接上。
慕容廆和石勒同年病逝,石勒病逝引发后赵内乱,慕容廆病逝同样也引发了慕容鲜卑内乱。封建王朝的权力交替之际确实是一道坎。
后赵内乱是因为石虎权势太大,压过了太子石弘,慕容鲜卑内乱则是因为慕容廆的几个儿子都太优秀了。
慕容廆子嗣众多,被记载下来有名有姓的就有十个,长子是庶子,就是慕容翰,次子史书未记载,慕容皝是三子也是嫡子,出生于公元297年。慕容皝还有两个同母弟弟,慕容昭和慕容仁,同为段夫人所生,还有慕容幼、慕容稚、慕容汗等几个异母弟弟。
慕容翰是典型的文武全才,“性雄豪,多权略,猿臂工射,膂力过人”(《晋书.载记第九.慕容皝传》),为人大器豪迈,善权谋,有远略,而且精通弓马,臂力过人,一直受慕容廆器重。早年慕容翰就建议父亲高举勤王大旗,可见其深谋远虑。十六国众多人物里,慕容翰也是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后面很快就会提到。
慕容皝也非常优秀,“雄毅多权略,尚经学,善天文”(《晋书.载记第九.慕容皝传》),文武兼备。另外,慕容皝还是一位大帅哥,“龙颜版齿,身长七尺八寸”(《晋书.载记第九.慕容皝传》)。眉骨突出,有帝王之相,牙齿宽阔整齐,身高七尺八寸,一表人才。
其实不光是慕容皝,以后你会发现,慕容家族的特点就是身材高大,皮肤白皙,几乎各个都是大帅哥。
不过,慕容皝也有明显的缺点,一个是“性嫉妒”,就是猜忌心重,疑神疑鬼。再一个就是执政手段过于严厉,崇尚严刑峻法。慕容皝上台后不久就因为手段严厉导致“国人多不自安”(《资治通鉴.卷九十五》),主簿皇甫真多次劝谏,希望温和一些,慕容皝始终未听。
猜忌心重,加上手段严厉,这其实才是慕容鲜卑这次内乱的根源。
慕容皝两个胞弟慕容仁、慕容昭也非常优秀,慕容仁有勇有谋,慕容昭少年英武,皆非等闲之辈,同样受慕容廆器重。慕容仁被委以镇守辽东的重任,期间多次击退高句丽的进攻,牢牢占据辽东,慕容昭很小的时候就被慕容廆带在身边随军出征。
说到此处忍不住再表扬一下石勒,确实令人敬佩。十六国所有开国君主里,唯有石勒最没有根基,刚摆脱奴隶身份就带着十八个弟兄(十八骑)开干,完全白手起家。其他人,不管是汉国刘渊、前凉张寔、前燕慕容皝,还是以后的前秦苻坚、后秦姚苌,大夏赫连勃勃、北魏拓跋珪等等,这些人都是大树底下成长起来的,都有家族或部落势力做为依托,即便是成汉的李雄,也有父辈拉起来的流民军做基础。石勒虽然是羯人,但羯人不是聚居,不像匈奴、鲜卑有部落或者联盟。羯人除了在石勒做大之后,争着跑去投奔混口饭吃外,什么忙也帮不上,石勒只能靠自己。
言归正传,慕容廆其他几个儿子就不细说了,因为这次内乱只涉及以上四个兄弟。至于内乱细节,下节继续说。
2、兄弟反目慕容仁判据辽东 踏冰越海慕容皝奇袭平郭
慕容翰、慕容皝、慕容仁、慕容昭,这几个兄弟之间到底有什么过节,如何一步步发展到最终刀兵相见,史书没有记载任何细节,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皝庶兄建威翰骁武有雄才,素为皝所忌,母弟征虏仁、广武昭并有宠于廆,皝亦不平之”(《晋书.载记第九.慕容皝传》)。
就是说,慕容皝嫉妒哥哥慕容翰能力太强,也对两个弟弟慕容仁、慕容昭被父亲宠幸而愤愤不平。为何?无非就是慕容皝怕他们超过自己,威胁到世子地位,不利于今后掌权。不过,这些在慕容嵬在世时并没有体现出来,兄弟几个表面上始终团结一致。
至于慕容皝上台后兄弟几个如何反目成仇,史书也没有记载细节,只有结果。“及廆卒,并惧不自容。至此,翰出奔段辽,仁劝昭举兵废皝”(《晋书.载记第九.慕容皝传》)。慕容廆病逝后,兄弟三人都惧怕慕容皝容不下自己,于是,慕容翰选择出逃,目的地是南边的段氏鲜卑,慕容仁和慕容昭则是密谋举兵,要废黜慕容皝。
但是,慕容皝继位过程非常顺利,说明兄弟三人并没有像石虎那样,选在慕容廆病逝时采取极端手段抢先一步动手,阻止慕容皝上台,而是在慕容皝上台后才被动做出反应,这正好说明内乱根由是因慕容皝而起。慕容皝一定是做了什么,让兄弟三人感觉到威胁,甚至危及性命,否则也不会逃的逃反的反。
