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禅意”十足的古诗词,首首尽显禅韵。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4-11-01 09:12:48

1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解析: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描写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突出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

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把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2

《修行偈颂》

唐·神秀大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解析:此偈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指出人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通过坚韧不拔的修习,才能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

慧能父亲是官,门当户对,父母是有文化的人。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一一神秀的,停留在修心,与世俗的染对抗,担心被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一一慧能的,明心见性,自在,体悟到自性不受世俗污染,超然物外,觉知,无所住,不固化心念,不对抗,意识会联结上自性。

史铁生认为:“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这和柏拉图的“灵魂说”和“理念论”不谋而合。史铁生一生在在外在上受尽灾难,却写出了《秋天的怀念》、《命若琴弦》等那么多打动人心的作品。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一生都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最终将那么多我们世界的规律以一种美好的方式总结下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这,就是内心的力量。

3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解析:苏轼在这首词中以一种豁达超脱的心境,表达了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人生就像一场艰难的旅程,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这句话提醒我们,在这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人生道路上,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得失,珍惜当下,勇往直前。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是一首送别词,但词中没有过多的悲伤,而是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的旷达态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将人生比作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不必过于执着于聚散离合,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旷达态度,能让人们在面对离别和人生的种种经历时更加坦然和从容释然,也能让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保持平和的心态。

4

《颂平常心是道》

宋·无门慧开禅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解析:此诗描绘了四季的美景,并指出只要心中无闲事,每一天都是好时节,表达了禅宗追求内心平静、淡泊名利的思想。

慧开禅师因苦参“无”字话头而开悟,特别着重“无”字法门,将历代禅宗重要的公案汇编成“无门关”一书。此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传达了禅宗关于平常心与生命美好的核心理念,是禅门中广为流传的佳作。

该诗以四季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前两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生动地展现了四季之美。后两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则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即只要内心没有挂碍,任何时刻都是美好的人间时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朴自然,充满了禅意与哲思,启示人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领悟生活的美好。

5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析:诗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充满了宁静与闲适之美。诗人于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抬头,南山悠然映入眼帘,那份恬淡与自在令人神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句诗宛如一方心灵的净土,提醒着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感受自然之美与生活的本真。

常言道:没有什么快乐能超越内心的宁静,也没有什么幸福能比内心的平和更令人满足。

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就静静地欣赏那悠闲飘过的云朵;若细雨敲窗,就聆听那风中的歌声;若岁月中有爱相伴,就让自己的心随着花朵的绽放而舞动。

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份超然,在宁静的环境中培养自己的心灵,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度过这一生。

《饮酒·其五》是魏晋时期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趣,以及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了诗人宁静安详的心志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

6

《题道虔上人竹房》

唐·李嘉佑

诗思禅心共竹闲, 任他流水向人间。

手持如意高窗里, 斜日沿江千万山。

解析:诗意与禅心在竹林的宁静中交汇,流露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与清净。诗人无意阻挡流水,任其向人间奔流,这正是禅的智慧——顺其自然,放下对世事的执着与追求,回归内心的平静

月光倾泻,竹林斑驳,诗人的情怀与禅者的悟性,在这片竹影婆娑中悄然交织。旁边溪水潺潺,带着诗与禅的意境,不紧不慢地流向人间,淡泊名利,随遇而安,人也就少了很多烦恼。

7

《卜算子·芍药打团红》

宋·洪咨夔

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绿。帘卷疏风燕子归,依旧卢仝屋。

贫放麹生疏,闲到青奴熟。 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

解析:此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超脱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

8

《菩提偈》

唐·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解析:此偈指出了菩提与明镜的本来面目,表达了禅宗追求心性清净、无染尘埃的思想。

译文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

心里本来就空无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9

《莫愁诗》

清·石天基

人生在世一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

百岁光阴能有几?一场扯淡没来由。

当年楚汉今何在?昔日萧曹尽已休。

遇饮酒时须饮酒,青山偏会笑人愁。

解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超脱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深深体现了禅宗的精神:一切皆空,生命短暂,我们要抛弃过去的忧虑,过好当下,尽情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那么,生活在这世上,我们是否也能像石天基那样,淡然面对生活的一切变迁,用一种超然的态度去看待生命的舞台?

无论遇到何种困境,我们都要记住,青山依旧在,破茧成蝶,就在下一个瞬间。

沧海桑田,时移世易,没有什么能永垂不朽。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今也变为了一抔黄土.... ​​​

10

《天道》

五代·冯道

穷达皆有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未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通甚分明。

解析:贫穷富贵都是天意,不需要长吁短叹,只要把握好现在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要管将来会怎样。冬天过去了就会冰雪消融,春天来了花草就会开放,你要是能参悟这个道理,就能把世间万事万物都看透了。

冯道生于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期间,一生经过六个朝代,可谓身逢乱世。他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宰相,世称“十朝元老”,人称官场“不倒翁”。自称是按“天理、天意”行事的。

后世对他褒贬不一,大部分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 骂他是奸臣,叛臣,万事罪人。但是,也有人认为冯道是顺应了天时。他最可贵的一点是:对百姓非常好,用自己的俸禄接济穷困的百姓,自己勤政廉洁,生活得很清苦。

人生在世,只需要把握住当下,做好手里的事情,问心无愧就好。至于前程的顺逆和人生的穷达,不是我们能够完全把握的,又何必长吁短叹呢。

冬去冰雪消融,春来小草自然生长,这一切都是自然规律,只要参透了其中的道理,那么世间的万物自然就分明了。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事情强求不来,做最大的努力就好。至于结局如何,不妨豁达一点,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少一些痛苦,多为很多欢乐。

2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