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为什么总是夸别人,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当孩子这样向你发问,你会怎么回答呢?
昨天,带孩子在楼下练习跳绳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孩子跳绳时碰见了同学,于是,两个人开始一起练习跳绳。
突然同学爸爸说了一句话,孩子的笑容一下就消失了。
爸爸说:“你看你同学跳绳跳的真不错,你要向她学习喔。”
孩子特别生气的看向她爸爸,并且问到:“你为什么总是夸别人?”
“你都不夸我,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爸爸赶忙解释,结果越解释孩子哭的越大声。
最后,干脆躲到旁边的角落哭了起来。
当妈后,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总是很关注。
和朋友碰面大部分也会聊一些孩子的话题。
大家都没想到,这么平常的一句话,孩子反应那么大,那么伤心。
仔细想想,带孩子这个坑,不少家长踩过。
我们似乎总是不经意的夸别人家的孩子。
可能是当着孩子面直接说,也有些是朋友之间聊天、夫妻之间聊天……
有时候说的是实话,有时候是客气,是社交。
但孩子哪分得清这些,她满脑子都是:“我爸妈夸别的孩子了,他们不喜欢我了。”
而面对孩子问出:“妈妈,你为什么总是夸别人?”
大家的回答各不相同。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心理有问题,不够大度,见不得别的孩子比自己强。
有些父母则着急忙慌敷衍着安抚孩子:“喔,你也很棒,你才是最棒的。”
……
孩子提问很关键,父母的回答更重要。
父母的评价和眼光,影响孩子自我价值感建立。
蒙台梭利曾写到过,“儿童不会自己判断自己,他是以别人对他的态度来判断自己的。”
也就是说最初在孩子眼里行为是没有好坏之分,能力更没有强弱。
而随着孩子认知的不断发展,他开始通过自我和他我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是否优异。
孩子从出生就有接受这来自周围正向或负向的评价,父母的最多,也最重要。
孩子问出:“你为什么总是夸别人家的孩子”,潜台词其实是你为什么不夸我?
孩子这样问不一定是因为嫉妒,更有可能是她心里没安全感,她渴望父母的爱。
很多父母习惯跟孩子说:
“你表现好,我就答应你什么请求。”
“你不听话,我就不给你买XX了。”
……
而且这个方法父母屡试不爽,又简单见效又快,不用说教,也不用大喊大叫,孩子就会乖乖听话。
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我们就会看到这种奖励机制带来的弊端。
在大多数孩子眼里,他们会把父母的言论理解成。
我表现好=爸妈爱我。
我表现不好=爸妈不爱我。
谁表现好=爸妈喜欢谁。
哪个孩子会不在意、不渴望得到父母的爱?
所以孩子才会特别在意自己的表现,以及父母给出的评价反馈。
父母夸别人家的孩子棒,没有夸自己。
在孩子心里就是:“我不棒”,进而习惯理解成:“我没有表现好”。
孩子就会产生“我爸妈更爱别人家的孩子,因为爸妈夸了她,她表现比我好。”
把孩子表现和金钱捆绑和物质捆绑,甚至和父母对孩子爱意表达多少捆绑的。
孩子的内驱力和安全感都被破坏了。
一些孩子原本喜欢或感兴趣的事,也需要获得父母奖励,要谈条件、给承诺才能去完成。
而且还给孩子制造了很多和自己“争宠”的“假想敌”,让孩子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优秀的情况出现。
面对失败可能越来越脆弱。
当孩子问:“妈妈,你为什么总是夸别人,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聪明的父母会这样回答。
第一句:告诉孩子不管你表现如何,爸妈一直爱你。
不要让孩子产生你对她的爱和她的表现挂钩的感受,
让孩子知道,不管你表现如何,爸爸妈妈都爱你,你成功了我为你骄傲,你失败了我陪你一起重新来过。
第二句:跟孩子解释,爸爸妈妈夸了别人,不代表妈妈不喜欢你了,更不是说妈妈喜欢她,你做的好的地方,妈妈同样会夸赞你对吗?举出平时夸奖过她的场景。
第三句:教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
事实有真假之分,发生的事实就是事实,没人能改变;
观点更多的是个人感受,不同的人可有不同的观点。
就比如:
她连续跳绳跳的比你多,是事实,每个人有长处也有短处;
她跳绳比你跳的好,是观点,每个人观点可以不同。
我们平时尽量的是跟孩子描述事实,少做观点评价。
有些人觉得红色最好看,有些人觉得紫色最好看,观点有时候无关对错,只是个人喜好差异。
孩子有了区分事实和观点的能力,对于别人的评价就不会那么在意,评价带有个人色彩和喜好。
如果是事实,我们不接受也得接受,如果是观点,我们可能会不开心,但也不用那么在意。
第四句:共情孩子,妈妈知道你也想获得表扬是吗?你也想和她跳的一样好对吗?
妈妈非常理解你这种情绪,说明你很有上进心,换个角度夸赞孩子。
第五句:启发式提问,解决问题。
你觉得你哭就能变得和她一样厉害吗?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或者我们去请教一下你的同学,有没有什么跳绳秘诀。
妈妈觉得你可以XXX去做,你觉得呢?
鼓励孩子去思考,怎么去让自己变强。
这样既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夸别人不代表不爱自己,每个人有优劣势,每个人有自己的观点。
写在最后:
孩子生活中少不了被评价,被比较。
父母总是提别人的孩子,并不一定会给自己孩子正向激励,有时候反而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问题的背后的原因可能并不是你夸了别人这件事,而是安全感的缺失,是奖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