慕容皝五月上台,慕容翰十月就带着儿子慕容钩一起跑到段辽那了。段辽早就仰慕慕容翰的才能,非常高兴,收留并重用慕容翰。
老大哥的出逃立即刺激到慕容仁、慕容昭兄弟俩。当时慕容仁正从驻地平郭(今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西南)返回大棘城奔丧,于是找弟弟慕容昭商议:“你我二人受父亲宠信,常常无所顾忌,对嗣君(即慕容皝)傲慢无礼。嗣君素来手段严厉,无罪的人都害怕被挑出罪来,何况你我二人”。
慕容昭答:“你我同样正嫡出身,国家本来也有我们一份。哥哥在军中素有威望,我在都城暂时也还安全,只要把握住机会,除掉嗣君并不难。哥哥须尽快返回平郭,然后举兵攻打棘城,我在城内做内应,事成之后,我只要辽东即可。男子汉行事,不成功便是死,怎么能像建威将军(指慕容翰)那样逃往异地苟活呢!”。
慕容仁立即返回平郭。
不过,慕容皝的谍报系统很给力,很快打探到慕容仁、慕容昭密谋举兵之事。慕容皝大怒,立即派人抓了慕容昭,逼其喝毒酒自尽,接着又派使者去追慕容仁,准备不露声色的将慕容仁召回大棘城。
慕容仁非常聪明,虽然并不知道慕容昭已经遇害,但在和使者的交谈中发觉事情已经泄露,于是当机立断斩了使者,迅速返回平郭起兵反叛。
就这样,老父亲慕容廆病逝刚半年,同胞兄弟之间就已经刀兵相见了。
公元333年十一月,慕容皝派四个弟弟,建武将军慕容幼、广威将军慕容军、宁远将军慕容汗,还有七弟慕容稚,外加广武将军高诩以及慕容皝的司马佟寿等人,率五千兵马讨伐慕容仁。同时还让军谘祭酒封弈随军前往,以备得胜后安抚军民,稳定辽东局势。封弈就是原东夷校尉封释的孙子。
慕容皝的政府军和慕容仁的叛军大战于汶城北(具体位置不明),结果这批政府军根本不是慕容仁的对手,被杀了个全军覆没,慕容幼、慕容军、慕容稚三人被俘,只有慕容汗逃了回来。佟寿因早年做过慕容仁的司马,这次大败后不敢回去向慕容皝交差,于是索性投降。
辽东原为慕容翰镇守,这次慕容翰叛逃后,慕容皝还没来及任命新的守将,原慕容翰部下,襄平令王冰、将军孙机等人见政府军大败,立即宣布改旗易帜,投靠慕容仁。东夷校尉封抽、护军乙逸、辽东相韩矫等人不想参与叛乱,纷纷弃城逃跑。慕容仁很快便占据了辽东大片区域,随即自称平州刺史、辽东公。
慕容鲜卑内乱,老对手宇文鲜卑和段氏鲜卑自然特别开心,相继发表声明,表示全力支持慕容仁。
事到如今,慕容皝也开始反思,觉得自己手段确实太过严厉,反倒容易逼良为娼,于是把当初劝谏自己的主簿皇甫真叫来大赞一番,并将皇甫真升为平州别驾。
说到这里,重点来了,因为总算要说到上一回里卖的关子了,这个关子卖的时间有点长。
正是在这段时间,段辽瞅准时机,于公元334年二月派弟弟段兰率军北上。
段兰先攻打徒河(今辽宁省锦州市境内),结果久攻不下,被迫撤军。随后段辽又增派慕容翰与段兰一起围攻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境内,大棘城南)。柳城是塞外重镇,当年曹操北征乌桓,就是在柳城一举击败乌桓,让乌桓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柳城守将是石琮和慕舆泥,二人凭借城池险固闭门坚守,顽强抵抗,段兰和慕容翰束手无策,只好再次撤军。段辽见大军连遭败绩,痛斥段兰无能,要求务必拿下柳城,段兰只好重整队伍和慕容翰再次北上,二攻柳城。
慕容皝看出段辽对柳城志在必得,于是急命弟弟、宁远将军慕容汗和司马封弈火速赶往柳城增援。出发前,慕容皝亲自叮嘱慕容汗:“贼兵来势汹汹,气势正盛,不可触其锋芒,不可轻易冒进。一切行动务必考虑周全,务必列好阵势后再进攻”。
可慕容汗年轻气盛,把叮嘱当成了耳边风,快到柳城时急于立功,不顾封弈劝阻,带着一千骑兵远远冲在前面,结果在牛尾谷(柳城北,今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西南)遭遇段兰伏兵,死伤大半。慕容汗拼死抵抗,最终带着二百多人逃出包围圈。段兰紧追不舍,好在封弈有所准备,列好阵势边打边撤,避免了全军覆没。
