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两则消息,对比起来看,很有意思:
一是7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1%;
二是在《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中提到,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含当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再购买纳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提升至2万元。
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越燃油车的国家,而且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电取代油」的过程中,中国品牌成为最大赢家——7月中国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73.9%——中国汽车凭借新能源战略终结了外资品牌占主导地位的历史。
新能源方兴未艾,但《措施》却已经开始鼓励「报废」2018年4月30日之前登记注册的新能源乘用车,而这也就意味着,6年车龄的新能源已经在「鼓励」报废之列。反观燃油车,则大不相同。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国三排放标准,2011年7月1日乘用车(不含柴油)切换国四排放标准。也就是说,鼓励报废国三的燃油车车龄大致在17年到13年之间。
客观地说,《措施》的制定与出台,是经过相关多个部门经过科学且充分的论证而实施的,因此,鼓励6年车龄以上的新能源车报废与鼓励13年车龄以上的燃油车报废是有据可依的。换言之,6年车龄的新能源的车况相当于13年的燃油车。
当然,这样理解不够科学与严谨,但也能够说明一个问题:新能源的确不如燃油车「耐用」。
事实上,新能源车(电动车)与燃油车谁更耐用的话题,一直颇有争议。有人认为,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更耐用,结构更简单、零部件集成度高、不需要复杂保养,加上动力电池理论上循环寿命可达1500次以上,按照三天一充电计算,使用10年以上完全没问题;还有人说,按照充一次电续航400公里计算,行驶50万公里以上也可能实现。
但也有观点认为,受充/放电次数、温度变化和充电方式等因素影响,电池寿命没那么「理想」。
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是,电池衰减20%就会影响正常使用,电动汽车的电池3年或6万公里衰减会在20%以内,5年10万公里电池衰减会在25%以内。按照个理论, 6年以上车龄的电动汽车的确存在着因电池衰减而影响使用的情况。而这与《措施》中鼓励6年以上车辆新能源车「报废」是完全吻合的。
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也越来越理性,新能源的确使用成本更低、体验更好,但如果使用「寿命」却比较短,那新能源车,尤其是那种高端新能源车还是比燃油车更好的选择吗?
以30万元预算为例,新能源车使用8年报废,每年折旧费用(粗略计算)是3.5万元以上,同样的燃油车可以做到16年报废,每年折旧费用(粗略计算)只有1.7万元左右。对于30万元预算的用户来说,只有当每年加油费用超过2万元,才有考虑选择新能源车的必要。但现实情况是,对大多数家庭而言,每年1万元加油费用就够了。
做网约车必选新能源,省钱才是硬道理,反正8年强制报废;富裕家庭喜欢拥抱新鲜事物,期待更美好、更智能的体验,可以选择新能源车,喜欢压倒一切。但对于大多数不跑网约车且赚钱不那么容易的用户来说,HEV的油电混动才是真明智的选择——与燃油车相同的使用寿命与稳定性,油耗却只有燃油车的一半——真的很香。
有时候,真理的确不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