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德华到死不知,为什么她是司令的亲妹妹,老家的人却依旧看不起她?

剧评小短腿 2024-09-10 09:41:32

德华:一个被时代裹挟的女人

德华这个角色,说实在的,挺让人心疼的。嫁人没多久丈夫就当兵走了,人间蒸发似的,音讯全无。这下好了,德华成了婆家的"免费劳动力",整天被使唤得团团转。

但是,德华到了哥哥家里,怎么就变了个人似的?在老家唯唯诺诺,到了城里就伶牙俐齿,连嫂子都敢怼。这反差也太大了吧!

德华的"双面人生"

老家:抬不起头的媳妇

在老家,德华就是个典型的农村媳妇。为啥她在婆家抬不起头来呢?

1.没有娘家撑腰:德华的父母早早就去世了,哥哥又在外地当兵。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在婆家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娘家的势力。德华这种情况,婆婆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

2.丈夫音讯全无:新婚没多久,丈夫就当兵走了,好几年都没消息。在那个年代,这种情况基本等同于"寡妇"了。德华不仅要面对婆家的白眼,还得承受邻里的闲言碎语。

3.农村封建思想: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德华作为一个"克夫"的媳妇,能有什么地位可言?

城里:伶牙俐齿的小姑子

到了哥哥家,德华一下子就变了个人似的。为啥呢?

1.有了靠山:哥哥是司令,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有这么个大靠山,德华底气自然就足了。

2.环境变了:从农村到了城里,德华的眼界开阔了,也学会了一些城里人的做派。

3.心理补偿:在老家受的气,到了城里可不就得找补回来嘛!

老家人的"双重标准"

老家人对德华的态度,简直就是"双重标准"的教科书啊!

1.对江德福毕恭毕敬:人家是司令,谁敢得罪?上门求办事,那叫一个殷勤。

2.对德华却不屑一顾:在他们眼里,德华不过是个"伺候人的"。即便德华已经在城里住了二十年,他们还是用老眼光看人家。

这种心态,说白了就是眼红加嫉妒。看不得德华过得比自己好,就想方设法地贬低人家。

城乡差距的缩影

德华的遭遇,其实就是那个年代城乡差距的一个缩影。

1.思想观念的差距:城里人讲究卫生、礼仪,农村人还停留在"随性"的状态。

2.眼界的差距:德华在城里二十年,见识了大世面。老家人呢?还是那个"井底之蛙"的状态。

3.地位的差距:在城里,德华是司令的妹妹。在农村,她就是个"克夫的寡妇"。

德华的成长之路

德华这个角色,其实也在不断成长。

1.从自卑到自信:刚到城里时,德华还是个"土包子"。但在安杰的影响下,她慢慢变得自信起来。

2.从粗鲁到有教养:德华学会了城里人的礼仪,虽然偶尔还是会"原形毕露"。

3.从依赖到独立:最后德华选择了老丁,这不就是她独立人格的体现嘛!

扎心的台词

德华:你还想上俺嫂子的床,你也不照着镜子看看你配吗?

老家人:江德花,你别进城吃了几天干饭,就不知道你自己是谁了,克夫的寡妇扫帚星。

这两段对话,把德华和老家人的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德华想要维护自己在这个家的地位,老家人却想把她拉回"克夫寡妇"的身份。这种身份认同的冲突,其实就是整个剧情冲突的缩影。

社会意义:别让偏见蒙蔽了双眼

《父母爱情》通过德华这个角色,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反歧视"课。

1.不要用老眼光看人:德华已经在城里生活了二十年,却还被老家人用"克夫寡妇"的标签定义,这不是偏见是什么?

2.给人改变的机会:德华从一个粗鲁的农村媳妇,变成了有见识的城里人。这种改变值得被尊重。

3.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德华虽然在江家当"保姆",但她和江家人的关系远比表面看起来的要亲密。

结语

德华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就像是一场长跑,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出发,而是你最终到达了哪里。虽然德华出身不好,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赢得了尊重和幸福。

剧友们,你们觉得德华这个角色塑造得怎么样?她的经历是不是让你想到了身边的某些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