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钢辩证寒热

老糖话健康 2024-08-24 03:16:40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是用以概括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两种证候。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即是此意。辨别疾病性质的属寒属热,是治疗时用温(热)药或凉(寒)药的依据。

(一)寒 证

寒证一般是指感受寒邪,或机体的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主证:畏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四肢清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

(二)热 证

热证一般是指感受热邪,或机体的机能活动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主证: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

由于寒证和热证的性质根本相反,因此它们所表现的征象也完全不同。临床多从综合病人面色变化、寒热、四肢冷暖、渴否、大小便及舌苔、脉象等方面加以辨别(表13)。

还须指出,中医辨寒热,不完全以体温变化为标志,而以证候为主要依据。

(三)寒热错杂

寒热错杂,是指在同一个病人身上,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寒热两证同时存在。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单纯里证的寒热错杂,以上热下寒证为多见。例如患者既有胸中烦热,痞闷骚不舒,气上冲逆,欲呕吐,又有腹痛喜暖,肠鸣泄泻等症,这是热在膈上,寒在胃肠的上热下寒证。

另一种是表里同病的寒热错杂,如表寒里热证和表热里寒证。表寒里热证多见于素有内热又感外寒,如小儿先有食滞内热又外感风寒;表热里寒证多见于素有里寒又外感风热,如慢性肾炎病人,素有浮肿,畏寒,四肢冷等里寒证,又外感风热见发热,口微渴,咽喉肿痛等表热证。对于寒热错杂的病变,要认真分清寒与热的主次、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在治疗上恰当地予以解决。

(四)寒热真假

在疾病的过程中,就一般情况而言,疾病的本质与其所反映的征象是一致的,即热证见热象,寒证见寒象。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疾病本质与现象不相一致的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的证候,即寒证见热象,热证见寒象。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病情危重的阶段,必须细致地审察,方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作出正确的诊断,进行恰当的治疗。

1.真热假寒证 即内有真热外见假寒的证候。这是由于内热过盛,阳气被郁不能外达所致,或者说是一种寒热格拒,阳盛于内,拒阴于外的现象。其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沉细等,好象寒证,但面白肢冷反胸腹灼热,不欲盖衣被,脉沉细而按之有力,更见口燥咽干,渴喜冷饮、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色深红、苔黄厚而干等一派热象。例如某些瘟疫暴发,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脉沉细等假寒象,而内热才是其本质。

2.真寒假热证 即内有真寒外见假热的证候。这是由于阴寒内盛,迫阳于外,也是寒热格拒而成。其临床表现有身热、面色浮红、口渴、手足躁扰、脉大等,好象热证,但身热反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手足躁扰而精神安静,脉大而按之无力,同时还可见到尿清、便溏、舌淡、苔白润滑等一派寒象。例如有些虚寒久痢的病人到了危重阶段可能出现面色浮红,手足躁扰,脉大等假热象,而阴寒内盛才是其本质。

从上述分析可知,所谓寒热真假,就是疾病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中的“真”,即是疾病的本质,而其中的“假”,则是疾病的现象。

寒热真假的辨别,见表14。

(五)寒热转化

寒热转化,就是说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寒证可转化为热证;热证也可转化为寒证。例如:感受寒邪之后,开始出现恶寒较重,发热较轻,苔薄白,脉浮紧,属于表寒证。若表寒证未得到及时治疗,寒邪由表入里化热,则恶寒逐渐减轻,而出现发热较重,继而不恶寒,反恶热,口渴,苔薄白转黄,脉数等,即是由寒证转为热证。再如:高烧病人,由于大汗不止,阳从汗泄,或吐泻过度,阳随津耗,引起正气虚弱,机能衰减,出现体温突然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象微弱,即是由热证转为寒证。

寒热证的互相转化,往往是反映邪正的进退情况。一般由寒证转化为热证,是正气尚盛;若由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属正不胜邪。

3 阅读:136
评论列表
  • star 7
    2024-09-13 19:33

    医学科普拜托您严谨一点好吗?八纲辨证,标题都出错字,内容还有脘闷骚不舒……真行啊小编[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8-26 00:25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