大胜之后,段兰集结大军准备一鼓作气全歼慕容汗和封弈,然后进逼大棘城。就在这时,慕容翰却起了私心,担心对慕容鲜卑不利,便以慕容皝狡诈,前方多有埋伏为由劝阻。
段兰看出慕容翰心思:“只要全力追击,这些人铁定被擒。卿怕是在担心慕容氏会被灭国?放心吧,现在慕容仁在东边,我就算拿下大棘城,也会让慕容仁回来继位,不会有负于卿”。
慕容翰却不承认:“我既然已经背叛自己国家来投奔你们,就绝没有再回去的道理。故国存亡于我又有何干?我只是为你们考虑,珍惜你我的功名,避免再次惨败而已”。慕容翰执意带兵独自返回,段兰不敢孤军追击,只得也返回柳城。
回来后段兰再次加紧进攻柳城,架飞梯、挖地道,想尽一切办法,结果猛攻二十多日依然毫无进展,柳城始终屹立不倒。段兰这边的士气反遭大挫,被石琮和慕舆泥抓住战机主动出城,将段兰杀得丢盔弃甲,斩首一千五百多级。段兰无法坚持,于是“乃遁归”(《晋书.载记第九.慕容皝传》)。
段辽利用慕容鲜卑内乱而大举北上的计划彻底失败。
杀退段兰之后,慕容皝开始着手解决辽东叛乱。
公元334年十一月,慕容皝亲率大军讨伐慕容仁。
慕容皝进展非常顺利,所到之处,居就、新昌等大批县城或一触即溃,或不战而降,大军一直推荐到襄平城(位于今辽宁省辽阳市)方才停驻休整。
慕容皝重新划设了和阳、武次、西乐三个县,并将当地大户西迁到大棘城。随后,就在人们以为慕容皝要继续东进,一鼓作气拿下平郭城的时候,慕容皝却突然下令撤军,原因不详。
当时正值隆冬季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气原因,可后来慕容皝第二次讨伐辽东时,还故意选在寒冬腊月,实在搞不懂。
回去后的慕容皝似乎又不急于灭掉慕容仁,就在大棘城里优哉游哉的渡过了随后而来的整个公元335年。这一年,慕容皝在史书里只留下了四件事:
第一,一回到大棘城就任命韩矫为左司马、封弈为右司马;
第二,七月时立十六岁的次子慕容儁(也写作慕容俊)为世子。慕容皝长子叫慕容交,史料不详,可能是庶子;
第三,派右司马封弈再次大败宇文鲜卑。
第四,十月时,慕容仁释放了扣押两年多的王济、徐孟等人,要求他们返回南方,但是王济、徐孟却在途中调头北上,最终抵达大棘城,带回了东晋对慕容皝的正式任命。
封弈这次西征是攻打宇文鲜卑一个叫宇文涉奕于的别部,先是封弈大胜,然后宇文涉奕于不甘心,集结残部后再次进攻,结果又被封弈在浑水(具体位置不明)设伏,再遭惨败。
公元335年一过,到了公元336年正月时,东北正天寒地冻,离开春还早着呢,可慕容皝就迫不及待的再次出兵辽东,讨伐慕容仁。
之所以一反常态,选在隆冬时节出兵,是因为谋士高诩的建议:“慕容仁背叛君主,人神共怒。此前海水从未冻结,可自慕容仁叛乱以来已连续三年封冻。慕容仁在陆路设置重兵防守,而海路却不设备,这正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机会”。
于是慕容皝决定经海路,踏冰横渡渤海,奇袭慕容仁。
不过,很多部下认为海路阴险,不可预知,仍旧主张从陆路进攻。慕容皝便说:“昔日光武帝因滹沱河结冰而成就大业,如今自慕容仁反叛以来,海水连续三年封冻,这不正是上天给我机会吗。吾意已决,切勿再劝”。
关于滹沱河结冰的事,是说刘秀最初被更始帝委派到河北时,有人曾悬赏十万户捉拿刘秀,弄得刘秀到处躲避,狼狈不堪。有一次逃命时刘秀被滹沱河拦住去路,随从都以为要玩完的时候,结果发现滹沱河竟神奇的结冰了,刘秀因此逃得一命。
慕容皝亲率大军,踩冰而行三百余里,渡过渤海后放下辎重,轻装简从,迅速抵达平郭城下。
慕容仁压根没想到慕容皝会从海上过来,毫无防备,直到慕容皝距平郭城仅七里时方才有候骑报知。
仓促应战的慕容仁兵败被俘,随后被赐死,左右亲信也全部被杀。先前投降慕容仁的慕容幼、慕容稚等人,因慕容皝念及兄弟之情未予追究。谋士高诩因献策被赐爵汝阳侯。
历经三年的慕容仁之乱被彻底平定。
不过,大胜而回的慕容皝可没有时间休息,因为南边和西边,段氏鲜卑和宇文鲜卑很快就杀过来了。
实在搞不懂,这两家既然都知道联手进攻,为啥就不能趁着慕容皝亲征慕容仁的时候出兵呢?非要等慕容皝回到大棘城再动手。三家东西夹击都不一定能搞定慕容皝,还指望单打独斗能赢?
