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文化的力量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的德清路径

新的客 2024-07-20 05:08:16

防风氏治水开国,后续先民筚路蓝缕,终成鱼米之乡、桑蚕之地。一部德清发展史,可谓就是一部治水史。在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中,如何利用好积淀深厚的水文化,提升河湖治理能级与品位,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德清正在作出回答。

  丰富积存

  “县因溪尚其清,溪亦因人而增其美,故号德清”,因水而名、凭水而兴的德清,境内东苕溪、大运河、阜溪、余英溪、湘溪等水系纵横交织,文化底蕴深厚,水利遗产丰富,流淌的水文化为德清描绘了一幅壮丽华美的图景——

  在当地百姓心中,“地裂防风国,天开下渚湖”的德清,是防风氏率领族人疏通溪流、开凿河道、掘湖泄洪的奋斗之地;在宋代诗人姜夔眼里,德清是“烟波渐远桥东去,犹见阑干一点愁”的婉约模样;在元代画家倪瓒笔下,德清是“看山荡桨不知远,花间白鹿来迎人”一般的宁谧自然、天人合一;一代红学大师俞平伯回忆起家乡时,忍不住叹称其为“苕水穿城而过,洵胜地也”……

  “前段时间水文化普查发现了586项工程类、非物质类水利遗产,包括西险大塘三代堤防遗存、张公堤、德武桥、古代治水制度、清代奏疏里关于水土保持的论述等,德清的水文化积存十分丰富。”德清县水利局负责水文化工作的金效杰说。

  擦亮蒙尘

  如此丰富的水文化积存当须挖掘、保护、利用好,让文化这一关键变量成为推进工作的有力增量。

  德清着力保存、修缮、提升。新德清大闸建成投入运行后,原计划要将老闸全部拆除,但为了纪念这座40多年来为杭嘉湖防洪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工程,德清仅对老闸上部结构进行了拆除,主体结构全部保留了下来,并以此建成了大闸纪念公园,传承弘扬水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德清还对在水文化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杭湖棚民垦种山场有关水利等奏疏》、踏塘民俗、西险大塘条石砌筑遗存等进行专项保护。

  写好水文化与水工程结合文章。德清注重充分运用现代景观理念,以及现代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思路和手段,实现工程与园林、工程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目前,德清已建成足迹馆、水情馆和水土保持科普馆,并成功创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区,用以展示德清深厚的治水历史和丰硕的治水成果。在蠡山漾、万鸟园—上南斗港水系、东苕溪、洛舍漾等浙江省美丽河湖创建中,充分融入水文化,打造安全之河、生态之河、景观之河、文化之河、幸福之河,幸福河湖内涵充盈。

  再放异彩

  水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开始渗入德清的发展肌理,并在与产业、生活的融合中大放异彩。

  浙江五龙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东侧,京杭运河缓缓流过,五龙新材在沿岸打造了一条长达一公里的运河文化观光带,被誉为“运河最美一公里”。置身于江南园林式的景致中,很难想象这里是一家专业从事混凝土外加剂研制、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五龙新材董事长宋云昌表示:“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千年运河滋养了沿岸的人民,是流动的文化,是德清的母亲河。它构成了德清传统的水运网络,也塑造了德清水韵书香、南北汇通、开放包容的人文特色。我们企业在大运河畔精心打造运河文化观光带,就是要弘扬传统文化,反哺滋养母亲河。”

  在新市镇运河新天地,漩涡水景“运河之眼”是其点睛之作,讲述着水是新市古镇文化之源的历史与传奇。夜幕降临,灯光开启,俯瞰“运河之眼”及其系列水景,仿佛是一条活灵活现的大鱼,伴着边上的大运河一起向前流动。“山水吾乡好,清妍两字题。”以水文化为特色的设计风格和完备的临水舞台等设施,吸引周边村民每两周前来举办“村K”活动,在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这一商业综合体收获了人气,增加了招商吸引力。

  在水文化的普及方面,近年来,德清先后编著出版《德清水利60年》《德清水利文化图记》,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打造河湖风景区、产业园、体验馆,为人们提供全面、深入而又生动的载体。“清水润德清,乐享水乡情”“全民护水,共护一湾碧水”的和谐场景在德清处处可见。

  “河湖润城、如水德清。今后,我们要厚植文化底色,进一步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水文化资源,彰显水乡德清的独特水文化魅力,提升幸福河湖能级。同时,我们还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幸福河湖在通山达水间深入人心、推进德清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德清县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侯海明信心满满地说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