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初十日,康熙的后宫诞生了一名皇子,这就是皇八子胤禩,因母亲卫氏身份太低,只是一个管领之女,在看重身份的宫内,是没有资格抚育皇子的。
因而胤禩从小就和母亲分离,先由惠妃(大阿哥胤禔生母)抚养,后交由皇后佟佳氏养育。
从小的经历,让自幼长于后宫的胤禩意识到,自己这辈子顶多就是一个亲王了,嫡子和庶子之间身份的差异,注定是他面前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胤禩
如果康熙不喜欢嫡子还好,他们这些庶子还有机会,但偏偏康熙非常喜欢胤礽,毕竟胤礽是康熙一生最爱的赫舍里氏所生的儿子。
康熙十二岁的时候就和赫舍里氏成婚了,对于自幼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康熙来说,赫舍里氏填补了自己情感上的空虚。
而且赫舍里氏的爷爷正是大名鼎鼎的索尼,索尼又是当初辅佐自己的第一辅臣,这些都让赫舍里氏在后宫的地位无人撼动,加上康熙和赫舍里氏感情深厚,赫舍里氏所生之子,必然是未来的储君。
康熙八年(1669年),赫舍里氏生下康熙的嫡子承祜,此时康熙还未正式亲政,没办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立他为太子,只能等自己彻底亲政。
然而承祜福薄,还没等册立就早夭了,这让康熙备受打击。
但不久,赫舍里氏第二儿子胤礽出生,周岁过后,康熙迫不及待将其立为太子,而且速度之快,超出大家的想象。
赫舍里氏
康熙十三年(1674年),胤礽出生,康熙十四年(1675年),胤礽被立为太子。
可以说在康熙如此宠爱胤礽的情况,其他皇子无论多优秀,都注定跨越不了这个鸿沟。
胤禩也看得清楚,如果没有意外,他这辈子顶多只能当一个亲王了,而且亲王也不是皇子人人都有的爵位,只能靠努力争取。
因而自幼聪慧的胤禩都在极力展现自己,不管是读书还是骑射,胤禩都力求做的完美,获得康熙的瞩目,而在光芒闪耀的时候,胤禩却表现异常谦逊,一点傲慢的迹象都没有。
这样一来,康熙又高看他一眼,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让他和四阿哥、五阿哥和七阿哥一起受封为贝勒,胤禩也是第一批被分封的皇子。
而胤禩的母亲则母以子贵,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得到“良”的册封,而后更是晋升为妃,这一年,胤禩十九岁。
而后的胤禩继续保持自己的作风,在大臣眼里,胤禩贵为皇子,却可以和王公大臣们打成一片,是诸多皇子里最好相处也是最好说话的一位;
对于其他兄弟而言,胤禩尊敬兄长,关爱弟弟,简直就是兄友弟恭的典范;
而在江南士大夫眼里,胤禩又是汉文化造诣较高的贵族子弟,有着极好的口碑。
就这样,胤禩成为大家口中常谈起的贤王,这也是胤禩一开始的想法。
胤禩如愿以偿,成为大家口中的贤王
只是人都是会变的,不管是太子还是胤禩,亦或是康熙,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得令人陌生。
太子不满康熙在位太久,自己迟迟无法接班,康熙不满太子私下的小动作,而且越来多疑,而胤禩也愈发的沉着冷静,冷眼看着太子和康熙愈来愈深的裂痕,蛰伏起来,等待时机。
康熙四十二年(1702年),康熙突然下旨将索额图拘禁查办。
索额图是赫舍里氏的叔父,也帮助康熙扳倒鳌拜,是心腹里的心腹。
但随着地位的变高,索额图身边聚集了一群党羽,和明珠明争暗斗,势如水火,多次被康熙打压,因而索额图开始走太子的路子,成为太子一系的人。
而此时的康熙早已对太子不满,加上索额图又不断为太子出谋划策,康熙准备警示一下。
至于罪名就是“僭越”。
至于僭越的缘由,是源于康熙四十一年(1701年)的一件事,当时康熙南巡,太子身体不适,留在德州,然后安排索额图前来照料。
康熙南巡图
索额图心急,直接骑马冲到太子中门才停下,康熙认为这是大不敬,更是僭越,借此将其拘禁于宗人府,而后死于里面。
说实话,这点事情,不知道康熙如此大动干戈,但康熙却狠下心下令幽禁至死,本质上就是对太子的一次警示,也告诉太子,权力是自己的,任何觊觎权力的人都会得到严惩。
只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只看出了胤礽和康熙的矛盾,更庆幸太子失去了左膀右臂,却没看到康熙下死手的真正目的,反而继续拱火,最终导致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被废,震惊了朝野,至于理由,就是患了疯病。
当然这两人没有其他选择,论年龄,胤礽不是最大的,论能力,胤礽不是最优秀的,就因为是嫡子,就天生坐皇位,凭什么?他们心有不甘。
但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儒家社会里,这些庶子的唯一出路就是干掉嫡子,这样他们才有机会,眼下只有扳倒太子,才能更近一步,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他们没有丝毫的希望。
胤礽被废后,由于胤禩前后的运作,成为呼声最高的“新太子”:
太子允礽既废,允禩谋代立。诸皇子允禟、允䄉、允褞,诸大臣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皆附允禩——《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
胤禩居然得到三个皇子、五位大臣的推荐,给康熙来了一次小小的震撼。
这个震撼不是说胤禩有多么优秀,可以得到这么多人支持,而是看出胤禩身后聚集的这股势力,大臣也就罢了,几个皇子也支持。
胤禩此时呼声最高,也让康熙深感不安
作为一个不是太子的皇子,这背后得需要输送多少利益关系以及代价才能换取他们的支持?