公元336年六月,慕容皝刚回到大棘城,段辽便派中军将军李咏北上,宇文鲜卑新首领宇文逸豆归亲率部众攻打新筑的安晋城。
李咏趁夜突袭武兴时突遭暴雨,结果中途而返,慕容皝派来增援的都尉张萌率骑兵一通猛追,将李咏俘获。随后段辽再派弟弟段兰率数万步骑兵北上,再次攻打柳城。
很快,慕容皝亲率五万大军赶到柳城增援,段兰和宇文逸豆归见无机可乘,只好撤军。慕容皝随即派封弈率轻骑追击宇文逸豆归,大胜而回。随后,慕容皝料定段兰必会去而复返,于是命封弈率骑兵潜伏在柳城外马儿山两侧。
段兰心有不甘,果然又杀了回来,结果中了埋伏,被封弈两面夹击,大败而逃,段兰帐下大将荣保战死。慕容皝趁势派世子慕容儁攻下数座城池,同时命封弈趁势西进,再攻宇文逸豆归,最终也大胜而回。
公元337年三月,慕容皝在段氏鲜卑所属的乙连城(今河北省承德市青龙县北)东面新筑好城和曲水城两座城池,派大将兰勃驻守,用以围逼乙连城。之后,段辽运往乙连城的粮草经常被兰勃派兵半路劫走。无奈之下,段辽再派大将段屈云攻打好城,结果被慕容皝的儿子慕容遵斩杀。
段氏鲜卑和宇文鲜卑多次主动进攻,却屡战屡败,实力越打越弱,快被打到亡国边缘,慕容鲜卑却越战越勇,越打越强。
然后就到了这年的十月,也就是后赵石虎杀石遂改立太子两个多月后,在左长史封弈等多位大臣的劝进下,慕容皝在大棘城即燕王位,大赦天下。前燕正式建立。
十一月,慕容皝追尊父亲慕容廆为武宣王,母亲段夫人为武宣后,妻子段氏为段王后,世子慕容儁为王太子。
慕容皝妻子段氏是段氏鲜卑原首领段疾陆眷的孙女,也是现首领段辽的亲姐妹。当初慕容廆娶段乞珍的女儿为妻是因为当时慕容廆主动息兵罢战,两家曾短暂和好,而慕容皝又是在何时娶的段氏为妻,史书没有明确记载。
慕容皝拜封弈为国相,韩寿为司马。和后赵一样,前燕的文武大臣也是一水的汉人。
再然后,已是燕王的慕容皝竟做出了一个令人惊掉下巴的决定。
十一月,慕容皝称燕王刚一个月就派遣扬烈将军宋回出使邺城,向石虎称臣,并请求石虎出兵讨伐段氏鲜卑。慕容皝承诺一旦石虎出兵北伐,大棘城将倾力南下,届时,双方南北夹击,一举灭掉段氏鲜卑。
为了取得石虎信任,慕容皝还让弟弟慕容汗前往邺城做人质。
石虎大喜,当即同意,并大方回绝了留慕容汗为人质的要求,以厚礼送二人返回大棘城。
形势瞬息万变,让人捉摸不透。
这次关于慕容皝和石虎突然结盟,里面疑问太多。
慕容皝自立为燕王就意味着不再接受东晋赐予的辽东郡公爵位,和东晋断绝臣属关系难道就是为了对后赵称臣?慕容皝知道无法和后赵抗衡,于是认清现实主动归顺?如果要单纯对付段氏鲜卑,别说慕容皝,就是慕容廆时代也早就具备灭掉段氏鲜卑的能力,可为何还要联合后赵?慕容皝就不怕唇亡齿寒?
再说石虎,这些年里慕容廆父子东拼西杀,做大做强,石虎眼睁睁看着北方又多出来一位劲敌。可是,转瞬之间,一直以晋室为正统的慕容鲜卑突然改换门庭,要以后赵为尊,石虎难道就没有任何怀疑?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
慕容皝为何突然对后赵称臣,石虎又是如何考虑,这些史书都没有记载,反正就这么做了。最终,石虎和慕容皝双双约定,要在来年,也就是公元338年同时发兵,南北对攻,合力围剿段氏鲜卑。
唉,突然觉得段氏鲜卑好可怜!
不管出于何种考量,石虎对这次攻打段氏鲜卑的重视程度堪称超级积极。
石虎首先从军队中精选出强壮勇士三万人,每人直接封为龙腾中郎将。接着,石虎以大将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辽将军,两人统帅十万水军从漂渝津(渤海古渡口,在今天津市东部)乘战船出发,渡海北上。以大将支雄为龙骧大将军,姚弋仲为冠军将军,二人统率步骑兵十万从陆路北上,作为先锋先行出发。石虎则亲自率领包括三万龙腾中郎将在内的主力垫后出发。桃豹和支雄都是石勒老部下,十八骑之一,征战沙场数十年,经验丰富。
虽然石虎带了多少主力史书没说,但已有兵力数加起来就已经达到二十三万了,哪怕石虎只带七万人,总兵力也有三十万人。这阵仗实在太大了,自八王之乱后已经好几十年没见到了。再加上慕容皝的军队,这哪是去征服段氏鲜卑,这分明是联手去征服世界!
当初段辽接手时段氏鲜卑已经几乎气绝,随便就能被慕容皝杀到都城里转一圈。虽然段辽上台后发愤图强,使得段氏鲜卑不但转危为安,还小有发展,但巅峰时期不过也就是四五万户百姓,十几万人口,能打仗的也就四五万人。这些年段氏鲜卑屡战屡败,实力还会有所减少。
这次仅石虎出动的兵力就已经超过了段氏鲜卑的人口数,这太不可思议,石虎就这么不自信?还是另有所图?
