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一线|这支团队缘何能三年四度问鼎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工网 2024-11-20 05:30:48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通讯员 赵中鑫

阅读提示

当许多人还在纠结于“这些岗位真的需要博士吗?”“博士生进入企业基层是不是学历浪费?”等等问题时,有一支博士生团队瞄准当前新能源“西电东送”等国家重点工程,扎根西北戈壁荒滩,持续破解重大科技难题,真正将科研成果写在生产一线。

近年来,许多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基层单位就业,由此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许多人还在纠结于“这些岗位真的需要博士吗?”“博士生进入企业基层是不是学历浪费?”等等问题时,却有这样一支名为“电博士”的青年专家团队,在近3年时间里,四度问鼎甘肃科技进步一等奖,引发令人瞩目的“甘肃电科现象”。

这支年轻的博士生团队,瞄准当前新能源“西电东送”等国家重点工程,扎根西北戈壁荒滩,对标国内外领先科技,持续破解发电、变电、输电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难题,真正将科研成果写在生产一线。

青年挑大梁,博士当主角

从2021年开始,国网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异军突起,连续3年荣登一等奖。特别是在不久前表彰的2023年度甘肃科技进步奖中,“面向新能源的一体化异构通信网优化与安全防护关键技术应用”和“基于高载能负荷灵活调节的超大规模风/光电高效消纳技术与应用”两个项目成果“双双摘金”,同时进入一等奖。

国网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也被称为“甘肃电科院”,其前身是甘肃电力试验研究所,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硕士和博士生人才,组成“电博士”青年专家团队,构建高水平、高层次科技人才高地,迈入了创新前沿。目前,这个300余人的单位,紧盯国家新能源建设,牵头承担了17项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参与编制修订15项国/行标准,拥有357项授权专利……

青年挑大梁,博士当主角,是“电科现象”的鲜明特色。

张佳是2022年从沈阳工业大学毕业的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很快,张佳被委以重任,牵头研发智能化清洗装置“小飞龙”。该装置诞生后,实现了喷淋冲洗与风干一体化同步完成,可将单支750千伏支柱绝缘子清洗效率提升2.6倍。

张佳说:“正是这种谁发现问题,谁就负责解决问题的创新机制,鼓励年轻人才,破解一线难题,实现人生价值。”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许多难题也接踵而来。“电博士”青年专家团队聚焦全行业“卡脖子”技术和现场问题,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研发了“网安小利剑”“巡检小精灵”“绝缘子探测小侦探”等系列成果,不仅实现了传统作业和管控方式的迭代升级,还填补了行业空白。

聚焦“沙戈荒”,激发青春动能

甘肃的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近年来,这里成为光伏风电新能源的生产基地和“西电东送”大通道,但是在叶片日夜旋转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

为此,甘肃电科院聚焦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新能源发电基地的核心前沿技术,开展低成本储能、水电梯级调度等技术攻关,破解甘肃高比例新能源“多装、多发、多弃”的困局,为建设数智化电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科技支撑。

“电博士”青年专家团队成员赵金雄和赵进国分别承担了两大项目——“大规模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场站装备与柔性直流协同构网控制及稳定关键技术研究”和“基于人工智能的甘肃电网智能调度辅助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开始了在未知领域新的探索历程。

“两个项目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功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率和消纳水平,增加新能源发电量上亿千瓦时。”赵进国说。

截至今年10月,甘肃省新能源累计装机达到6014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发电量占比均排名全国第二。至此,甘肃省电源构成由以化石能源为主,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为主转变,实现能源生产清洁化。

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的刘家峡水电站,是中国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目前仍然承当着调峰调频重任,但是近年来水库却长期处于低水位运行。“电博士”青年专家团队与有关单位合作,解决水位下降引起的系列问题,挖掘和释放甘肃水电调峰调频的“新潜力”。目前,这项研究成果助力刘家峡平均水位提升1.1米,发电量同比提高3亿度。

近年来,依托国家“863”计划、甘肃省科技专项等重大项目,“电博士”青年专家团队研发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发电集群控制系统,实现新能源调度智能化、消纳能力最大化、市场调度差异化、“三公”调度透明化,成为甘肃新能源智能化控制的“智慧大脑”。

铺路搭台,让青年人才出彩

“每每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快速应用,让我们年轻人特别有成就感。”10月底,在甘肃庆阳合水县境内,甘肃陇东至山东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甘肃段)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电博士”青年专家团队成员刘康非常激动。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的稳步推进,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川工程加紧建设,有力促进了甘肃清洁能源的跨区域输送,“电博士”青年专家团队也因此屡屡被委以重任。作为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技术团队的一员,刘康带领团队成员围绕西部超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直流偏磁危害防御关键技术,开展了持续研究,目前相关成果在西北地区62座变电站、5个发电厂投入应用。

正是因为将科研成果写在生产第一线,并快速得到应用转化,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甘肃省企业科技创新大赛上,刘康作为科技创新达人登上了领奖台。

不仅引进博士生人才,也全力培养自己的博士生。通过“电博士”的学术资源,甘肃电科院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以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保持着紧密合作。

作为2023年度甘肃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面向新能源的一体化异构通信网优化与安全防护关键技术应用”第二完成人的赵金雄,就是企业自己培养出的博士生。

2017年,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的赵金雄进入甘肃电科院后,在企业的鼓励下,继续攻读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入职7年时间,电科院“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的成长通道,很快就让赵金雄脱颖而出,获得省部级各类奖项20余项,牵头参与的省部级科技项目15项,手握授权专利50余项,成为同龄人羡慕的“科研明星”。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