一直以来,他认为胤禩只是一个贤王,表现得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没想到胤禩“闷声发大财”,直接带出这么一股势力,引起康熙的担忧。
显然康熙看得更远,胤禩以为有大臣和兄弟支持就可以上位,但康熙却看到这背后巨大的利益链。
要知道康熙因为早年被鳌拜等辅政大臣裹挟的阴影,对皇权看得极重,不会允许任何势力才沾染自己一丝的权力,哪怕一点都不行,更不用说企图利用朝臣裹挟自己,妄图让自己让步。
因而他对这些事情非常忌讳,不然也不会严惩索额图了。
如今胤禩居然裹挟朝臣要当储君,这触碰了雷区,显然,从这一刻开始,胤禩就彻底失去了皇位继承的资格。
只是眼下这么多大臣支持胤禩怎么办呢?康熙想到了一个办法,先声称太子的“疯病”已经好了,之前只是因为“疯病”才废了他的,如今病好了,太子还是立他吧,毕竟当了这么多年太子,大家也习惯了,算是暂时堵住了大家的嘴。
只是能废太子一次,就能废太子第二次,胤禩背后的势力又蠢蠢欲动,又让康熙感到不安。
他决定压制胤禩,如果不压制,任由胤禩串联,这股力量到最后连康熙都不一定能控制住。
没多久,这个机会出现了。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胤禩特地送海东青给康熙,想要讨康熙欢心,没想到送来的时候,海东青居然死掉了,康熙借题发挥,认为是胤禩在诅咒他,然后狠毒地说了这么些话:
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胤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清圣祖实录》
从这些话里,可以看出康熙对胤禩的不满已经到达何种地步了,先辱骂胤禩生母低贱,又认为胤禩这么多年的贤仁都是装出来,是阴险小人,甚至要表示和胤禩之间的父子之恩,现在结束了。
康熙帝画像
但事情的内核,就是胤禩身边的圈子早已引起康熙的不安,纯属借题发挥而已,也可以看出,胤禩早就失去了储位的资格,只是他还不自知罢了。
况且,在康熙后期的朝廷环境来说,康熙不可能,也不会去立胤禩的。
别看康熙治下一副天下太平的样子,但已经露出衰亡的迹象了。
各部亏空不说了,卖官鬻爵贪腐之风也不断蔓延,各个势力盘根错节,在大清江山里敲骨吸髓,底层百姓民不聊生,而外部准噶尔势力不断侵袭清朝边疆,如果不及时处理,西北永无宁日。
可以说清朝现在急需一个果断而又严苛的君主统治。
只是这个君主不会是康熙,即便康熙有心想要解决,但要维持自己“圣君”的形象,也不会动手,甚至还想方设法瞒着。
比如曹寅,在江宁织造上贪腐那么多,哪怕不断有人弹劾,都被康熙压下了,事后还想拉曹家一把,毕竟曹家亏空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康熙自己,脸上抹不开面子。
这么一来,连皇帝都能纵容贪腐,其他人自然也有样学样,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
所以,只能由未来的天子来当这个恶人了。
那么胤禩可以吗?显然不行。
那么多人支持胤禩,难道就是因为胤禩贤明?这种虚头巴脑的名声,是打动不了这些老油条的,能维持他们的关系的只能是政治上的利益,毕竟胤禩为了获得支持,私下里必然会许诺了很多事情。
一旦胤禩真的继位了,那么就到了他兑现承诺的时刻了,那么兄弟和支持自己的大臣贪腐怎么办呢?必然是庇护,到最后不了了之。
这样一来,康熙末期的弊病还是得不到解决,毕竟胤禩继位继承的不仅仅是皇位,还有康熙身边一大批贪腐人员。
雍正的确是一个合格的继承者
所以说别看胤禩内外称贤,本质上就是另一个康熙而已,靠许诺利益当皇帝,事后不定要兑现,不兑现还,等着内部不稳吧,兑现,那么康熙末期的弊病将会继续加深,一路滑到底,说不定提早就崩溃了。
这么一看,雍正的确是一个合格的继承者,毕竟雍正继位,在最大程度上没有被所谓的人情牵制,即便隆科多和年羹尧又如何?这两位得力干将的下场都不怎么好,这就是雍正的“无情”和“果断”,也是康熙看重的地方。
参考资料: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
宋石男:《九子夺嫡:宫斗没有正面角色》.《CNKI》.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