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23年新生儿断崖差距:美359万,日本72万,我国令人意外!

张先生说知识 2024-10-10 16:15:10

作为世界前几大经济体,中美日三国的人口出生率均呈下降趋势。

据2023年数据统计,美国新生儿数量为359万,日本新生儿数量为72万,中国为902万,这已经是中国新生儿连续八年负增长了,相较于2016年减少了近二分之一。

中国是人口大国,大量的人口带来的是丰富的劳动力,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人口红利的支撑。

如今出生人口连年递减,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势必会给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带来挑战。

过去几十年,人口红利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助力,目前关于人口红利并没有统一的解释。

这个观点是由西方学者首次提出来的,大意是在生产、消费、人口年龄结构三者的变化的差异作用下,总人口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状态,使劳动力充足的同时社会负担较轻。

我国人力资源岗位认证的定义更加具体一些,着重强调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首先是新生儿的数量迅速下降,致使需要抚养的儿童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其次在老龄化人口达到一定数量之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形成一个负担轻、劳动力多的经济发展黄金时期。

这种状态当然是不可持续的,新生儿数量的持续走低会导致新生一代劳动力难为继,老龄人口数量的持续升高会导致社会抚养负担加重。

我国目前就来到了人口红利的拐点时期,以往的人口红利优势正在消耗殆尽。

这个拐点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我国以往的发展十分依赖丰富的劳动资源。

如今,劳动人口逐渐老去和缩减,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口数量在减少,领取养老保险的人口却在不断加大。

此消彼长之下,社会抚养负担会变得越来越重,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难以达到平衡,各种福利保障都会受到负面冲击。

据有关数据统计,随着我国14岁到64岁的劳动人口的逐年下降。

在2035年,供养一个领取养老金的人会少于两个纳税人,这势必会造成养老金的缺口逐年变大。

有机构预测,在2060年我国的养老金缺口会达到顶峰,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最终成果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人口红利的减弱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会造成冲击。

2005年国家相关部门指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倾向于商业化、市场化,这背离了医疗行业的公共服务性质,于是在2007年,成立改革小组,确定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齐抓共管,充分运用这两个保障达到全民医疗的标准。

现如今的发展趋势下,人口老龄化会需要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作为保障,与之对应的医疗开支也会增多。

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474.59亿元,支出10422.53亿元,勉强达到收支平衡,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医保基金很可能会入不敷出。

但从就业的角度来看,人口红利的减弱反而有一定好处。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在高科技研发领域是明显落后于国外市场的,很多企业的壮大发展都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这导致劳动者的报酬往往被压榨的比较低。

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可以促使就业者收入提高,所谓“人以稀为贵”,这也有助于企业向科技研发转型发展。

总体来看,新生儿的数量骤减是弊大于利的,而这项数据的背后会引发人口红利减弱甚至消失等一系列反应,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困境,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生育人口数量的下降导致出生人口数量持续降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是29.13岁,2016年的生育人口正是1987年的出生人口,1987年以后,出生人口数量持续降低,导致2016年以后出生人口数量持续降低。

新生儿数量的降低还和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人们的生育理念势必会发生变化。

以往在农村,人们的思想是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一分劳动力,因此都愿意多生,农村抚养孩子的成本也相对较低,负担并不重。

进入到城市生活之后,育儿的成本直线上升,和农村相比提高了很多,教育上的花销也变得越来越大,加之父母双方都需要上班,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这让不少家长产生了“精养”的思想,集中精力生一个孩子培养好的理念在全社会蔓延。

经济问题也是绕不开的一环,对于新一代年轻人来说,生活成本过于沉重,很多家庭光是买房、买车、在城市里站稳脚跟就已经竭尽全力了,几乎很难有余力抚养下一代。

而且还涉及到双方老人的养老问题,两个年轻人需要负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压力很大,再抚养一个小孩无疑是雪上加霜。

另外,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也使得很多家庭延迟了生育的想法,而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又让很多人变得更加谨小慎微,出于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担忧,暂时选择不生育。

也有很多年轻人受到西方一些思想的影响,选择不生育,这也是思想开放多元化不可避免的结果。

为了解决出生率持续降低的难题,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引导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向更好更优发展。

今年九月份,国家卫健委领导表示,要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鼓励优生优育,健全托育服务体系,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生育观,确保人口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中也提出,要降低生儿育女成本,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七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其中涉及到新生儿的生育、教育、就业、住房、托育等各个方面,鼓励年轻人优生多生。

《意见》中还提出要进一步提升母亲和婴儿的安全保障,严格落实国家相关制度,加强各个地区的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县级以上地区政府都要设置妇幼保健机构,提升优生优育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年轻人积极生育。

还要在医疗技术方面提高生殖上的医疗服务,加强不孕不育的治疗效果。利用媒介宣传看娃带娃的基础知识,鼓励家政企业上门开展婴儿看护服务,助力婴儿更好的成长。

还要强化生育法定假期、生育津贴领取的落实,确保生育人口的合法权益与合理诉求。

公租房等保障性用房也要向子女数量多的家庭倾斜,需要调换的积极配合调换。子女多的家庭在租房、买房等方面制定提高贷款额度等优惠政策。对保障好职工生育的企业要制定奖励机制,在金融上给于更大支持。

进一步普及学前教育,政府完善财政补贴保障新生儿都能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降低学生的读书成本,减轻校外补课等经济负担,由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树立科学育儿的观念。

新生儿是国家的未来,事关国家人口结构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因此保证科学的出生人口数量变化十分重要。

影响到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因素有很多,但真正关键的是围绕人们生活所需,打造更加合理的生养环境,才能让人们主动生育。

参考资料: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