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汽车经过长长的芙蓉花溪景观道,又在乡村道路上跑了又跑,忽然,眼前呈现出来一个特别平坦的乡镇。
这镇里道路相当宽阔地摆在田坝边,四通八达的,我以为这里是个县城。还有几幢商品房矗立在田坝边,可惜其中一幢只有水泥框架。老周说,那是幢烂尾楼,5.12地震那年后修的,老板筹措的经费烂在那田里了……这里是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听说是涪江支流芙蓉溪的中游河坝小平原。
汽车继续跟着车载导航跑,隔着坡上茂密的林木,远远地看见那时尚的灰墙和飞檐翘角建筑一角,老周日说,那可能是到了哪位大户人家的坡上别墅里。但是,我很肯定地认为,那里就是这次要去的目的地。
果然,车停后,前行几步,仰望上去,见有门上牌匾书写四字——龙珠禅院。
爬石梯过了两进佛殿。
崭新的佛像庙宇前,有以淮提菩萨命名的广场。广场上的香炉侧面,印有大大的佛字,是拟人化小和尚低头请教大菩萨。龙形的小巧石刻塑像,都很是萌萌哒。
一个着灰色僧衣的男子走了过,招呼我们去喝茶。看上去,他年约四十、身材高大、宽面大耳,是这寺院的住持,人称怀静法师。他的手书刻印在这庙里的门内石碑和院外墙上,让我知道了这庙的一些来历。
碑文上说,这龙珠禅院位于游仙区忠兴镇龙珠村,原名庆福寺,因建成时万历君初登大宝,为庆福天下国泰民安,故名。传说,明神宗万历三十年,西蜀峨眉山金顶长老去五台山朝礼,夜宿庆福寺,一道霞光闪过后,108粒念珠一串留在长老手上,这头珠现龙,能知晴雨,寺名更改为龙珠院。
再后来,龙珠院改名龙珠禅院,历经隆云、能悟、普定等僧人勤苦募化,广开佛事,鼎力建设。经过历史的各种变革,龙珠禅院至嘉庆年间,已有上下五重,大殿、法堂、藏经楼、禅堂、大悲殿等。各种佛像精美庄严。可惜于1909年毁于火灾。
后来,光明院的隆云老和尚渡修龙珠院,收徒能悟。能悟老法师住持至1992年。后有普定法师及徒弟宏教,协同当地信众重修山门天王殿。2016年,年轻的怀静法师不远千里,到游仙区忠兴镇接管住持,历经七年多,修建起了汉式为代表的山门、天冠宝殿、钟鼓楼、观音殿及客堂。斋堂厢房等。
看着那些庙堂,和堂外塔前石碑上刻的文字 ,是简介这庙的来历,和这塔里安置的能悟老法师的舍利子。这庙里的能悟老和尚姓曾,三台县芦溪镇人,生于1889年正月初二,六岁丧父,随母行乞至忠兴镇光明院,高僧 隆云老和尚收留他,赐法名能悟,受戒后主持龙珠禅院,毕生奉献禅院,直至1992年去世。
心里想,圆寂的寺庙僧人安歇于此,他应该心有所慰。
站在佛殿外,远看堆积在一排平房的僻静一角,放的是种有多肉的花盆。眼前是花圃菜地,金边兰花蔓延而茂盛。雾气弥漫中,一些多肉和朱顶红长叶子,共同被安排在庙前的花园边上。看义工和居士,正在修整花草和室外花卉栽植等。
前边的佛堂里,潮湿花木特殊的香气静静弥散。
龙珠禅院里养的三条田园犬,见到我家乐乐狗,犬吠不停。逼得我带着乐狗儿早点离开。
出来后,几尊异常高大的镀金佛像高高端坐坡上面的松林前,他们俯视着世人的面容无畏而深远。
天色渐晚,几个骑行的中年人都悉数散去。寂静禅院里香灰冷烬,几无人影。悠扬的梵音歇了。
离开龙珠禅院。走几步,见一座民国风的古旧大门瓦房上,高高地立着一个石凿大五星。这里是龙珠村村委会所在地,据村支书说,那是半个世纪前,村里的几个石匠开凿的这颗大五星。它下面的村小已成为私人住宅。村委会院外是龙珠水库。
雨后潮湿地里,葱葱,蒜苗,萝卜等禾苗在尽情地生长,茂盛的藤藤菜菜叶在风中柔软颤动。
看了地里这些庄稼,想了一想,自己要种菜时的距离得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