出动三十万大军的石虎应该不是为了给慕容皝做嫁衣,更不会以牛刀杀鸡来炫耀武力。石虎性格残暴,可并不脑残,如果有勇无谋,石虎也不会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不会在和太子石弘以及徐光、程瑕这些谋士的宫斗中赢的干脆利落。
石虎的目的应该是在拿下段氏鲜卑后继续北上,一鼓作气把慕容鲜卑也灭了,否则无法解释这三十万兵力。
且看局势演变。
公元338年,正月,慕容皝派都尉赵槃再次出使后赵,确定出兵时间,并约好双方在令支城会师。
赵槃返回大棘城后,双方即按约定时间相继出兵。
慕容皝虽然承诺会倾全国之兵南下,但实际出动多少兵力史书没有记载,不过,根本后来慕容皝的表现,兵力并不多,慕容皝显然有所保留。
不管是石虎还是慕容皝,都有很多疑点,这就说明,虽然两家暂时联合,但各怀鬼胎。
可是,对段氏鲜卑来说,这显然是一场生死之战,一南一北,不管哪一方都有足够能力灭掉自己,结果只能是十死无生。
战斗随即打响。
公元338年三月,石虎率主力进至金台(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境内),大将支雄和姚弋仲带着十万步骑兵作为前锋长驱直入,一路北上。
段辽的实力比想象中的还要弱,支雄和姚弋仲沿途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段辽的渔阳太守马鲍、代相张牧、北平相阳裕、上谷相侯龛等人,连同四十多座城池不战而降。支雄仅在安次(今廊坊市西北古县村)遇到小股抵抗,斩了守将那楼奇。
慕容皝这边同样顺利。
赵槃一回到大棘城,慕容皝随即亲自南下,一直打到令支城北,同样连续拿下数十座城池。
段辽准备把仅剩的兵力放在北边,集中精力对付慕容皝。慕容翰却反对:“石虎数十万大军在南,我们应当全力应对石虎,为何却要北上?慕容皝亲自率军南下,士卒精锐,如果万一战败,我们如何对付石虎?”
慕容翰刚说完,边上的段兰就站出来怒斥:“上次就是因为你拒绝追击,结果酿成今日惨剧,我们不会再中你的奸计了”。段辽也不同意先对付石虎,于是便让段兰率军迎战慕容皝,结果被慕容皝大败,兵马损失大半。
其实先打谁都一样,反正最后都是输。
段兰的惨败意味着段辽手里已无兵可用,接下来自然就是慕容皝和石虎两人在令支城内胜利会师,双方握手,互相道贺。
然而,这个计划之中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原因就是慕容皝突然改变计划,再次令人大呼意外。
大败段兰之后,尽管令支城近在眼前,前路再无抵抗,可慕容皝却戛然而止,“掠五千余户而归”(《晋书.载记第九.慕容皝传》)。
慕容皝带着抢来的几千户百姓回家了,不打了,放了石虎鸽子,留石虎一个人在令支城中凌乱!
这又是什么操作?
一场南北联手剿灭段氏鲜卑的大戏被生生演绎成一部烧脑悬疑片。
3、燕赵联手段氏鲜卑烟消云散 大举北上石季龙惜败棘城
段辽无力抵抗,只能弃城逃跑,临走前含泪跟慕容翰道别:“我这是自取灭亡,只是没能让你有个安身之地,于心有亏啊!”,说完带着妻子、宗族还有仅剩的三千士兵一路向西,逃进密云山(今北京市密云区境内)躲避。慕容翰则北上投奔了宇文鲜卑。
留在城内的左长史刘群,还有卢谌、崔悦等人封了府库,静待石虎入城接收。刘群是刘琨的儿子,卢谌和崔悦都是刘琨部下,当初刘琨被段匹磾杀害后,刘群带着这些人一起逃到令支城投奔段末柸。
石虎兵不血刃就进了段氏鲜卑辽西国的都城令支,然后不等班师回营,就在城内论功行赏,原段辽部下全部留用,一个没杀,然后又下令从城中迁出两万户百姓,分别迁往雍、司、兖、豫四州定居。
当初石勒在公元314年从王浚手里拿下幽州后,任命的官员大多都是王浚部下,结果石勒前脚刚走,新任幽州刺史刘翰后脚就把幽州献给了段匹磾,其他不愿跟随段匹磾的官员也没有去襄国,要么投奔了段疾陆眷,要么继续北上投奔了慕容廆。
当时投奔段疾陆眷的官员里有一个叫阳裕的,原任王浚从事中郎。早前石勒让王浚女婿枣嵩推荐幽州士人时,枣嵩首推燕国刘翰和北平阳裕。因此石勒很重视阳裕,正打算重用,结果倒先跑了。
这次石虎打下令支城后,官至北平相的阳裕也在投降之列。尽管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早已物是人非,可不知道为何,石虎竟然还能记得阳裕,在众多投降的官员中一眼就认出来,然后专门把阳裕叫到跟前质问:“卿当初拼死也要走,今日却主动投奔,这是为何?卿是觉得这就是天命?还是觉得逃无可逃了?”
阳裕一点不尴尬,坦然答道:“臣昔日侍奉王公,却不能替王公匡济时艰,投奔了段氏,却又不能替段氏保全土地,说来确实惭愧。如今陛下拥有四海九州之地,幽冀豪杰莫不相从,臣只是其中一员而已。臣既已投奔陛下,生死自然任凭陛下处置”。
阳裕一番慷慨陈词惹得石虎哈哈大笑,恩仇随之烟消云散。事后阳裕被任命为北平太守,不久又被调入邺城担任尚书左丞。
石虎在这次攻打段氏鲜卑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得相当不错,宽仁大度,没有任何暴行。
安抚好城内百姓后,石虎派大将郭太和麻秋率二万轻骑赶赴密云山,继续追击段辽。二人很快就在山中找到了段辽的藏身之处,一番厮杀后,段辽母亲、妻子、族人等全部被俘,三千兵马也全军覆没,只是段辽却侥幸逃脱,带着儿子继续在山里当野人。
不过段辽也只是留一条活命罢了,段氏鲜卑作为政权从此不复存在。
目的圆满完成,石虎是不是就该班师回朝了?
