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自闭症孩子展开对话?大有学问!我们需要改变交流模式,用更多经验分享和宣言式的对话,让孩子从刻板模仿,进阶到复杂表达。分享几个来自实战的小技巧。
第一种:经验分享式对话为了让孩子听得懂,家长不得不简化语言,一问一答显得特别机械。比如,“你吃饭了吗?”,孩子只会简单的回答“吃饭了”。能不能让孩子回答的更丰富呢?我们只需要换个方式。
1、“刚才的游戏好玩吗?要不要再玩一次?”
这句话鼓励孩子回忆并分享刚才的游戏经历,引起他们对细节的描述和想象力的发挥。
2、“妈妈兜里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实际上已经告诉孩子,我的兜里有好玩的东西。接下来,引导孩子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表达需求了,2个方式让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3、“小兔子毛茸茸的,真可爱!我更喜欢小兔子,你喜欢哪一个?”
直接问孩子“为什么喜欢小兔子”?他们可能不会回答。但是你用“毛茸茸”这个词给了孩子暗示,孩子会跟着你的思路去思考,说出自己的喜好。这样的对话对孩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更有帮助。
4、“妈妈学会画小鸟了,宝宝要不要学?”
这比“让我们来画一只小鸟吧”,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我已经学会了一个技能,现在把这个技能教给你,这个分享式的暗示,会比“直接下指令”更委婉,提前降低了孩子的学习压力。
5、“妈妈是一只大狗,大狗要保护小狗狗,宝宝是什么呢?”
配合肢体动作(抱抱宝宝),妈妈可以很生动传达画面感,极大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很容易联想到“自己是一只小狗狗”。既有利于孩子的情感理解,又可以激发他们的表达动机。
第二种:宣言式交流对话在对话中,加入分享、邀请、支持等更多双向互动元素,这就是【宣言式交流对话】技巧。
1、加入注解和评论:“哇,那个汽车玩具好酷啊!我也喜欢玩汽车。”这样说,孩子会更快找到共鸣?
2、加入声明:“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哦!宝宝可以一起庆祝,吃蛋糕哦。”有好吃的,好玩的,孩子就会对“生日”有了更多的概念性理解。
3、加入预言:“我猜一会要下雨,快去找把伞!”这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话,对自闭症孩子的计划性和规则理解有帮助。尤其是对“雨”和“伞”的关联性,有了一个具体的认知和理解。
另外,通过乌云和刮风、打雷、闪电等自然现象的观察,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4、加入邀请:“我们下一步玩什么好呢?你想玩赛车吗?”给孩子选择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5、尝试着调整:“妈妈找不到遥控器了,宝宝能帮帮忙吗?”鼓励孩子有更多互助意识。
加入自我调整:妈妈示范串珠子,“我要慢点来,再试一次。”,让孩子在一边看着、模仿,教会孩子学会更有耐心的去做一件事。
6、做叙述性分享:送孩子去幼儿园,“刚刚好,差点就迟到了,好惊险啊!”分享生活中的小插曲,增加孩子的语言输入。
7、加入自我叙述:教生活技能时,给孩子做示范,要加点自我叙述,比如“进门后,我要先脱鞋、换上拖鞋,然后把包包挂起来······”通过叙述日常行为,帮助孩子理解生活常规。
8、加入语气词:陪宝宝一起看电视,看到某个画面后,一定要用语气词去感染宝宝,比如“哇!太厉害了!一下子就跳过去了!”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好处是,可以调动主动表达动机,从一开始就避开了刻板模仿的弊端,避免对辅助和提示的过度依赖。让我们的孩子说话更加生动自然,而且更贴近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