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大家认为中国历史上荒淫无道,一把好牌打烂的隋炀帝杨广是昏君,那就大错特错了。
隋朝38年就寿终正寝,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一个朝代。
隋文帝是从他外孙那里夺得江山,传给杨广的。
那么隋文帝时,天下的粮食多的吃不了,钱多的花不完,许多穿钱的绳子都腐烂,总之国库粮库非常充盈,即使唐朝三百年也没有达到隋朝的高度。这也许是真的,也许是歌功颂德的赞扬之词。
当然,隋文帝大国初建,励精图治,开源节流,有一定的关系,那么隋朝就真的那么发达吗?非也,那么那么多钱粮怎么来的?国库的来源无非是税收,据历史说隋文帝对待民间挺好的,政治宽松,税赋很低,老百姓安居乐业,难道是真的吗?大概隋朝开国税赋是很低,大概二十或者三十税一,也就是一亩地生产二十斤谷子收税一斤。
那么,税收虽然低,国库里的粮食和钱那么多?这个税是怎么收的?隋朝没有高科技亩产估计也是很低的。
这就得说起来这个讨厌的户部“统计局”了,按说我们现在十四亿人口,耕地红线18亿亩,隋朝大概耕地就被上报40亿亩。何况隋唐时期人口也就五六千万,有效疆土也没有现在大。
隋唐时期的税收有哪些,人头税,田亩税,徭役税,国税大概就这些,地方税,当然贸易税、修建税、烟草税、教育附加费,等等。(穿帮了,穿帮就穿帮吧)
隋朝初定,中原农业为主,我们按五千万人口算,一人平均十亩耕地,那就是五亿亩。而统计局大概把人口统计为一万万,人均耕地四十亩。就业率高达99.9%,剩下的0.01是残疾人,人均存款110万(又穿帮了)把这些数字报上来,隋文帝一高兴,农业税低点,定位三十税一,人头税定为每人每年二两。
这么低的税收,其实5亿亩耕地成了40亿亩,田亩税翻了八倍,也就是亩产200斤谷子收税10斤,成了80斤了,人头税翻了一倍,每人每年二两成了四两。
于是每年地保(村干部)里正(乡干部)就是搞收税,并且乘车收费中饱私囊,虽然文帝出发点减轻老百姓负担,但被统计局的那几个邀功蒙蔽了双眼。当然效果直接了当,一年收八年的税当然国库充盈了。
封建社会,任何记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歌舞升平,安居乐业,都是御用文人给皇帝看的官样文章,封建社会的盛世都是编出来的,历史除了大体走向是真实的,细节部分都是经过统治者审定才能发布的。所以我们也不相信隋文帝时候有多么富足和清明。
大概公元600多少年吧,隋文帝去世,杨广接任皇帝,杨广本质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也可以说志大才疏吧,总之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588年吧,20岁的杨广率领几十万大军伐陈,凯旋而归,590年吧,扬州剿匪胜利,杨广收买江南士子之心,赢的好评如潮,天下为其歌功颂德。其文化素养方面造诣极高。就是传其得位不正,属于阴谋诡计,政治嘛!本来就是阴谋和心计。至于杀父继位历史学家说无稽之谈,我们想想也是,一个政治影响问题。
杨广接位,立即召开军机大臣(穿帮,后面请允许穿帮)御前会议,当然列席会议的也有户部统计局、兵部战械局、礼部学政局等等。
会议统计钱粮,还够十年运作,户部又报了增加人口两千万,耕地新垦两亿亩,战械局报飞机坦克国际一流水平,学政局报告办学方针可以开办311,588大学等等。于是会议决定开运河、建洛阳新城、筑长城、征高丽、伐琉球、打吐谷浑,开辟科举等等一系列重大决策。
就在杨广一展身手的时候,由于统计局的虚夸假报,税务进一步加大,弄的民心不稳,怨声载道,资金链断裂,大家开始纷纷抗税抗役,演变成民变,朝堂里宇文家族本来对皇位觊觎已久,推波助澜,太原有个姨表兄叫李渊的,在几个而已撺掇下从太原跑到长安,立他的儿子杨侑位傀儡皇帝,而远在洛阳的杨广还不知道,李渊还忌惮天下人之心,不敢夺位自立,后来杨广在洛阳被宇文家族暗杀,终年47岁。
消息传到长安,姨表兄李渊感觉机会来了,马上让不懂人事的杨侑腾空,自己做了皇帝。
后来李渊死了,(应该还活着)他的二小子当了皇帝,把杨广叫成隋炀帝,意思是不好,然后摸黑杨广荒淫无道,等等吧,目的是他们李家的江山是为天下人做主得来的,其中加上杨广杀父兄,霸占父亲妃子宣华夫人,描写的杨广一无是处。
一代雄才大略的杨广在统计局的虚夸假报下崩盘,在前朝遗祸和亲戚加害下身死国亡,且被后世诟病,名利命尽失的历史悲剧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