No,No,石虎想起被慕容皝放了鸽子,说好的倾全国之力南北夹击胜利会师的呢?契约精神哪去了?
一怒之下,石虎令旗一挥,继续北上,兵指大棘城!
后赵和前燕之间的对决就这样突然间拉开帷幕,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早在慕容廆时代就对大举南下心怀忌惮,无时无刻不想灭掉段氏鲜卑,却又怕直面强大的后赵,所以在对付段氏鲜卑时总是畏手畏脚。可是,发展到如今这个程度,慕容鲜卑不可能守着辽东终老,南下是必然之路。
面对两难,慕容皝最终做出了艰难抉择:面对现实,直视后赵,不成功便成仁。
所以,慕容皝先假意投靠后赵,借后赵之力灭段氏鲜卑,这样总比自己出兵去灭要好,然后全力备战,坚决打好和后赵的第一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胜负自有天命。
如此一想,慕容皝有所保留,见好就收,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石虎也不是吃素的,将计就计,以牛刀杀鸡,出动三十万大军,实际是给慕容皝准备的,段辽根本受用不起。所以,拿下令支后石虎一定会继续北上,除非慕容皝甘愿当孙子,愿意像蒲洪、姚弋仲那样被迁居到内地。
公元338年,五月,石虎以慕容皝未能兑现承诺为由,率大军北征大棘城。
出发前,已经106岁高龄的佛图澄力劝石虎:“燕国乃福德之国,不可兴兵”。石虎虽然一向尊重佛图澄,但这次见佛图澄也反对,脸上不免有些愠色:“以我现在的兵力去攻城,还有什么城会攻不下来?有谁能挡得住?区区一个慕容鲜卑,我倒要看看他们能逃到哪去”。
太史令赵揽夜观天象之后也力陈不可伐燕:“燕国都城目前正是岁星(即木星)执守,不宜对其用兵,强行出兵必遭祸端”。
赵揽可没有佛图澄那样的待遇,结果惹得石虎大怒,被暴打一顿后发配到肥如(今秦皇岛卢龙县)当县令去了。
佛图澄是西域高僧,此前曾露过面,龟兹人,出生于公元232年,即魏明帝曹睿时期。佛图澄于公元310年,也就是晋怀帝永嘉四年来到洛阳,当时已经七十九岁。石勒崛起后将佛图澄招到身边,极为尊重。石虎同样尊崇佛教,上台后对佛图澄依旧敬爱有加。有石勒、石虎做榜样,上行下效,整个后赵都尊崇佛教,仅佛图澄在后赵境内参与兴建的寺院就多达八百九十三座,僧侣信徒遍布后赵全境。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石虎北征前燕绝非因为被慕容皝放了鸽子,一时之气,而是蓄谋已久,即便一向敬重的高僧和极为看重的天象都不顾了。
三十万大军北上后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攻城掠地。
燕国成周内史崔焘、居就县令游弘、武原县令常霸、东夷校尉封抽、护军宋晃等不战而降,一时间投降后赵的城池达三十六座。
也有不肯投降的。
武宁令孙兴带着百姓活捉了投降石虎的营丘内史鲜于屈,当众将鲜于屈斩首,誓言与城池共存亡。朝鲜令孙泳也率众坚守城池,乐浪太守鞠彭带着从乡民中精选出的二百多壮士前往大棘城,协助慕容皝守城。
慕容皝避开锋芒,沿途未做任何抵抗,把兵力全都收缩进大棘城防守。
五月,戊子日,石虎兵临大棘城下。
尽管慕容鲜卑在历史上有过多次成功的大棘城保卫战经历,但这一次面对的敌人完全不同,后赵的强大以及石虎的善战让慕容皝倍感压力。就在石虎抵达大棘城之前,慕容皝甚至萌生了弃守城池,退保辽东的想法。
大将慕舆根却主张坚守:“正因为赵强我弱,实力悬殊,大王只要有任何畏敌想法,必然影响士气。如果这次让赵国占了我们的都城,收了我们的百姓,赵国更加强大,我们将更难与之抗衡,又如何守得住辽东?臣以为这正是石虎的奸计,想用数十万大军来吓退我们,大王为何偏要中计?如果大王坚定信念,固守城池,我军士气便会增强百倍,即使赵军猛烈攻城,我们也一定能设法守住城池。待时间一久,赵军一旦出现破绽,我们就相机而动,积小胜为大胜。退一万步,即便最终无法坚守,再弃城也来得及,为何敌兵未到就望风而逃呢?”
