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文友们喜欢争论什么是现代诗,各抒己见,常常争得如面红耳赤之状。百家争鸣嘛,这也无可厚非。但很少有人给出一个明确的、令众人信服的定义。现代诗不比古诗词的字数与韵律固定成框架结构,但并不代表现代诗就是随意地、散漫地写成的,不代表没有其文体的特点,更不是回车键拍一拍就出来一首作品的。本期我们分享余秀华的一首作品《梨花落满头》。
《梨花落满头》
诗/余秀华
离家多天后,旅馆院子里的梨花白了
从零零散散的白到铺天盖地的白
一个人把她的力气哭完
她坐在梨树下,一个个黄昏过去
小院深锁。看不到山,看不到水
山水都埋伏在一个人笔端
只有白泄露而出
她恍惚
她追着一个影子敲开几个人的门
她逃逸
如同白消失于白
她把头上的梨花摘下,嚼乱
有结果欲望的花都是苦涩的
她吞下去
更多的梨花落下来
一个人笔尖的山水开始绿起来了
小院深锁
梨花是我们传统的古典诗词里常见的事物形象。“梨”常常与其同音字“离”相关联起来,于是诗人们常借此谐音,寄托离别的思绪和情感,就有了万种风情,有了凄楚和感伤的情节。余秀华这首作品里也有这样的情思,但这并非此诗诗意的重点。因此,这首诗读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余秀华这首诗一共十七行。在她的新书里这首诗前十一行作为第一节,剩下的六行每三行为一节。
诗一开头就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人在异乡旅馆里的场景:“离家多天后,旅馆院子里的梨花白了 / 从零零散散的白到铺天盖地的白”。
一个人,特别是像女诗人这样内心敏感的女人,刚刚离开家去外地的时候还不觉得异乡和家乡归属感的差异,自然不觉得想家。几天之后一旦发觉这差异,一个人静坐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家了。开头这两句寄情于景,含而不露,把自己的一丝渐渐变浓的哀愁隐藏在他乡梨花陆陆续续地开放的景致里。
她的这种哀愁,不止包含了乡愁,应该还有其他的愁苦在其中。正如她在作品《在开封的红桥边》的结尾所写的:“总要去陌生的地方遇见陌生的人 / 还要遇见巨大的 / 空旷 /
我怎么能告诉你 / 我在这巨大的空旷里想起你 / 而低声哭泣”。在他乡,人容易伤感,感于时遇,感于人生,一个女人莫名地哭泣必定有触发她哭泣的痛点:“一个人把她的力气哭完”。
这痛点就是让女诗人触目生愁的梨花的白色。余秀华习惯用表示色彩的“白”字来传达她内心的特殊感觉,比如本篇作品中的花开让她感到的惊诧和压抑,这个“白”字当作了一个动词用。这种情况在她的其它作品里也有,比如在《思君常戚戚》里所写的:“白了山村,白了河流,白了我头发”。而且,“白”在余秀华的诗歌里还含有许多其它的感情色彩及象征意义,本文就不赘述了。
读诗至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女人的哭泣如梨花带雨的样子,直到无力再哭。这是一个花开花谢花满天的日子,是一片飞花减却春的境地,甚至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铺天的白是满树似雪的梨花,盖地的白是落下的梨花花瓣。在开与落之间,溜走的是一个又一个的黄昏,树下的人心已留在树下,从而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离思、愁苦和念想的象征。
接下来第五、六、七行采用了象征与暗示的手法来写,显得含蓄朦胧:“小院深锁。看不到山,看不到水 / 山水都埋伏在一个人笔端 / 只有白泄露而出”。
异乡的梨花漫山遍野,浩浩荡荡地盖住了远方的山、远方的水。而一个女人独自哭泣的时候,心扉是紧闭的,如同远方深锁的小旅馆院落。不论家乡的山水还是远方的山水都藏在她的心中,二者的好也都隐于她心中。只有用笔写出来才能让她心中的山水显现,而此刻的她已经无力执笔,只是任由梨花自开自落,从心间到人间。第七行间接照应主题。
这三行象征着女诗人心迹和魂魄的流露。正因为她貌似毫无端倪可察的内心状态,从而导致了她已经魂不守舍或者神魂颠倒的举止:“她恍惚 / 她追着一个影子敲开几个人的门 / 她逃逸 / 如同白消失于白”。
这分明是女诗人被情感弄昏了头的样子。她在恍恍惚惚中认定一个人影就是自己的所爱,但数次跟着人影敲开他们心灵的门后,数次发现他们并不是自己的爱。女诗人数度离开自己单恋的陷阱,虽然心花怒放如这眼前的梨花盛开,然而总是自开自落。
“白消失于白”正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象征,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的隐迹,是青春岁月无情的催促,是恍惚后的清醒。这一行诗意仍然照应主题。这诗意具有多重意境,可以是白白的梨花落在白白的头发上,可以是梨花与梨花的落去又相逢,可以是干净的灵魂的归宿于干净的自己……
意境的多重性是诗歌耐品有味的内涵体现,也是前人所说的好诗应有言外之味的意思。余秀华这首诗就是个例子。
读了很多余秀华的诗之后的普遍感觉就是在她清新自然的诗语中徜徉时,不经意间就被某一行句子撞到了心窝,仿佛走在一片绿叶丛中一不小时就被一枚果子碰到了身体,会让人感觉到喜悦、沉重、或惊奇。《梨花落满头》的第二节就是这样:“她把头上的梨花摘下,嚼乱 / 有结果欲望的花都是苦涩的 /她吞下去”。
第二节头一行接着第一节里的落花满头来写。本来应该有结果的,也满怀期待地等着结果,仿佛成了执念或者说就是执念。但她从来没有等到结果。于是,她就把花往口里塞,仿佛在咀嚼一枚果子。于是就有了第二行意味深长的诗句。
她就是一朵苦涩的花,并且从不掩饰自己的渴望。她吞下这样的一朵花,就等于吞下自己结的一枚苦果。
当梨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的时候,梨叶也渐渐地舒展开,变得丰满的是染透了山和水的绿:“更多的梨花落下来 / 一个人笔尖的山水开始绿起来了 / 小院深锁”。
这个时候,女诗人的思绪也从因为受梨花影响而感伤的氛围里走出来,逐渐变得清醒、安静,但她的心扉仍然关闭,不对外边透出一丝心声和消息。第三节写得不动声色,仍然以象征和暗示的手法描出诗人的心迹变化,和前两节形成鲜明对比。于是,从整首诗来看,尤其显得隽永、淡雅、婉约。
关于余秀华这首作品,诸位诗友怎么看?欢迎一块交流讨论。欢迎关注白马侃诗文。