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挖出夫妻合葬血墓,一人栩栩如生,一人已成白骨,经核查是四品官,专家发话:送上手术台

瑞知道讲故事 2025-01-06 10:38:02

1993年4月16日,上海黄浦一工地发生了怪事,挖掘机挖出了两具黑棺!工人聚集,有胆大的跳下坑洞,准备开棺寻宝,但铁钩子一插进棺材,棺材竟汩汩流出“血水”来……

这事发生在某商业中心的修建工地上,当时,到处都是铲车和挖掘机轰轰隆隆的声音。此时,突然某处基坑传来惊叫:“啊,有棺材!”

原来,挖掘机作业过程中,司机发现“硬东西”。工人立刻检查,并发现了青砖和石板。难道是遇到古墓了?

中华大地文化深厚,千年文化积淀,工地发现古墓早就不是啥新鲜事。有经验的工人师父也能说上几句:唐朝墓顶用砖头堆砌,砖石缝还用三合土粘接。明清古墓多用青砖,粘接缝隙用铁片和石灰……

工人们从挖掘机挠出来的窟窿里看见了两口大黑棺,一时间,坑洞旁围满了人。

人一聚集,就有胆大的,有人跳下了坑洞,准备开棺寻宝,但工人的铁钩子一插进棺材,竟汩汩流出“血水”来……听闻此事,当地文保部门赶来,经过初步查看,确定这明清时期的古墓。

这墓室呈现为正方形,壁厚30厘米,穴室上盖着的大石板就达到了45厘米厚。墓室中部浇筑一道厚30厘米的糯米浆隔墙,将墓室分为左右两室。

考古队员们发现,这整座墓室竟然是“古代版钢筋水泥”结构,这墓室不仅使用了青砖垒砌,还使用了糯米浆的三合土进行灌注,这才让这古墓达到了非常坚固的程度。

在商代前,古人建房就已使用拌上草的黄泥浆,到了周代,石灰成为重要材料。南北朝时期,由石灰、黏土和沙子组成的“三合土”登上建筑舞台,之后,配方不断改善,特别掺着糯米浆的三合土更是为各类大型建筑提供了屹立千年的强度。

糯米砂浆比纯石灰砂浆强度更大,更具耐水性,广泛用于城墙、高塔、宫殿和墓穴。例如,用糯米砂浆建成的明代南京徐埔夫妇墓,被发现时,考古人员用上了铁铲、钢钎、推土机,千辛万苦终于将墓室打开。

而能用上这种技术来垒砌砖石墓,墓主人看来也是非富即贵。很快,对墓室内和棺内随葬品的发掘,就证明了考古队员们的猜测。

考古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棺材打开。而打开之后,将工人们吓得不轻的“邪门血棺”也被揭秘。

原来,这流出血水的棺材中有一具女尸,下葬时女子身穿大红殓服,埋葬地下的棺材因为密封不严造成了渗水,大红的殓服长期浸泡在水中造成脱色,这才造成了“棺内流血”的惊人场景。

这样的巧合,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棺内躲过哄抢。

在这棺材内,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随葬玉器,几乎件件都是精品,如今估价过亿。而考古人员们一件件从棺中取出金玉,也让一旁围观的工人更是懊悔。

在女棺内,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金玉饰品,这对研究明清的社会风俗、葬俗、首饰文化等都有很大的意义,考古成果令人欣喜。但就在考古队员们打开另一口棺材时,专家竟然高兴地大叫起来!

难道是又发现了宝贝?工人们精神一震,但仔细一看,有人吓得瘫倒在地!

棺内发现了什么,吓得工人们瘫倒,喜得专家们大笑?

这正是棺材内的一具完好的尸体!

要知道,古尸因为承载着人类学、医学、遗传学等不可估量的信息素,所以是考古学家眼中的珍宝。例如,长沙马王堆的女尸出土后,有国外专家提出要两根女尸头发,被我们直接拒绝。这也可以佐证一具古尸的价值。

经过检查,考古专家们发现,这具男尸干燥未腐,头戴官帽,手执折扇,皮肤黄白,发须依旧显黑,关节还能活动。

那同样一个墓穴内,为啥男尸保存如此良好,女尸已经腐烂呢?

专家释疑说,穴墓密封程度很好,男尸棺内放有木炭、灯芯草等用来吸潮。此外,男尸状态可以看出,是老年性死亡,因其身上脂肪很少,使其身体分解自溶得到抑制……

得到了这样一具完整的古尸,那这墓穴到底属于谁呢?后来,人们在女尸棺内的丝绸墓志中发现了答案。

“禄寺少卿顾汝由夫人”。顾汝由是谁呢?

《黄浦区志》显示,顾从礼,字汝由。顾从礼出身很好,父亲顾东川是太医院的御医。顾东川学识渊博、医术高超,曾被明世宗高度赞扬。

而顾从礼的发迹,起初是因为一手好字。担任给事中时,顾从礼跟随嘉靖南巡,意外间,皇帝发现顾从礼字写得漂亮,于是一路提拔。

除了官运亨通,他还与内阁首辅俆阶结成儿女亲家。但即便运气好,亲家硬,顾从礼也十分守礼,清廉,官声很好。而且,他还为上海做过一件大大的好事,嘉靖三十二年,倭寇五次袭扰上海,一时间哀鸿遍地。

为了抵御倭寇,百姓请求修建城墙,但因为地方财政紧张,资金只能由百姓出。

还好当地乡绅踊跃捐款,其中,顾从礼捐出了四千石(约50万斤)粮食,而且,他还冒险越级向朝廷上书,请求拨款筑墙……

在完成墓室的清理和考古后,顾从礼的尸身还上了“手术台”。上海和香港的科技、医技人员联手进行全身解剖,并对脑膜、胸椎、皮肤、头发等作了取样,以便进行人类学、病理学等方面的常规分析。

如今,顾从礼的尸身作为上海唯一出土的完好古尸,仍保存在博物馆内,堪称镇馆之宝!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