玄菟太守刘佩也劝慕容皝:“现在强敌在外,军民畏惧,功败垂成全都系于大王一人。此时大王应该当仁不让,自己坚定信念,然后带动军民信心,怎能以弱示人?赵军已兵临城下,臣请求出城迎战,即便不能大胜,也足以安定城内军心”。
刘佩说到做到,果真带着数百敢死骑兵冲到城外,趁赵军未及列阵时掩杀一番,最后全身而退,城内士气大振。
可慕容皝还是不踏实,接着又向国相封弈问计,封弈答:“石虎为人凶虐,人神共愤,衰败之势已渐渐显露。虽然这次石虎倾国而来,但攻守势异,进攻难而守城易,即便赵军强大也无须担忧。赵军劳师远征,日久必然生变,我们只需奋力守城,然后静待时变即可”。
几番下来,慕容皝这才坚定信心。
于是,决定前燕命运的大棘城保卫战就此打响。
如果这次大棘城失守,十六国历史必然改写,也就不会再有后来威名显赫的慕容家族了,后赵将代替前秦,成为第一个彻底统一北方的国家。
可惜的是,对于这场十六国时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史书记载的相当简略,《晋书.载记第六.石虎传》中不足十个字,“进师攻棘城,旬余不克”。赵军猛攻大棘城十余天,始终未能攻克。
《资治通鉴.卷九十六》中字数稍微多些:“赵兵四面蚁附缘城,慕舆根等昼夜力战,凡十馀日,赵兵不能克,壬辰,引退”。赵军如蚂蚁一般将大棘城团团包围,慕舆根等将领昼夜奋战,坚守十几天后,赵军撤退。
石虎打了十几天就放弃攻城,下令撤军。至于为何,史书没说。多半是因为石虎本打算以气势取胜,料定慕容皝会不战而降,因此后勤准备并不充分。结果没想到慕容皝选择了坚守。再加上大棘城经过慕容廆父子两代数十年修缮,坚固程度非同一般,也或许是上天真的眷顾燕国,岁星确实起了作用。
石虎一定很痛苦,出发时满怀信心,兵临城下,结果无功而返。
慕容皝也一定很痛苦。被三十万大军围城是什么感受?“蚁附缘城”是一种什么样的恐怖场景?站在城头向外望去,胆小的都能被吓死。
慕容皝不但要咬着牙硬撑下去,还得对付内部不坚定者,毕竟总有胆小的。就在被连番进攻的十几天里,很多人都害怕了,不停地劝慕容皝放弃城池举手投降,慕容皝总是说:“我这刚刚立国,将来还打算夺取天下呢,怎么能投降!”。“孤方取天下,何乃降人乎”(《晋书.载记第九.慕容皝传》)。
双方经历了最痛苦也最难熬的十几天,最终慕容皝坚持下来,石虎没坚持住。
可问题是,大棘城是你石虎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吗?你面对的可不是普通人,而是慕容家族。想全身而退?门都没有。
换做旁人,见石虎撤军,多半会躲在城里乐的合不拢嘴,哪里还敢招惹是非。可牛人就是牛人,就在石虎撤军之际,慕容皝又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进攻。
慕容皝命四子慕容恪(音kè)率两千精骑,在凌晨熟睡之际出城,直接瞄着石虎大营而去。
诸位别怀疑,我肯定没写错,就是两千人,慕容恪带着两千人就敢杀入石虎大营,或者说,慕容皝竟然舍得让儿子带着两千人去进攻三十万大军。
出城时慕容恪使了个诈,让这两千人分别从各个城门一起出城,好像四面八方都是鲜卑骑兵,石虎根本不知道到底冲出来多少人。
结果“季龙大惊,弃甲而遁”(《晋书.载记第六.石虎传》),石虎连铠甲都没来及穿就仓惶逃命,十分狼狈。接着,后赵兵败如山倒,将士只顾逃命,根本不抵抗,三十万大军被慕容恪的两千骑兵一路追着砍。
最终,慕容恪“斩获三万余级,筑戍凡城而还”(《晋书.载记第九.慕容皝传》),慕容恪的两千人砍死了三万多赵军,还在边境上新筑了一座“凡城”(今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南)。
两千勇士平均每人斩杀十五名赵军,如此辉煌的战绩,自然不是普通将领就能随便创造的,因为他是慕容恪,十六国里也是神一般存在的名将。
慕容恪,字玄恭,慕容皝第四子,年龄不详,不过根据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大约出生于公元326年来推断,慕容恪此时也就十五六岁,一位少年英雄!对了,慕容垂也是高颜值、高武力、高智商的典型代表,十六国时期传奇人物,后燕的开国皇帝。
如果评比谁是十六国时期最成功的父亲,慕容嵬当之无愧,后面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看到的都是他的子孙的精彩表演。历史非常精彩,就是因为历史里总有精彩的人物出现。
对于皇族来说,皇帝的寿命和后代的数量这两点太重要了,没有寿命就没有数量,没有数量就没法谈质量。以东汉为例,除了前三代皇帝是成人以外,其他皇帝上台时全是孩子,出生一百天的都有,主少国疑的情况下,外戚、宦官、权臣这些牛鬼蛇神就会轮番上场,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搞的好。
慕容恪因为母亲高氏身份低贱,自出生起就得不到慕容皝的宠爱,只能一个人在角落里静静成长,连父亲的面都很少见到。但慕容恪生性成熟稳重,做事严谨,宽厚待人,十几岁时就长得高大魁梧、容貌俊朗。
有一次慕容恪偶然遇到慕容皝,就被叫住问了些问题,结果慕容恪的回答让慕容皝刮目相看,从此就把慕容恪带在身边,教授各种兵法,还让慕容恪带兵打仗。慕容恪也非常争气,有勇有谋,经常献出奇策。
