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书法诗轴赏析(北京故宫藏四幅)

艺术新资讯 2024-12-18 09:28:33

一、董其昌《自书七绝诗轴》

董其昌《自书七绝诗轴》,材质为绫本,书体为行书,纵 256 厘米,横 48.4 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此卷创作于明天启二年(1622 年),彼时董其昌 68 岁。据《明史》卷二百八十八记载,为修纂《神宗实录》,刚晋升为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的董其昌被委派前往江南采集先朝章疏及遗事。他借此奉旨访书的良机,与米万钟等好友遍赏江南所藏的法书名画。这幅墨迹便是作者与米氏在晋陵观赏收藏家唐君俞府上三代所藏法书名画后,“书此旧作以纪事”。清王澍在跋文中称 “此文敏最为用心之作”。

《石渠宝笈》卷二十八《明董其昌诗词手稿一册》中有款识云:“己酉后诗词,皆以米南宫行楷笔书写。” 此轴书法既蕴含米芾书意,又彰显自身风格,笔意丰富多变,拙巧兼用,朴实自然,格调高雅,堪称董氏行书佳作之一。

【释文】:石室奎章待访编,君家自有旧青毡。若为主藏多嗔怪,昌猒何当损俸钱。

天启二年壬戌二月九日,余访君俞年侄。是时米友石参知以万寿称贺还金华,六次晋陵集于君俞斋中,明日余遍观君家三世所藏法书名画,书此旧作纪事。董其昌。

二、董其昌《草书七绝诗轴》

董其昌《草书七绝诗轴》,以金笺为材质,纵 145.1 厘米,横 34.7 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落款与钤印:款署 “其昌。” 钤有 “董氏玄宰”“大宗伯印”“玄赏斋”。鉴藏印有 “鹤舟所藏”“紫云山房鉴藏书画印”。

此幅书的是唐张籍《与贾岛闲游》七言诗,但文字与原诗作有出入。这幅诗轴未署年款,不过从书风以及所钤的 “大宗伯印” 来判断,应当是董其昌 77 岁就任南京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以后的作品。

书法行中夹草,融合自然,行笔流畅,风格洒脱,为董氏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董其昌的草书在晚明书坛独树一帜,他融合了多家书法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草书的创新与突破。行草结合的写法,既保留了行书的稳重与流畅,又增添了草书的灵动与奔放。这种融合使得作品更加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释文】:“水北原南野草新,雪消风暖不生尘。城中车马知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

三、董其昌《楷书诗轴》

董其昌《楷书诗轴》,纸本材质,纵 117 厘米,横 47.8 厘米,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本幅作者署款:“右储光羲田家杂兴,以徐季海道德经笔意书之,兼用颜平原法。董其昌。” 此幅书录的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田家杂兴》一首。董其昌以他颇为推崇的唐代书法家徐浩(徐季海)《道德经》的笔意书写,同时兼用颜真卿(颜平原)之法创作了这幅楷书作品,充分代表了董氏楷书的典型风格。

董其昌的楷书融合了徐浩和颜真卿的笔法特点,既有徐浩书法的灵动与飘逸,又有颜真卿书法的雄浑与端庄。在笔画上,董其昌的楷书笔画细腻而富有变化,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以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在结构上,他的楷书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整幅作品具有一种和谐之美。

【释文】:“春至鶬鹒鸣,薄言向田墅。不能自力作,黾勉娶邻女。既念生子孙,方思广园圃。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百草披霜露,秋山响砧杵。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

四、董其昌《楷书杜诗轴》

董其昌《楷书杜诗轴》,纸本材质,纵 129.9 厘米,横 49.6 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署款 “杜少陵谒玄元皇帝庙诗,其昌书。” 钤 “宗伯学士” 白文印、“董氏玄宰” 白文印。引首印为 “玄赏斋” 白文印。鉴藏印有 “徐紫珊祕篋印” 朱文印一方。

本幅为董其昌书唐代诗人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五言排律一首。虽无书写年款,但据其风格特点应是董氏中晚年作品。

【释文】:

配极玄都閟,凭高禁御长。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

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旁。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

仙李盘根大,猗兰奕叶光。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

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

翠柏深留景,红梨迥得霜。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

身退卑周室,经传拱汉皇。谷神如不死,养拙更何乡。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