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真喝人心汤来醒酒?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2024-11-30 10:53:45

《水浒》里有个人心醒酒汤,常吃人心的朋友,都会对其流程印象深刻:剖心之前,朝胸口泼冷水,“原来但凡人心都是热血裹着,把这冷水泼散了热血,取出心肝来时,便脆了好吃。”

后来《权游》小说原著里,丹妮吃过马心,强调马心全是肌肉,咬起来格外费力,人心大概也不好嚼;但这个“脆了好吃”,施耐庵是真能写。不怕写得细,写得毛骨悚然,说得煞有介事,很真。

但人心其实只是黄子。当时要取宋江人心,是因为燕顺嚷:

“孩儿们,正好做醒酒汤。快动手取下这牛子心肝来,造三分醒酒酸辣汤来”。

这里写得非常细:醒酒酸辣汤,因为醋能解酒,姜能抗宿醉——居然还有点道理!喝过酒的诸位都知道,喝一口白胡椒鸡肝猪肚加姜下醋汤,确实舒服。

后来宋江在江州酒后,也要吃“加辣点红白鱼汤”,还跟戴宗说不才酒后,就爱吃一口鱼汤,这才引出李逵大战张顺。

严丝合缝,而且合乎逻辑:醒酒汤,就是要吃点辣的。

加上之前宋江杀阎婆惜,也是因为遇到了卖醒酒汤的王老,说要给他棺木。宋江一辈子命运转折点——杀婆惜、清风山、闹江州——都和加料醒酒汤有关。

顺便由此说开去:民以食为天,《水浒》写得细切真实,都在吃上。

宋江在江州城市里,想鱼汤,要羊肉。

武松在景阳冈前却是牛肉牛筋。

因为:宋朝对私宰耕牛比较在意,所以武松乡野之地,可以吃到牛肉。宋江在城市里,鱼汤,羊肉。

而且乡村吃牛肉,显然比较看运气。吴用去找三阮,店小二说“新宰得一头黃牛,花糕也似好肥肉。”三阮要来了。小说明写吴用吃了几块,就吃不得了;三阮狼餐虎食,吃了一回——教书先生和打鱼的,区别就这么大。

反过来,鲁智深在五台山时,下山吃东西,店里就明说牛肉都卖完了,于是鲁智深才去寻摸,找到了狗肉。真是流畅自然,不露痕迹。

好,说鲁智深吃狗肉。

鲁智深吃狗肉,庄家捣些蒜泥给他吃;鲁智深拿狗肉蘸蒜泥吃——这两处蒜泥,不是白写的:大量酒、肉与蒜泥,会刺激胃粘膜。

于是鲁智深一路上山醉闹,回房间就开始呕吐:《水浒》里写喝酒吃肉很多,只这一次醉后大吐,因为蒜泥?

之后鲁智深把剩下的狗腿拿出来,“好,好,正肚饥哩!”——因为醉后且刚吐完。

还是鲁智深喝酒的细节:

之前卖酒人挑一担两桶酒上山,被鲁智深抢了一桶。卖酒人跑路时,把剩下一桶酒分了两桶装了——这就很真实,挑担走过路的人自然懂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写到。

雷横巡逻捉了刘唐,跑去晁盖处蹭吃蹭喝,算是宵夜带早饭。

晁盖也很贴心,安排酒食前,先把汤来吃:雷横们巡了一夜,空着肚子,先喝口热的暖下肚子——这个细节,是晚上招待过人的,才能意识到。

都知道施恩对武松好,有两个细节尤其好。

先是施恩在牢里管待武松,几顿饭不重样:

——先被请了酒、肉、面和一碗汁。

——又是酒、煎肉、鱼羹和饭。

——肉汤、菜蔬、一大碗饭。

——四样果子、酒、许多蒸卷,一只熟鸡,小说里提到“手撕了”给武松,这个手撕了,就很细节。体贴,恭敬,周到。

后来武松要被发配,施恩想尽法子,给他送来了两只熟鹅。

这个熟鹅,其实之前有写到:

鲁智深在桃花山前,刘太公招待他,先给牛肉菜蔬;等鲁智深要替刘太公出头对付山大王时,刘太公大喜过望,赶紧上整只熟鹅,酒则管够。

刘太公给鲁智深的出征食是整只熟鹅,施恩给武松的出征食是两只熟鹅。

补充体力,而且方便(戴了枷的武松)手撕着吃。

于是之后鲁智深打周通、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体力十足,都源于这两只熟鹅。

这细节!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