慕容恪不但是十六国名将,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名将,后世无论是唐朝武庙所列六十四将还是宋朝武庙所列七十二将,慕容恪都位列其中。
下面是唐、宋武庙中属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将,慕容恪之前的名将在本系列里都曾重点讲述过。
唐朝:邓艾、羊祜、陆抗、王濬、杜预、陶侃、慕容恪、谢玄、王猛、檀道济、长孙嵩、王镇恶、吴明彻、王僧辩、斛律光、慕容绍宗、宇文宪、于谨、韦孝宽。
宋朝:邓艾、羊祜、陆抗、王濬、杜预、陶侃、慕容恪、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吴明彻、王僧辩、宇文宪、于谨、韦孝宽。
宋朝比唐朝少了檀道济、长孙嵩、慕容绍宗。另外,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子,祖孙两人都位列名将。
这些人虽然都作为武将列在武庙里,但实际都是文、武、德三者兼备,缺一不可。
慕容恪这次只是首次亮相,他的更多精彩表现将在未来展示,拭目以待。
需要强调的是,后赵大军此次撤退时因慕容恪的冲杀,每一支军队都或多或少受到损失,只有一支完好无损地撤了出来,这支军队的主将名叫石闵,年仅十八岁。
石闵是石虎养子石瞻的儿子,石瞻死于公元328年的两赵高侯之战,高侯之战也是石虎一生中败得最惨的一次。石瞻是内黄县人,原名冉瞻,所以石闵就是冉闵。冉闵因为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深受石虎喜爱,待之如亲孙。
至于冉闵是谁,为何要单独提一下,这在不久的将来自然就知道了。
石虎一走,慕容皝立即开始收复失地,分兵将投降石虎的郡县悉数收回,最后清点一下地盘,不但一块没少,反而还向南拓展到了新筑的凡城。
这次大棘城保卫战可谓是前燕的立国之战,对前燕意义非凡。此前,包括慕容廆、慕容皝在内,整个慕容鲜卑都对后赵这个庞然大物非常畏惧,不敢轻易触碰。自此之后,前燕不但在东北的地位更加稳固,也更有信心抗衡后赵。
慕容皝很得意,石虎自然就非常失意。出征时石虎如何意气风发,如今败退时就会如何黯然魂消。
撤军途中,石虎觉得天象还是要遵守的,岁星还是可信的,于是又把赵揽从肥如县召了回来,继续做太史令。
过易京的时候,石虎看到易京城高大坚固,怎么看怎么像大棘城,不禁暗自神伤,伤完后下令将易京城拆毁。易京城为东汉末年公孙瓒所筑,魏晋时期曾是军事重镇,在今河北省保定市雄县西北,现在属于雄安。
路过襄国城时,石虎专门去拜谒了石勒陵,就是不知道他拜的是石勒的真陵还是假陵,也不知道祭拜时会对石勒说些什么,会说杀光他子孙的事吗?
回到邺城后,石虎任命刘群为中书令,卢谌为中书侍郎。蒲洪因随军征战也被拜为使持节、都督六夷诸军事、冠军大将军,赐爵西平郡公,蒲洪部下被赐予关内侯的就达两千人。
蒲洪就是苻洪,苻坚的爷爷,战前驻扎在枋头。关内侯就是只有爵位待遇,没有封地。
石闵却认为蒲洪不可靠,劝石虎:“蒲洪是雄才俊杰,麾下将士极为忠心,而且苻洪多子,各个都有非常之才,手中握有五万强兵,枋头又是京畿要地。陛下应考虑早日将其除掉,以免日后生出祸患”。
石虎却说:“朕还要仰仗他们父子替朕夺取吴、蜀之地,怎么能除掉呢”,反而对蒲洪更加厚待。
这次回邺城后,慕容皝无疑成了石虎最大的心病,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尤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一雪前耻,就在返回邺城的当月,石虎即开始着手筹备再次北伐。
石虎开始往前线调兵备粮。
石虎任命大将曹伏为渡辽将军,命曹伏带着青州兵马从海路抵达蹋顿城,准备常驻,结果到了之后却发现蹋顿城缺水,只好又退回来,改为驻守在渤海的一个岛上。石虎就用海船运送了三百万斛粮食存放在这座岛上。蹋顿城为曹操北征乌桓时所筑,因当时乌桓首领名叫蹋顿而得名,具体位置不明,可能在今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境内。
随后,石虎又用三百艘海船运送了三十万斛谷物存放于高句丽,因为高句丽臣服于后赵,和前燕是敌对。同时,石虎还派了典农中郎将王典带一万多兵马在渤海边屯田积粮,又指定青州刺史负责监督建造一千艘战船备用。
史书只记载了石虎以上这些做法,并没有交待石虎的具体计划。不过,从这些筹备工作上判断,起码说明三点:
1、 石虎吸取了上次轻敌的教训,开始认真对待慕容皝这个敌人。轻敌就会准备不足,所以很可能上次石虎随军携带的粮草不足,所以打了十几天就坚持不住了。而这一次,石虎明显把粮草看得非常重要;
2、 石虎准备兵分多路,齐头并进。至少是三路,以步骑兵从幽州北上为一路,以渡辽将军曹伏的渤海水军为第二路,先渡海至高句丽,也就是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北上为第三路;
3、 石虎不再急于求成,盲目苛求尽快消灭前燕,而是做好了长期战争的准备,因为不管是屯田攒粮还是运粮到高句丽,都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
既然是长期准备,那就不急于一时,何况石虎也不止慕容皝一个敌人。
这不,就在石虎谋划再次北伐的时候,东晋也有一个人在策划北伐。
下回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